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征稿 >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AB稿之一

发布时间:2015-10-02 20:24

  吨的认识
  店口一小徐飞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吨的概念,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重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化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新知的学习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估算意识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重量的单位,(克、千克)说说这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作单位,哪些用千克作单位,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学生举例)
  师:在日常生活中,计量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我们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我们常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重量家族中的新成员"吨"。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感受20袋大米的重量
  学校食堂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运进大米,1袋50千克,2袋重多少千克?10袋呢?20袋呢?(1000千克)指出:为了便于计量,当物体的重量到了或者超过1000千克时,我们就改用吨作单位,并统一规定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板书)
  2.感受学生体重
  汇报你的体重,挑一个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学生,让同学抱一抱,感受25千克的重量。
  4个这样的同学有()千克,40个有()千克。也就是1吨。
  3.感受1吨水的重量。
  一桶矿泉水大约有多重呢?19千克,当作20千克
  1桶水大约重20千克,10桶重多少千克?多少桶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4.大扫除时同学们用小水桶提水。每桶水约重5千克,1吨水要提多少桶?你是怎么想的?
  5.我们已经知道1吨的重量,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建筑材料:钢筋、水泥、沙子、砖,煤)
  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出示蓝鲸的图片)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物体都是数量比较多或比较重的物体,所以用"吨"作单位。
  三.应用新知单位化聚
  1.出示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
  A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千克。
  B当年曹冲称的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2.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单位化聚练习:
  5吨=()千克5吨680千克=()千克
  3吨=()千克6吨20千克=()千克
  2000千克=()吨2450千克=()吨()千克
  8000千克=()吨4010千克=()吨()千克
  三.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修改数学日记。
  这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在学完了"克、千克、吨"这几个重量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
  我的早晨2005年4月20日晴
  今天早上6:30,我就起床了,拿着20千克的牙刷,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一个70千克的鸡蛋,喝了一杯大约250千克的牛奶,就背起2克重的书包匆匆忙忙上学去,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一看,发现原来是我们班体重只有20吨的瘦个子李林。于是我和他边走边聊,正准备过公路时,不巧一辆载满6千克水泥的大货车开过来了,我们只好收住脚步,让车先行。等我们跑到教室,其他同学早就在读书了。
  2.出示限重10吨的交通标志,什么意思,你在哪里见过?
  请你当交警指挥交通,让符合要求的车子通行。
  A限重5t
  ?一辆5吨500千克的车子
  ?一辆载80袋水泥的(每袋50千克)的车子
  ?一辆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
  B路面有三道关口,分别限重5t、8t、3t,一辆载重4吨500千克的车子能否将货物顺利运到目的地。为什么?
  四.课堂作业
  《作》p54
  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数学知识贴近生活。如举例中的蓝鲸、地磅、车辆衡、交通标志等,都是生活当中很常见的内容。真正做到了数学知识来自生活,为生活服务。这篇数学日记也充分展示了学生容易出的错误。让学生发现错误以后,就可以在以后运用这类知识的时候尽量避免类似的错误。
  这本节课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如:在让学生抱那个25千克的学生时,应该争取一下被抱学生的意见,如果是个女生比较害羞的话,直接抱好象显得不太尊重。在修改错误的数学日记时,学生改正以后,最好用不同颜色的字在错误答案的旁边打上正确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
  经过修改后的新教案: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吨的概念,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重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化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新知的学习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估算意识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重量的单位,(克、千克)说说这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作单位,哪些用千克作单位,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学生举例)
  师:在日常生活中,计量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我们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我们常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重量家族中的新成员"吨"。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感受20袋大米的重量
  学校食堂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运进大米,1袋50千克,2袋重多少千克?10袋呢?20袋呢?(1000千克)指出:为了便于计量,当物体的重量到了或者超过1000千克时,我们就改用吨作单位,并统一规定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板书)
  2.感受学生体重
  汇报你的体重,挑一个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学生,让同学抱一抱,感受25千克的重量。(先问问这个同学是否愿意让同学抱)
  这位同学,你愿意让其他同学抱一抱你,感受一下你的体重吗?
  学生抱,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个这样的同学有()千克,,40个有()千克。也就是1吨。
  3.感受1吨水的重量。
  一桶矿泉水大约有多重呢?19千克,当作20千克
  1桶水大约重20千克,10桶重多少千克?多少桶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4.大扫除时同学们用小水桶提水。每桶水约重5千克,1吨水要提多少桶?你是怎么想的?
  5.我们已经知道1吨的重量,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建筑材料:钢筋、水泥、沙子、砖,煤)
  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出示蓝鲸的图片)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物体都是数量比较多或比较重的物体,所以用"吨"作单位。
  三.应用新知单位化聚
  1.出示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
  A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千克。
  B当年曹冲称的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2.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单位化聚练习:
  5吨=()千克5吨680千克=()千克
  3吨=()千克6吨20千克=()千克
  2000千克=()吨2450千克=()吨()千克
  8000千克=()吨4010千克=()吨()千克
  三.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修改数学日记。
  这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在学完了"克、千克、吨"这几个重量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
  我的早晨2005年4月20日晴
  今天早上6:30,我就起床了,拿着20千克的牙刷,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一个70千克的鸡蛋,喝了一杯大约250千克的牛奶,就背起2克重的书包匆匆忙忙上学去,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一看,发现原来是我们班体重只有20吨的瘦个子李林。于是我和他边走边聊,正准备过公路时,不巧一辆载满6千克水泥的大货车开过来了,我们只好收住脚步,让车先行。等我们跑到教室,其他同学早就在读书了。
  (让学生修改,修改完以后在错误答案旁边出现正确的答案。再让学生感受比较。)
  2.出示限重10吨的交通标志,什么意思,你在哪里见过?
  请你当交警指挥交通,让符合要求的车子通行。
  A限重5t
  ?一辆5吨500千克的车子
  ?一辆载80袋水泥的(每袋50千克)的车子
  ?一辆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
  B路面有三道关口,分别限重5t、8t、3t,一辆载重4吨500千克的车子能否将货物顺利运到目的地。为什么?
  四.课堂作业
  《作》p54
 



本文编号:23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uodongcehua/23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