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2 01:48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在“整体、协调、循环、再生”要求的指导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立足高效、生态、创新,因此高效生态农业也成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对于改善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内部产业机构、提高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诸多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述,特别是对国内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认真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农业的内涵和定义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基本特性,并详细介绍了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发展经验及其可借鉴性进行了总结。从理论体系的建立、生态工程和生态农业模式三个方面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性分析,详细介绍了区域内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生态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布局,分析了当地形成的生态农业主要发展...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之处
1.4 有关生态农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2 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2.1 生态农业基本理论概述
2.1.1 生态农业的内涵
2.1.2 生态农业的基本特性
2.1.3 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
2.2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模式
2.2.1 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理论体系的形成
2.2.2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成就
2.2.3 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创立
3 国外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
3.1 美国生态农业建设经验
3.2 日本生态农业建设经验
3.3 以色列生态农业建设经验
3.4 欧盟生态农业建设经验
4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4.1 黄河三角洲开发背景和区位状况
4.1.1 黄河三角洲开发的背景
4.1.2 地理位置和土地、人口基本状况
4.1.3 自然环境及降水状况
4.1.4 水资源现状
4.1.5 丰富的矿产资源
4.2 主要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及其对发展生态农业影响
4.2.1 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4.2.2 农业自然资源对生态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4.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技术基础
4.3.1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具备以工促农实力
4.3.2 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
4.3.3 生态农业发展技术逐步成熟
4.4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成效
4.5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要生态农业模式
4.5.1 治碱型生态农业模式
4.5.2 产业化主导型生态农业模式
4.5.3 技术集约型生态农业模式
5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 淡水水资源短缺及其污染严重
5.2 盐碱地和荒地面积较大,发展生态农业任务艰巨
5.3 生态农业技术水平低,缺乏技术体系支撑
5.4 农业生态系统脆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5.5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5.6 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不强
5.7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6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进行区域性综合开发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6.2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
6.2.1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视农业新技术创新
6.2.2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加强对农民生态技术培训
6.2.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6.3 创新农村有关机制,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6.3.1 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
6.3.2 创新和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6.3.3 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督机制
6.3.4 探索生态农业金融支持新机制
6.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6.5 建立生态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农业资金支持力度
6.6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生态农业建设制度体系
6.7 加强生态农业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生态环保意识
7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6671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之处
1.4 有关生态农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2 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2.1 生态农业基本理论概述
2.1.1 生态农业的内涵
2.1.2 生态农业的基本特性
2.1.3 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
2.2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模式
2.2.1 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理论体系的形成
2.2.2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成就
2.2.3 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创立
3 国外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
3.1 美国生态农业建设经验
3.2 日本生态农业建设经验
3.3 以色列生态农业建设经验
3.4 欧盟生态农业建设经验
4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4.1 黄河三角洲开发背景和区位状况
4.1.1 黄河三角洲开发的背景
4.1.2 地理位置和土地、人口基本状况
4.1.3 自然环境及降水状况
4.1.4 水资源现状
4.1.5 丰富的矿产资源
4.2 主要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及其对发展生态农业影响
4.2.1 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4.2.2 农业自然资源对生态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4.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技术基础
4.3.1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具备以工促农实力
4.3.2 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
4.3.3 生态农业发展技术逐步成熟
4.4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成效
4.5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要生态农业模式
4.5.1 治碱型生态农业模式
4.5.2 产业化主导型生态农业模式
4.5.3 技术集约型生态农业模式
5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 淡水水资源短缺及其污染严重
5.2 盐碱地和荒地面积较大,发展生态农业任务艰巨
5.3 生态农业技术水平低,缺乏技术体系支撑
5.4 农业生态系统脆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5.5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5.6 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不强
5.7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6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进行区域性综合开发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6.2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
6.2.1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视农业新技术创新
6.2.2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加强对农民生态技术培训
6.2.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6.3 创新农村有关机制,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6.3.1 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
6.3.2 创新和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6.3.3 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督机制
6.3.4 探索生态农业金融支持新机制
6.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6.5 建立生态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农业资金支持力度
6.6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生态农业建设制度体系
6.7 加强生态农业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生态环保意识
7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6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98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