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环境科学论文 >

活性半焦烟气脱硫脱硝催化剂制备与再生工艺设计

发布时间:2023-06-01 19:44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由控制SO2排放,逐渐转为SO2、NOx、汞及其化合物、PM2.5等四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尽管各国开发的FGD方法很多,但大都仅限于脱硫,相比之下,基于活性半焦的干法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既可以把烟气中的硫硝汞PM2.5一体化脱除,又能将硫、氮和炭“资源化”回收,更符合我国当前和未来大气环境治理所需,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采用鄂尔多斯半焦为原料,按高压水热活化、酸活化、负载活性组分和高温煅烧4步对半焦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设计计算。 然后以活性半焦为吸附剂和催化剂,分固定床和移动床分别对烟气脱硫脱硝工艺进行了设计计算并优化。其中固定床工艺采用三塔单独或串联(两用一备)操作,脱硝系统设在脱硫工段之后,固定床均采用“抽屉式”模块化设计,脱硫空速900h-1条件下,计算出脱硫塔单塔体积为150m3,床层压降3521.5Pa,脱硝空速1000h-1时,脱硝塔体积为135m3;移动床工艺采用移动床光催化同时脱硫脱硝,反应器为...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烟气脱硫脱硝的重要性
        1.1.1 SO2、NOx 的来源
        1.1.2 我国的 SO2、NOx 环境污染现状
        1.1.3 我国控制 SO2和 NOx 的政策法规
    1.2 SO2控制技术概论
        1.2.1 SO2控制技术分类
        1.2.2 现有的烟气脱硫技术
    1.3 NOx 控制技术
        1.3.1 低 NOx 燃烧技术
        1.3.2 烟气脱硝技术
        1.3.3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1.4 活性半焦在烟气脱硫脱硝中的应用
        1.4.1 活性半焦脱硫脱硝机理
        1.4.2 活性半焦的再生方法
    1.5 选题依据、设计目的和研究任务设计
        1.5.1 选题依据
        1.5.2 设计目的
        1.5.3 研究任务设计
2 烟气脱硫脱硝催化剂改性活化工艺设计
    2.1 引言
    2.2 设计原则和规范标准
        2.2.1 设计原则
        2.2.2 设计采用标准及规范
    2.3 原料半焦筛选
    2.4 半焦活化工艺设计
        2.4.1 高压水热活化
        2.4.2 酸活化
        2.4.3 负载活性组分
        2.4.4 高温煅烧
        2.4.5 挤出成型
        2.4.6 能量回收和综合利用
    2.5 公用工程消耗
    2.6 本章小结
3 活性半焦烟气脱硫脱硝工艺设计
    3.1 引言
    3.2 设计原则及依据
        3.2.1 脱硫脱硝工程的一般设计原则
        3.2.2 设计依据
    3.3 脱硫脱硝工艺设计
        3.3.1 火电厂烟气组成及生成量换算
        3.3.2 固定床脱硫脱硝系统设计
        3.3.3 移动床脱硫脱硝系统设计
    3.4 能量综合利用与换热器计算
        3.4.1 各系统能量衡算与综合利用
        3.4.2 换热器换热面积计算
    3.5 投资概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3.5.1 设备投资概算
        3.5.2 经济效益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半焦氨水再生和蒸汽热再生工艺设计
    4.1 引言
    4.2 氨水再生工艺设计
        4.2.1 工艺流程设计
        4.2.2 各设备尺寸设计计算
    4.3 蒸汽热再生工艺设计
        4.3.1 蒸汽、焦炉气消耗量计算
        4.3.2 蒸汽热再生工艺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硫铵/硝铵回收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蒸发器参数计算
        5.2.1 失活半焦量确定
        5.2.2 硫铵/硝铵生成量计算
        5.2.3 硫铵/硝铵母液蒸发速率
        5.2.4 蒸发器设计计算
    5.3 硫铵/硝铵回收工艺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26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826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f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