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环境科学论文 >

生物沸石覆盖修复扬州古运河底泥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1 13:2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河流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原位覆盖法是控制污染沉积物污染物释放的有效措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以扬州古运河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覆盖生物沸石(即附着高效异养硝化菌和好氧反硝化菌的沸石)削减氮负荷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生物沸石覆盖相对于沸石覆盖的优越性及高效性;以及生物沸石覆盖削减扬州古运河水体氮负荷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1)覆盖生物沸石可以有效削减扬州古运河的氮负荷。覆盖强度2kg·m-2(厚度约2mm)条件下对TN削减率高达60%75%;生物沸石覆盖比沸石覆盖提高了23.48%,表明生物沸石上附着的高效菌对削减氮负荷是至关重要的。 (2)限制DO在13mg·L-1条件下,生物沸石覆盖对上覆水体TN和NH4+-N削减率最高分别为73.90%和98.37%;明显高于厌氧(20.54%、38.63%)和好氧(19.62%、46.27%)条件下的相应值。可见,覆盖生物沸石削减氮负荷的适应DO控制范围为13m...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水体污染现状及富营养化现象
        1.1.2 扬州古运河水质现状
    1.2 水体污染及控制方法
        1.2.1 水体污染的原因
        1.2.2 水体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
        1.2.3 水体沉积物污染的控制方法
    1.3 覆盖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覆盖材料的研究进展
        1.3.2 原位生物覆盖技术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4.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2 实验装置材料及分析方法
    2.1 实验装置及材料
        2.1.1 实验装置
        2.1.2 实验材料
    2.2 实验分析方法
        2.2.1 水样中总氮浓度的测定方法
        2.2.2 水样中氨氮浓度的测定方法
        2.2.3 水样中亚硝酸盐浓度的测定方法
        2.2.4 水样中硝酸盐浓度的测定方法
        2.2.5 TOC 的测定方法
        2.2.6 CODCr的测定方法
        2.2.7 CODMn的测定方法
        2.2.8 水样中 pH、DO、水温的测定方法
3 生物沸石覆盖修复扬州古运河底泥实验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实验材料、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装置与方法
        3.2.3 测试指标及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生物沸石覆盖削减 TN 的研究
        3.3.2 生物沸石覆盖削减 NH4
+-N 的研究
        3.3.3 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3.4 作用机理及小结
        3.4.1 作用机理
        3.4.2 本章小结
4 DO 对生物沸石覆盖修复扬州古运河底泥的影响
    4.1 问题的提出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厌氧条件下削减氮负荷的研究
        4.3.1 厌氧条件下削减 TN 研究
        4.3.2 厌氧条件下氮转化及削减规律研究
        4.3.3 小结
    4.4 好氧条件下削减氮负荷的研究
        4.4.1 好氧条件下削减 TN 研究
        4.4.2 好氧条件下氮转化及削减规律研究
        4.4.3 小结
    4.5 限氧条件下削减上覆水体氮研究
        4.5.1 限氧条件下削减 TN 研究
        4.5.2 限氧条件下氮转化及削减规律研究
        4.5.3 小结
    4.6 DO 对削减氮负荷的影响
        4.6.1 TN 削减率比较研究
        4.6.2 NH4
+-N 削减率比较研究
    4.7 本章小结
5 水力扰动对生物沸石覆盖修复扬州古运河底泥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 水力扰动对削减氮负荷能力的影响
        5.2.1 水力扰动对削减 TN 影响研究
        5.2.2 水力扰动对氮转化及削减的影响研究
    5.3 环境条件特征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碳源对生物沸石覆盖修复扬州古运河底泥的影响
    6.1 问题的提出
    6.2 实验的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体系中有机物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6.3.2 环境条件特征分析
        6.3.3 碳源对削减氮负荷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855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855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1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