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征稿 >

田中角荣参观故宫博物院都看了什么宝贝金属器皿

发布时间:2015-10-23 11:41

田中角荣参观故宫博物院都看了什么宝贝

2015年09月30日 8:55 55次浏览 来源: 99艺术网   分类: 金属器皿 大字号 中字号 常规

导读: 1972年9月28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协名誉会长郭沫若带领前来中国访问的田中角荣参观故宫博物院,观看了《听琴图》、金缕玉衣、马踏飞燕、马王堆帛画等珍贵文物。值得注意的是,金缕玉衣、马踏飞燕和马王堆帛画分别是在1968、1969和1972年“新鲜出土”的,这三件文物均于1972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文革’期间出土文物展览”中展出。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本文特别介绍田中角荣参观故宫博物院时观赏的上述珍宝。

oyYD-fxifmki9631081

1972年毛泽东会见访华的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

  1972年9月28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协名誉会长郭沫若带领前来中国访问的田中角荣参观故宫博物院,观看了《听琴图》、金缕玉衣、马踏飞燕、马王堆帛画等珍贵文物。值得注意的是,金缕玉衣、马踏飞燕和马王堆帛画分别是在1968、1969和1972年“新鲜出土”的,这三件文物均于1972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文革’期间出土文物展览”中展出。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本文特别介绍田中角荣参观故宫博物院时观赏的上述珍宝。
  《听琴图》是宋徽宗亲笔画吗?
   在政治史上背负骂名的宋徽宗赵佶在艺术史上却颇负盛名,其字画在古代帝王中当属一流。元代汤垕在《古今画鉴中》中说:“徽宗性嗜画,作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间有入神品者。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具有艺术气息的赵佶还将北宋画院发展到了极致,在院中罗致了一批工于绘画之人。但徽宗题款的画作并非都是他本人的亲笔画。
  田中角荣观赏的《听琴图》右上方有徽宗所题瘦金体“听琴图”三字,左下角是宋徽宗“天下一人”的画押和印玺。画面的正上方有蔡京题诗一首:“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尽管宋徽宗题款和蔡京的题诗都是真迹,但这幅《听琴图》仍有代笔的嫌疑。已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就认为该画为画师代笔之作。徐邦达先生说:
  “现存具名赵佶的画,面目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比较粗简拙朴和极为精细工丽的两种。一个人的书画,从早期到晚期,其形式当然会起一些变化,不会永远千篇一律。但一般的讲,工与拙的界限是不可调和的,哪有能像赵佶绘画那样忽工忽拙,各色兼备,全无相同之处的道理?”
  学界一般确定《荷鹭惊鱼图》是宋徽宗所作,徐邦达先生以此画作为标准,指出《荷鹭惊鱼图》是比较简拙的花鸟画,而《听琴图》属于精致工丽人物画,二者的风格迥然不同。因此,徐邦达先生判断《听琴图》为宫廷画师代笔之作。
  书画鉴定界的另一位巨擘谢稚柳先生也认为《听琴图》并非宋徽宗所作,而是“御题画”。所谓“御题画”是指并非徽宗所画,而是徽宗在比较欣赏的他人画作上题款的画。
  同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郑珉中则提出七点论据,以证明《听琴图》是宋徽宗所作。他认为从徽宗的题名、钤印和蔡京的题诗可看出赵佶对亲笔画的珍视。此外,他还从构图、画面环境、人物神态等方面论证此画是徽宗亲笔。
  第一次发掘出完整的金缕玉衣
  郭沫若有诗云“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铜奔马和金缕衣这两件“文革”期间出土的国宝曾轰动一时。
  1972年,《考古》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满城汉墓“金缕玉衣”的清理和复原》一文,文中说这两套“玉衣”经过修整,已完全复原,并已在故宫博物院“'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中展出。因此,田中角荣才能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时有幸看到了1968年夏出土的“金缕玉衣”。
  1968年,解放军某部官兵在满城施工时偶然发现这座陵墓。考古人员在此发掘出两套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并判断此墓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陵墓。1949年以后考古人员曾在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发掘出过汉代玉衣,但如此完整的“金缕玉衣”,这还是第一次发现。
  刘胜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的庶兄,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封为中山王,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刘胜金缕玉衣共用玉片2498块,金丝重约1100克,含金量96%。《后汉书?礼仪志下》记载,皇帝死后的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可见,在东汉不同等级的贵族所着是不同的。如按东汉的制度,刘胜夫妇只能使用“银缕玉衣”,而实际出土的是“金缕玉衣”,可能是由于西汉尚未对玉衣等级作如此严格的规定,且《汉书》中只见“玉衣”、“玉柙”,而无金缕、银缕、铜缕之分的记载。
  贵族身着玉衣下葬在两汉比较盛行,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禁止使用玉衣,考古工作者也未曾发现过魏晋以后的“玉衣”。
  铜奔马应该怎么称呼?
  上引郭沫若诗句中的铜奔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马踏飞燕”。“马踏飞燕”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仅有右后脚踩在一只飞鸟上,却能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是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这件从武威雷台出土的文物,是如何出现在故宫博物院“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上的呢?
  1969年10月,当地农民在雷祖殿附近挖战备防空洞,无意中在雷台的底下发现了一座东汉大型砖室墓。甘肃省博物馆闻讯后,会同武威县文化馆对墓葬实施发掘,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工艺水平最高的是铜奔马。1970年夏,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这批文物入藏甘肃省博物馆。
  1971年9月,时任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看到了铜奔马。在郭沫若的推荐下,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及铜奔马等文物,于12月进京参加故宫博物院举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马踏飞燕”也因此一炮走红,誉满中外。1983年,“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对铜奔马命名为“马踏飞燕”,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因为铜奔马脚下的飞鸟,从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龙雀,因此应该称为“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还有学者称之为“天马”、“马神——天驷”等等。
  “新鲜出土”的马王堆帛画
  1969年10月18日,解放军366医院为落实林彪发出的紧急战备的“最高指示”,紧急疏散到马王堆。1971年底,366医院决定在马王堆修建地下医院,马王堆汉墓因此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湖南省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前往调查,,决定配合该工程进行发掘,经上级批准,1972年1月16日正式开始发掘,4月28日结束,这座汉墓被定名为“马王堆一号汉墓”。
  其实,早在195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南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马王堆两土冢作过调查,断定这里是一个汉墓群,后被湖南省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并没有进行发掘。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最珍贵的是覆盖在内棺上的彩绘帛画和女尸辛追。帛画呈T字形,全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四角缀有飘带。全幅帛画从上到下分为三个部分,表现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考古专家认为这件帛画应属旌幡之类的东西。
  这幅帛画出土之后,马上就被送到北京参加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1972年9月28日,田中角荣参观故宫得以见到这幅帛画。
  值得一提的是,坊间传说田中角荣曾向周恩来讨要女尸辛追的头发,这当属无稽之谈。因为女尸尚在修复当中,田中角荣访华未曾见到女尸,更不可能知道女尸有没有头发。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mqk@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您可能对以下相关新闻同样感兴趣 更多相关新闻



本文编号:22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uodongcehua/22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d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