木素过氧化物酶在新型反胶束中的催化特性及稳态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6 02:38
木素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每年都会产生数以亿万吨的木素,主要以农作物秸秆和造纸制浆工业印染废水形式存在。产生量如此巨大的木素通常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木素分子结构十分复杂,因此目前大多数研宄者通常是用木素模式化合物的降解进行替代研宄。对于木素的生物降解,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是应用最多且最为有效的有三种酶,而其中的木素过氧化物酶在木素生物降解过程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由于大多数木素模式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疏水性,使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这就限制了水溶液中酶催化反应的效率。虽然有机溶剂可以显著提高疏水性芳香族环境污染物的溶解度,但大量有机溶剂的存在又会导致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失活。因此,寻求一种既能使木素过氧化物酶保持较高活性又能提高疏水性底物溶解度的介质体系显得极为重要。反胶束正是这样一种介质体系,其形成的纳米级“水池”结构可以增溶水溶性物质如酶、蛋白质等,外部的有机溶剂则可以溶解酶催化反应的憎水性底物。尽管反胶束体系是水溶性酶催化疏水性底物的最佳介质体系,但以往研宄的重点却偏向于化学表面活性剂构建的反胶束体...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木素
1.1.1 木素概述
1.1.2 木素的结构及性质
1.1.3 木素的生物降解
1.2 胶束酶学
1.2.1 胶束酶学简介
1.2.2 反胶束
1.3 木素过氧化物酶
1.3.1 LiP分子结构
1.3.2 LiP降解环境污染物机理
1.3.3 LiP在胶束酶学中的研究进展
1.3.4 LiP在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
1.4 生物表面活性剂
1.4.1 生物表面活性剂概念及分类
1.4.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4.3 鼠李糖脂简介
1.5 选题的背景、研究内容和思路
1.5.1 选题背景
1.5.2 内容和思路
第2章 正反胶束体系中LiP催化特性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鼠李糖脂的生产和纯化
2.2.3 LiP的生产和纯化
2.2.4 体系制备
2.2.5 试验分析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温度对LiP催化性能的影响
2.3.2 pH对LiP催化性能的影响
2.3.3 w0对LiP催化性能的影响
2.3.4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LiP催化活性的影响
2.3.5 H2O2浓度对LiP催化性能的影响
2.3.6 最佳介质条件下LiP在两种体系中的活性
2.4 小结
第3章 新型反胶束介质中LiP催化氧化VA的动力学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鼠李糖脂的生产和纯化
3.2.3 试验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底物浓度对v0的影响
3.3.2 底物分区系数的确定
3.3.3 LiP在反胶束中的动力学研究
3.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08857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木素
1.1.1 木素概述
1.1.2 木素的结构及性质
1.1.3 木素的生物降解
1.2 胶束酶学
1.2.1 胶束酶学简介
1.2.2 反胶束
1.3 木素过氧化物酶
1.3.1 LiP分子结构
1.3.2 LiP降解环境污染物机理
1.3.3 LiP在胶束酶学中的研究进展
1.3.4 LiP在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
1.4 生物表面活性剂
1.4.1 生物表面活性剂概念及分类
1.4.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4.3 鼠李糖脂简介
1.5 选题的背景、研究内容和思路
1.5.1 选题背景
1.5.2 内容和思路
第2章 正反胶束体系中LiP催化特性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鼠李糖脂的生产和纯化
2.2.3 LiP的生产和纯化
2.2.4 体系制备
2.2.5 试验分析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温度对LiP催化性能的影响
2.3.2 pH对LiP催化性能的影响
2.3.3 w0对LiP催化性能的影响
2.3.4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LiP催化活性的影响
2.3.5 H2O2浓度对LiP催化性能的影响
2.3.6 最佳介质条件下LiP在两种体系中的活性
2.4 小结
第3章 新型反胶束介质中LiP催化氧化VA的动力学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鼠李糖脂的生产和纯化
3.2.3 试验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底物浓度对v0的影响
3.3.2 底物分区系数的确定
3.3.3 LiP在反胶束中的动力学研究
3.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08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80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