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环境科学论文 >

粉煤灰合成沸石优化设计及其废水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0 17:43
  根据采用常规方法粉煤灰合成沸石(ZFAs)处理四堡和七格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的调研结果,ZFAs对低N、P浓度的二沉池出水的处理效果不佳。因为粉煤灰自身活性Si、Al不足以及含有影响沸石形成的金属成分等缺陷,仅仅应用传统碱热合成法由粉煤灰合成沸石是不够的。本论文从酸预处理,添加硅藻土或偏高岭土以及Al改性后处理三个方面,优化粉煤灰合成沸石材料的脱氮除磷能力,以期为提升粉煤灰合成沸石的附加值,尤其是为处理低氮磷浓度废水(市政污水二沉池出水、微污染富营养化水体)提供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 本研究以四种分别来源于浙江杭州、浙江北仑、浙江长兴和河南开封火电厂的粉煤灰为原材料,基于前人研究的粉煤灰合成沸石最优条件的基础上,所得结论总结如下 四种粉煤灰经酸预处理后,影响沸石形成的Fe氧化物显著减少,Si/Al比适中的FA3和FA4合成Na-P1沸石的产量明显增加。酸洗预处理使原始粉煤灰变得粗糙、产生孔洞,沸石晶体在不规则的酸预处理粉煤灰颗粒表面呈杂乱无序排列。模拟处理低N、P浓度废水,酸洗预处理粉煤灰合成沸石Z-PFA1、Z-PFA3、 Z-PFA4对氨氮的去除能力成倍增加,对氨氮的去除率高达79....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2 研究背景和现状
    2.1 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2.2 粉煤灰合成沸石研究现状
        2.2.1 粉煤灰合成沸石的方法
        2.2.2 粉煤灰合成沸石的机理研究
        2.2.3 粉煤灰合成沸石的性能及其废水处理应用
    2.3 粉煤灰合成沸石的改进研究
    2.4 粉煤灰沸石同步脱氮除磷的机理
    2.5 添加硅藻土和偏高岭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2.6 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
3 研究目的与内容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3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3.3.1 实验仪器设备
        3.3.2 实验试剂
        3.3.3 实验测试方法
4 粉煤灰合成沸石对市政污水氮磷去除调研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粉煤灰与粉煤灰合成沸石处理效果对比
        4.3.2 粉煤灰沸石复合产物处理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的达标排放讨论
    4.4 小结与展望
5 酸洗预处理对粉煤灰合成沸石的影响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化学成分变化分析
        5.3.2 形貌分析和矿物组成分析
        5.3.3 同步脱氮除磷潜能比较分析
        5.3.4 氮磷等温吸附分析
    5.4 小结与展望
6 添加硅藻土对粉煤灰合成沸石的改进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上清液和产物中Si、Al成分变化分析
        6.3.2 固体产率和固体产物反应程度分析
        6.3.3 形貌分析和物相分析
        6.3.4 同步脱氮除磷潜能比较分析
        6.3.5 氮磷等温吸附分析
    6.4 小结与展望
7 添加偏高岭土对粉煤灰沸石的改进研究
    7.1 前言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材料
        7.2.2 实验方法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7.3.1 固体产率和固体产物反应程度分析
        7.3.2 形貌分析和矿物组成分析
        7.3.3 同步脱氮除磷潜能分析
        7.3.4 氮磷等温吸附分析
    7.4 小结与展望
8 Al改性对粉煤灰合成沸石的N、P去除能力影响研究
    8.1 前言
    8.2 实验材料与方法
        8.2.1 实验材料
        8.2.2 实验方法
    8.3 实验结果与讨论
        8.3.1 Al改性粉煤灰沸石同步脱氮除磷潜能分析
        8.3.2 Al改性粉煤灰沸石氮磷等温吸附分析
    8.4 小结与展望
9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881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881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a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