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Fe 3 O 4 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吸附铀U(Ⅵ)的特性与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5 04:49
本研究以铜绿假单胞菌为生物原料,以纳米Fe3O4为载体,采用超声波分散使得铜绿假单胞菌负载于纳米Fe3O4上,合成一种化学-生物复合材料,简称NFPA,使得其积聚微生物吸附铀的特点,又兼具化学材料的特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快速磁分离。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溶液pH、吸附剂用量、温度对纳米Fe3O4颗粒负载铜绿假单胞菌(NFPA)对U(VI)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共存阴、阳离子对吸附的干扰作用和NFPA的再生性与稳定性,采用SEM-EDS、FT-IR、XRD等检测方法分析其吸附U(VI)的机理。结果表明:NFPA吸附U(VI)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6.0、吸附剂用量为0.07g、温度为30℃,吸附率达91.99%;共存体系下金属阳离子对吸附干扰影响为:Fe3+>Al3+>Cu2+>Ca2+>K+>Na+,阴离子干扰影响为:CO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中铀的来源与处理技术概述
1.2 纳米 Fe3O4及铜绿假单胞菌吸附研究
1.3 项目研究内容与意义
1.4 课题技术路线
第2章 纳米 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材料的制备
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 主要设备和仪器
2.3 铀的分析方法
2.4 菌种来源及特征
2.5 铜绿假单胞菌的恢复培养
2.6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与收集
2.7 纳米 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的制备
2.8 纳米 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的表征
第3章 纳米 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吸附 U(VI)的特性研究
3.1 NFPA 吸附 U(VI)的单因素试验
3.2 动力学分析
3.3 热力学分析
3.4 共存离子对 NFPA 吸附 U(VI)的干扰
3.5 NFPA 的稳定性及再生性能
第4章 纳米 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吸附 U(VI)的机理与分析
4.1 NFPA 吸附 U(VI)前后的 SEM 及 EDS 分析
4.2 NFPA 吸附 U(VI)前后的 FT-IR 分析
4.3 NFPA 吸附 U(VI)前后的 X 射线衍射分析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录
附录 A 铀标准溶液的配置
附录 B 分光光度法测铀
附录 C 重铬酸钾法 COD 测定
参考文献
成果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89668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中铀的来源与处理技术概述
1.2 纳米 Fe3O4及铜绿假单胞菌吸附研究
1.3 项目研究内容与意义
1.4 课题技术路线
第2章 纳米 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材料的制备
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 主要设备和仪器
2.3 铀的分析方法
2.4 菌种来源及特征
2.5 铜绿假单胞菌的恢复培养
2.6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与收集
2.7 纳米 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的制备
2.8 纳米 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的表征
第3章 纳米 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吸附 U(VI)的特性研究
3.1 NFPA 吸附 U(VI)的单因素试验
3.2 动力学分析
3.3 热力学分析
3.4 共存离子对 NFPA 吸附 U(VI)的干扰
3.5 NFPA 的稳定性及再生性能
第4章 纳米 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吸附 U(VI)的机理与分析
4.1 NFPA 吸附 U(VI)前后的 SEM 及 EDS 分析
4.2 NFPA 吸附 U(VI)前后的 FT-IR 分析
4.3 NFPA 吸附 U(VI)前后的 X 射线衍射分析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录
附录 A 铀标准溶液的配置
附录 B 分光光度法测铀
附录 C 重铬酸钾法 COD 测定
参考文献
成果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89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etongwenben/398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