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指示作用
发布时间:2023-10-06 16:26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Marcobenthos)广泛地分布于河流生态系统中,其生长、繁殖、群落演替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水环境因子(包括水文特征、理化指标、河床条件、河岸类型等)关系密切,又因其寿命相对较长,且迁移能力有限,便于采集,所以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研究成为评价河流生态环境的关键内容。 东江是典型亚热带气候下的高功能型河流。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特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我国对这类河流的底栖动物研究缺乏全面系统地数据积累。探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分布状况,无论对于河流生态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非常必要,特别是对于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方面更有必要。 因此本研究从调查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分布特征入手,确定不同河段的物种分布,以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从上游到下游随生境的改变而发生的响应变化。其除此之外,还需兼顾物种组成的特征变化及其生物与生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力求依据在不同河段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及群落功能特征的变化特点,可以探明受损河道的生物表征。 本文通过对东江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体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开展了亚热带地区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与生态环境指示评价研究,结果如下...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底栖动物简介
1.1.2 底栖动物的类别
1.1.3 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时间及位点
2.2.2 水样采集
2.2.3 现场理化指标测定
2.2.4 水质指标的监测方法
2.2.5 底栖动物的采集方法
2.2.6 数据计算和分析方法
第三章 东江干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
3.1 采样位点水环境物理参数
3.2 水环境化学参数时空特征
3.2.1 总氮(TN)时空变化特征
3.2.2 氨氮(NH4
+-N)时空变化特征
3.2.3 硝氮(NO3
--N)时空变化特征
3.2.4 总磷(TP)时空变化特征
3.2.5 生化需氧量(CODMn)时空变化特征
3.2.6 叶绿素 a(Chl-a.)时空变化特征
3.2.7 悬浮物(SS)时空变化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4.1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
4.2 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
4.3 东江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相对密度
4.4 东江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江大型底栖动物环境指示作用
5.1 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5.2 生物参数评价水质
5.3 结果分析
5.3.1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及评价等级
5.3.2 BI 指数评价结果及评价等级
5.3.3 生物指数与环境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学术活动
致谢
本文编号:3852054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底栖动物简介
1.1.2 底栖动物的类别
1.1.3 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时间及位点
2.2.2 水样采集
2.2.3 现场理化指标测定
2.2.4 水质指标的监测方法
2.2.5 底栖动物的采集方法
2.2.6 数据计算和分析方法
第三章 东江干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
3.1 采样位点水环境物理参数
3.2 水环境化学参数时空特征
3.2.1 总氮(TN)时空变化特征
3.2.2 氨氮(NH4
+-N)时空变化特征
3.2.3 硝氮(NO3
--N)时空变化特征
3.2.4 总磷(TP)时空变化特征
3.2.5 生化需氧量(CODMn)时空变化特征
3.2.6 叶绿素 a(Chl-a.)时空变化特征
3.2.7 悬浮物(SS)时空变化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4.1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
4.2 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
4.3 东江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相对密度
4.4 东江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江大型底栖动物环境指示作用
5.1 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5.2 生物参数评价水质
5.3 结果分析
5.3.1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及评价等级
5.3.2 BI 指数评价结果及评价等级
5.3.3 生物指数与环境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学术活动
致谢
本文编号:3852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85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