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背河砷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31 14:31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新洲金矿非法采金、炼金猖獗,经过20多年的无序开采,矿区残留了约150万吨高硫高砷矿渣。矿渣无序堆放,导致矿区下游雷公背河受到严重污染。 以雷公背河为研究对象,对河流水体环境因子的分布规律、水体各形态砷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物中砷的赋存形态等进行研究,初步阐明了雷公背河砷的迁移转化规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雷公背河水体总体呈酸性,枯水期pH值由上游3.15逐渐升高至下游6.52,丰水期由上游3.34逐渐升高至下游6.84。电导率和ORP均呈现由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的规律,均与pH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2、水体中溶解态砷和颗粒态砷含量从上游到下游总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溶解态砷由1697.1μg/L降至41.6μg/L,颗粒态砷由2754.7μg/L降至252.1μg/L,溶解态砷与颗粒态砷比例呈同样趋势,由65.97%降至16.50%。 3、水体中溶解态砷主要以三价砷的形态存在,其次是五价砷,仅个别水样检出少量的一甲基砷和二甲基砷。枯水期三价砷含量占总砷的93.7%,五价砷占总砷5.7%,有机砷仅0.6%;丰水期三价砷含量占总砷的92.3%,五价砷占总砷7.6%,...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44069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砷的Eh-pH图
图1-1砷的Eh-pH图Fig.1-1TheEh-pHdiagramforarsenicat25℃and101.3kPa注:摘自WangS,MulliganCN.Occurrenceofarseniccontaminationin....
图2-1河道环境采样监测点位图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别沿程布设29个和25个监测点,研究不同水文时期该河的水环境因子变化规律别采集了8个和7个水样,分析其不同形态砷及相关重金属的含量。采样点位布置2-2及2-3所示,环境因子布点图见图3-3和3-4。
图3-1上游断面示意图及照片
31图3-1上游断面示意图及照片Fig.3-1Diagramandphotoofupstreamcross-section
图3-2下游断面示意图及照片
32图3-2下游断面示意图及照片Fig.3-2Diagramandphotoofdownstreamcross-section
本文编号:3944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94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