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南部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吸收特性及其参数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9 01:09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是水色遥感应用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海洋生物光学模型中不可或缺的组分,研究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对于叶绿素浓度反演、建立生物光学模型和使用遥感手段检测水质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12年3月和7月在长江口南部邻近海域两个航次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冬、夏季节叶绿素a浓度(Chl-a)、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λ))和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aph(λ))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对研究海域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参数化进行了研究。 对两个航次Chl-a浓度数据分析表明,长江口南部邻近海域Chl-a冬季变化范围为0.029-0.728mg/m3,而夏季变化范围为0.322-8.880mg/m3,以674nm为例,冬季aph(674)的变化范围为0.011~0.017m-1,夏季为0.018~0.165m-1,a*p(674)的冬季变化范围为0.025~0.059m2/mg,夏季变化范围为0.007~0.059m2/mg。总体看来,Chl-a冬季明显低于夏季,空间上呈现条带状分布,最高值分布在123。E附近,向东西两侧递减,高值的出现与123。E附近浊度显著下降且营养盐较充足有...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浮游植物吸收特性研究进展
1.2.2 浮游植物吸收的参数化模型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调查站
2.3 样品采集和野外数据获取
2.3.1 样品采集
2.3.2 野外数据获取
2.4 实验方法
2.4.1 颗粒物吸收系数测定
2.4.2 叶绿素a浓度测定
2.4.3 色素浓度测定
2.4.4 营养盐测定
2.5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参数化模型
2.5.1 基于特征波长的参数化模型
2.5.2 幂函数参数化模型
2.5.3 基于粒径分级的参数化模型
第三章 长江口南部邻近海域叶绿素a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3.1 环境因子
3.2 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
3.3 两类粒径浮游植物Chl-a的分布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浮游植物吸收特性的时空变化
4.1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
4.2 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
4.3 两类粒径浮游植物的吸收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参数化模型
5.1 基于特征波长的参数化模型
5.2 幂函数参数化模型
5.3 基于粒径分级的参数化模型
5.4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参数化模型的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与特色
6.1.1 结论
6.1.2 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22671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浮游植物吸收特性研究进展
1.2.2 浮游植物吸收的参数化模型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调查站
2.3 样品采集和野外数据获取
2.3.1 样品采集
2.3.2 野外数据获取
2.4 实验方法
2.4.1 颗粒物吸收系数测定
2.4.2 叶绿素a浓度测定
2.4.3 色素浓度测定
2.4.4 营养盐测定
2.5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参数化模型
2.5.1 基于特征波长的参数化模型
2.5.2 幂函数参数化模型
2.5.3 基于粒径分级的参数化模型
第三章 长江口南部邻近海域叶绿素a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3.1 环境因子
3.2 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
3.3 两类粒径浮游植物Chl-a的分布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浮游植物吸收特性的时空变化
4.1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
4.2 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
4.3 两类粒径浮游植物的吸收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参数化模型
5.1 基于特征波长的参数化模型
5.2 幂函数参数化模型
5.3 基于粒径分级的参数化模型
5.4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参数化模型的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与特色
6.1.1 结论
6.1.2 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22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92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