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环境科学论文 >

巢湖蓝藻的机械清除工艺以及离心脱水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9 15:52
  本研究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湖泊、水库等重要水域频繁发生大规模蓝藻水华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套新型的水华蓝藻治理工艺,采用固定除藻设施对湖区水华蓝藻进行机械清除以及投加剥离液辅助机械清除,利用筛网过滤-浓缩-卧螺离心机脱水成藻泥工艺对获得的蓝藻进行藻水分离,方便其后续处理,最后将藻泥运至有机肥厂进行综合利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以巢湖蓝藻为对象,提出了水华蓝藻的机械清除工艺:浮式围栏引导-机械清除(投加剥离液后的机械清除)”。剥离液的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剥离液在投加量为0.10g/L时,对水华蓝藻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藻类去除率能到89.5%,在此投加量下藻絮体的抗扰动能力也最强。对投加剥离液后的藻絮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藻絮体形成非常有规律的空间架构,架桥网捕作用明显。200m2围栏扩大试验结果表明,投加剥离液辅助机械清除的方法能迅速、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水华蓝藻,水体的浊度、TP、Chla、TN、SS、COD、BOD5、总藻密度等指标下降十分明显,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藻类去除率以Chla计,投加剥离液清除的除藻率为51%。 (2)藻水分离试验工艺为:筛网过滤-浓...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体蓝藻清除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蓝藻水华机械清除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4 藻水分离工艺研究现状
    1.5 蓝藻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6 本研究主要内容
    1.7 试验区位置及巢湖生态环境状况
        1.7.1 实验区位置
        1.7.2 巢湖生态环境状况
        1.7.3 巢湖富营养现状分析
        1.7.4 巢湖的主要污染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二章 本试验应用的相关理论及方法
    2.1 水华蓝藻的机械清除
    2.2 藻水分离工艺
    2.3 蓝藻强制通风堆肥
        2.3.1 强制通风堆肥原理
        2.3.2 堆肥参数
        2.3.3 腐熟的主要指标
    2.4 分析方法
        2.4.1 叶绿素 a(Chla)的测定
        2.4.2 总磷(TP)的测定
        2.4.3 总氮(TN)的测定
        2.4.4 总钾的测定
        2.4.5 种子发芽指数测定
        2.4.6 大肠杆菌菌数测定
        2.4.7 其他因子的测定
第三章 水华蓝藻的机械清除工艺及结果分析
    3.1 水华蓝藻清除方法
    3.2 “剥离液”实验室小试
        3.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2 藻类去除率
    3.3 200m2围栏扩大试验研究
        3.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3.2 取样与检测
        3.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藻水分离试验及结果分析
    4.1 试验工艺与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蓝藻过滤
        4.2.2 收集池蓝藻絮凝试验
        4.2.3 蓝藻离心脱水试验
        4.2.4 LWD430-N 型卧螺离心机技术特点
        4.2.5 LWD430-N 型卧螺离心机工作原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蓝藻过滤效果分析
        4.3.2 收集池内投加最佳絮凝剂投加量
        4.3.3 卧螺离心机离心脱水试验分析
        4.3.4 絮凝剂投加量对藻泥含水率的影响
        4.3.5 差转速对藻泥含水率的影响
        4.3.6 蓝藻离心脱水后水质
第五章 蓝藻强制通风堆肥试验及结果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藻泥堆肥方法
        5.1.2 采样与检测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2.2 堆肥过程中水芹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
        5.2.3 堆肥过程大肠杆菌群的数量变化
        5.2.4 成品特性
    5.3 水华蓝藻以及有机肥的获取量
第六章 工艺可行性分析
    6.1 环境风险分析
        6.1.1 剥离液对水体的影响
        6.1.2 聚丙烯酰胺对水体的影响
    6.2 经济可行性分析
    6.3 环境效益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858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858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0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