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征稿 >

高中历史教案鸦片战争教案3

发布时间:2015-10-23 10:11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军民奋勇抵抗;清政府屈服,鸦片战争结束。
    二、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讲解,使学生认识: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这个腐朽没落的东方大国。从而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2.通过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运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打开侵略中国的大门而发动战争是可耻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符合中华民族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3.介绍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三、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中引述的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它分析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主张的原因,以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鸦片战争的原因及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
    本节的难点是:如何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先介绍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形势,揭示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再阐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以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第二、简略地叙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几个问题:
    1.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1644年建立的清王朝,在其前期曾出现过繁荣一时的"康乾盛世",但从乾隆后期开始盛极而衰。1796年,即嘉庆元年,更爆发了湖北、四川、陕西等省的白莲教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这场历时9年的大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此后,清王朝的统治江河日下。鸦片战争前夕,统治中国近200年的清王朝已经腐朽没落,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也快要走到尽头,处在风雨飘摇中了。
    教材简明扼要地勾划了清朝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从宏观上剖析其经济、政治的基本状况。经济方面,一是封建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二是土地高度集中。教材小字引用的历史材料典型地反映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历史现象,皇室直接占有的田地竟然比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占有的耕地还要多,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政治方面,总的特点是日益腐败,其表现是官场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教材引用的原始材料反映出官场贿赂成风,官吏们以搜括百姓为己任的可耻嘴脸。这就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基本国情。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正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上的形势如何呢?鸦片战争以前,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法、美工业革命也在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这种需要,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拓海外殖民地,地球上一些落后的国家和民族那种孤立、封闭的格局被打破,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只有把近代中国的遭遇放在这种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才能深刻地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教材扼要介绍了鸦片战争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兴盛崛起的情况。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以英国最强大。它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近代工业最发达,号称"世界工厂"。19世纪上半期,英国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成为"海上霸主",牢牢地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在亚洲,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是印度。由于印度占据着印度洋区域和由欧洲到远东海道上的中心应置,英国占领印度就为它向东方进一步侵略扩张提供了根据地。此后,英国就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所以,英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不是偶然的,而是它在贤本主义国家中的地位决定的。
    3.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当清王朝走向衰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并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时,清政府是怎样应付这场挑战的呢?教材指出: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由于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来,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两个问题: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教材主要写了两点:第一、鸦片战争以前中英贸易状况。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的对外贸易里,英国居首位。这时英国对华贸易总值已超过欧洲各国对华贸易的总和。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是呢绒、棉市以及从印度转贩的棉花。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其中茶叶出口约占出口货价的60%,生丝约占20%。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口通商,外商赴广州贸易均通过清政府特准的垄断对外贸易的商行--公行进行)的限制,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难以推销,而中国的茶、丝却是英国市场上的畅销货,出口量成倍增长,这就使中国在中英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的地位。英国商人不得不每年运来几百万银元,以购买他们所需要的茶叶、生丝等产品。这种正常贸易的状况,显然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要求。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找到了对他们最有利的特殊商品--鸦片,把它作为掠夺中国财富,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了印度鸦片主要产地孟加拉地区。1773年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制定了对中国输入鸦片的政策,开始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1834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权,对华贸易就完全转到英国私人企业手里,英国鸦片贩子从此开始猖狂地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输入量激增,1834年为2万多箱,1838年激增为4万多箱。据1835年估计,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在200万以上。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烟毒泛滥,白银外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2.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和虎门销烟。1800年嘉庆皇帝正式下令查禁从外洋输入鸦片。此后,又颁布一系列禁令。而鸦片输入却有增无已。英、美资产阶级千方百计破坏中国的禁烟法令,他们建立了一个鸦片武装走私网,在中国培植了一个庞大的鸦片受贿集团,无耻地坚持鸦片掠夺政策。面对严重的鸦片侵略,清朝道光帝时,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场要不要严禁鸦片的激烈争论。湖广总督林则徐、鸿胪寺卿黄爵滋是力主严禁鸦片的代表人物。1838年10月,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烟毒泛滥的巨大危害,尖锐地指出清王朝面临财政枯竭的危险和军队瓦解的趋势。林则徐的话击中了要害,道光帝深受震动,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接受了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同年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州后,采取了"先以断绝鸦片为首务"的禁烟方针,加紧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1839年3月37日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查理·义律被迫命令英商缴烟,由他以英国政府代表的名义交给中国政府,并保证烟价以后全部由英国政府赔偿。这样就把中国政府处分鸦片贩子的问题,变为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涉,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制造借口。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英国和美国走私贩的鸦片110多万公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国革命胜利以后,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一目。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的第一阶段应讲明五点:第一、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华战争。可耻的鸦片贸易不仅为英国资产阶级带来血腥的暴利,而且给英国政府带来重要的财政收入。维持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是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绝不放弃的既定方针。在叫嚣战争最起劲的鸦片利益集团和棉纺织利益集团的推动下,1839年10月,英国政府作出了向中国出兵的决定。第二、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年6月。由48艘英国军舰和4000土兵组成的"东方远征军",驶抵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第三、英军沿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同英军谈判。琦善保证只要英军退返广州谈判,清政府一定惩治林则涂。9月,英军南下,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赴广东同英军谈判。第四、1841年1月26日英军强占香港岛,作为继续侵华的基地。2月,英军大举进攻虎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英勇抵抗,壮烈殉国。第五、同年5月英军攻占广州城外的炮台,侵害百姓。5月底,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战斗。
    2.英军扩大侵略战争。1841年8月,英国增派军队,扩大侵略战争。英军攻占厦门鼓浪屿,标志战争新阶段的开始。这一阶段,战争重心转向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英军

1

2

下一页



本文编号:22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uodongcehua/22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