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征稿 >

《苏州园林》教案

发布时间:2016-02-18 20:57


《苏州园林》教案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第一中学  张占营

文本解读

苏州园林以其诗情画意的独创性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诗文、绘画、影集,各种体裁的版本大量问世。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是叶老在75岁高龄,为香港一家出版社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一篇序文,后来摄影集没有出版,这篇序文被《百科全书》杂志社发表在刊物上。题目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文章最后的几句话。后来在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文章的第一段,题目也改成了《苏州园林》。

从“寄深眷”的标题来看,文中包含着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眷恋,单纯按说明文的思路去理解显然是不足的,在阅读中不要忽视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

既然是“谈苏州园林”,那么就要涉及到园林鉴赏问题,我认为引领学生赏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美,让他们懂得一点鉴赏园林方法也应该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按叶老的话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要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是“胸中有丘壑”的人,能诗善画,所以造园之时多以画为本,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在园林中游玩,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徜徉其中,可得到美的享受。

那么,在叶老的《苏州园林》中,到底体现出中国园林的那些艺术美呢?

1.和谐之美。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可见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宏观调控,整体把握,追求和谐至关重要。

2.自然之美: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有别于“图案美”。其特点就是不对称、不整齐。“苏州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追求的是“独创性”。首先,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桥梁安排“绝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调。

3.层次之美:花墙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体现出了虚实相生的含蓄之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正在曲径通幽处”。游览者领略到了移步换景的乐趣,可以获得深长的审美享受。

除此之外,苏州园林还体现出细节方面的“角落构图之美”“色彩搭配之美”等多种美趣,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苏州园林》还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叶老曾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苏州园林》写作思路清晰:第1自然段先总写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第2—9自然段先总说后分说,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特征;第10段告诉人们苏州园林的特点不仅仅是文中所说的这些话,使人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在结构上,首括段、首括句的运用,使文章结构显得条理清楚,顺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因此,感悟文章的结构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也应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1.《苏州园林》一文所写的内容,是介绍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景观的,我们班的学生,经调查,没有一个人去过苏州园林。我备课时查找到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制作成课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要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园林文化方面的知识。这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苏州园林》是八年级学生所学习的第三篇说明文。前两课的学习主要引领学生把握事物的特征、理解说明的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很讲究分寸的语言、说明文表达的多样性等。

基于以上两课的学习,《苏州园林》的教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行走”,自己去习得知识,巩固、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听说读写思的训练。

3.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诸如这些活动:各小组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在品读时,原则上采用先读后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先感后悟,让同学们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做出自己的阐释。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顺序。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感受园林文化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理清说明的顺序,体会严谨的结构层次。

3.揣摩、体会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教与学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好!今天咱们学习《苏州园林》,这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

(出示课件)我们先来欣赏苏州园林的几幅图片——

根据图片教师穿插解说词: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苏州园林尤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从东周起,历代官僚名人都在此建宅居住,他们建造园林以供享乐。这是宋代的沧浪亭,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这是元代的狮子林,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这是明代的拙政园。这是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的留园。以上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苏州“四大名园”。苏州园林占地不广,有一步一景,观之不尽的感觉。又由于园林修建时有诗人画家参与其事,那园中的景致配合,都体现出高雅的艺术境界。

苏州园林在古代是供私人享乐的。为了争奇斗胜,修园者常请文人画士参谋规划,把名山胜景缩小尺寸布于园中。历史积淀使园林成为一种文化,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一支,相传至今,更见辉煌。其精神博大精深,融诸子思想、诗词墨画、建筑艺术、彩绘艺术等于一体,其成就不但影响了全国园林建筑,也影响了日本和欧洲的园林建筑。苏州园林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好!刚才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苏州园林,我们还是要进入课文。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开始——

学生读书。

各小组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二、进行读书活动。

说明文的学习要注意文体特点。今天,我们一起做四个读书活动来学习这篇说明文。

读书活动之一:摘选关键句。

这个活动要求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每段中摘选出一个关键句,可以是总说句,中心句或归纳句。然后,我们把课文中的关键句组合起来,就能全面准确地概括文章的内容了。下面,请速读课文,思考并提取出各段的关键句。

学生发言,师评议、点拨。

教师逐一点击出示课件中的文字:

①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②它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它绝不讲究对称。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⑦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⑧它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师:我们看,这么长的一篇课文,通过摘选关键句并加以组合,就非常准确而全面地表达了全文的内容。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读。

大家看,组合起来的这一段文字中哪句话是课文重点要说明的?说说理由。

生答。(它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这个关键句中的关键词是什么?说说理由。

生答。(图画)

读书活动之二:理解图画美。

1.教师质疑:作者是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的? 

学生讨论。

明确:为了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个特征,文中多次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

2.学生寻读:请找出几处把图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的句子,来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图画美。

学生默读、圈画有关句子。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点拨。

学生很有可能找出下面的语句来交流,试作参考:

①“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

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⑤“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穿插评点:上面语句中的画指的是中国画。①③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②④⑤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小景。

3.教师小结:

作者站在游览者的角度,由个别到一般加以归纳,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总的印象——“图画美”去抓,然后分类具体加以说明。

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读书活动之三:编拟结构图

在认识了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之后,我们再来研究这篇文章的结构,理清说明的顺序。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认真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及文章的段落层次。编写一个文章的结构图,让人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说明的层次和顺序。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

2.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画结构图,并解说这样编写结构图的理由。

3.教师点评,小结:

本文采用总——分的逻辑顺序(同时出示老师画的结构图),文章是按照人们逐步深入地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的。

试作参考的结构图如下: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主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逻辑顺序)

图画美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角落美

门窗美                           次

色调美

          总            ——→           分

三、课堂小结

微型讲座: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和人文美

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

①和谐之美。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可见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宏观调控,整体把握,追求和谐至关重要。

②自然之美: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有别于“图案美”。其特点就是不对称、不整齐。“苏州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追求的是“独创性”。首先,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桥梁安排“绝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调。

③层次之美:花墙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体现出了虚实相生的含蓄之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正在曲径通幽处”。游览者领略到了移步换景的乐趣,可以获得深长的审美享受。

苏州园林的人文之美:

隐居在这样的园林中,在桃红柳绿夹堤的小径中徘徊,在烂然若雪的梅林中穿梭,自由地读书吟诗,泠泠然只听得风声悦耳。在宽敞的楼阁展开宣纸作水墨画,不经意间抬头,稀疏的遑竹翠色逼目而来。在幽雅轩窗下一边吃着坚果品茶,一边谈人生,聊世事,多么惬意而舒畅的事情。更让人赏心悦目的,莫过于在听昆曲,听着嘤嘤缠绵、柔曼悠远的昆曲弥散在清新的园子里,似笼上了一层迷蒙的烟雾。亭槛台榭,临水而筑,女孩划拉着古筝,男孩以笛声应和,悠扬婉转而绵长,远处还传来了竹橹轻摇荡起水波的声音。登上小亭或走在假山洞里,与朋友下棋,一举手,一投足,放下和举起的是自己那颗淡然仕途的心啊。那精致的门窗和墙廊,“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窗户的图案是镂空的,一扇窗,看到的是变幻多姿的景象,令人心生感慨,移步换景,加深的还有心的层次啊,不知观园者透过镂窗无数的景致,是否看到了扑朔迷离的人生呢?在这片寂静的家园里,古代的文人雅士们在经历一番宦海沉浮后,终于沉淀下内心,把自己交给了一座幽静曲致的园林。当我们在苏州园林中寻找到古人的踪迹后,苏州园林因此而有了生命力,那里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亘古不变。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州园林》。

一、提炼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回顾上节课,我们的几项读书活动,其实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理清说明的顺

序。请大家再看课本11课课后的知识框,说一说怎样理清说明顺序,也就是理清说明顺序要做哪些事。

学生读书,提炼:

1. 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划分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

2. 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理出文章的结构;

3. 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就把握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了。

二、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之四:评析美词句

这个活动,我们来研究课文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严密。只有语言准确、严密,才能准确地说明事物及其特征。这篇文章除了准确外,也很生动。

请你找出一两个词句来加以评析。

1.先看老师的示例:

示例(1)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示例(2)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教师讲解:(1)句中“往往” 表示大都是这样,但又不全是如此。表达很有分寸,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2)句中“珠光宝气”描绘出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开花时的苏州园林显得显得典雅风韵。说明文中运用这一描写,可以更具体、清晰地显示事物的特征。

2.学生读书思考,发言。教师相机提炼、深化、丰富学生的发言。

除了课后第二题三个例句之外,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也值得同学们去品析一下:

①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欠伤的败笔。

②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⑤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⑥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

3.小结:准确地表述来自叶圣陶先生严谨的写作态度和对事物准确的观察,认真的思考;而生动的说明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热爱,对建筑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智慧的赞美。

读书活动之五:感受叶圣陶和苏州园林的情结。

1.穿插叶圣陶先生与苏州园林的有关资料: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是叶老在75岁高龄,为香港一家出版社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一篇序文,后来摄影集没有出版,这篇序文被《百科全书》杂志社发表在刊物上。题目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文章最后的几句话。后来在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文章的第一段,题目也改成了《苏州园林》。

从“寄深眷”的标题来看,文中包含着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眷恋,单纯按说明文的思路去理解显然是不足的,在阅读中不要忽视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

2.学生自读教师分发的材料(源于《百家讲坛》,节选,有改动)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情结

主持人:欢迎各位收看《当代教育》系列节目《一代名师与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是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说到这个苏州园林,我们很多人会想到我们中学时学的一篇课文,题目就叫做《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和教育家,由于叶圣陶先生是出生于苏州,所以很小就对苏州园林的一草一木结下了深厚的情意。今天到场的两位嘉宾,一位是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叶圣陶研究会的副会长商金林先生,另一位是上海艺术研究所的研究员沈鸿鑫先生,欢迎两位来到我们的演播室。

苏州园林名闻天下。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众多古典园林经典,以纤巧、精制、淡雅为格调,如一幅幅写意画卷,铺陈在古老的苏州城里。如此和谐自然的人文环境,孕育了无数文人才子。1894年,叶圣陶就出生在这片人间美景中。在叶圣陶对童年的回忆里,苏州园林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成长元素。叶圣陶的审美情趣,从小就受到了苏州园林风光的滋养和熏陶,,在他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中,这种影响随处可见。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叶圣陶跟这个苏州园林的故事。

商金林:我们经常说吴人善讴。苏州的昆曲,有很多是在园林里唱的,叶圣陶很喜欢昆曲,所以他从小就经常到园林里去听昆曲,这个也有很多记载,叶圣陶先生说这个小的时候,把园林都踏遍了,从小就对园林特别感兴趣,对苏州的园林非常熟悉。

主持人:一个人成长过程当中,童年的经历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就可以想象到叶老当年在这个苏州园林当中玩耍的时候,对他童年的经历,包括后面的创作的影响,有多重要。

沈鸿鑫:实际上他这个文学活动跟这个园林关系也很密切。

主持人:是不是也是我们想象那样,像很多古人一样,在这个园林里吟诗作画。

沈鸿鑫:因为他当时跟一些同学搞了一些诗社,这个诗社叫放社,它的活动有时候就在园林里,就在拙政园开诗会,或者你写诗,我写诗,大家来讨论诗文。有一次,那是1913年,他的一个同学叫顾颉刚,暑假回到诗社来,叶圣陶就陪顾颉刚一起去玩拙政园,叶圣陶先生写了一首诗叫做《游拙政园》,很小的时候就在园林里边开始文学活动,他恐怕最早写的诗也是在这个园林里边写的,都是受这个园林影响,所以他跟园林确实是有一个不解的情结。

花木在苏州园林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花木把园林的春夏秋冬连接在一起。花开的季节,清新的绿,明丽的黄,娇艳的粉,绚烂的红,五彩缤纷点缀着园林。花木是园林的生命,是自然的象征。叶圣陶先生爱园林,更爱园林中的花木。他神往于自然界,欣赏那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色彩。

商金林:圣陶先生对树木,对花草就特别地有一种感情,一种喜欢,那么我们可以给你讲一点事情,1923年的时候,叶圣陶先生就搬到上海去了,到了上海,他就不习惯上海这个地方,像鸽子笼,看不到一点绿色,看不到一只蝴蝶,尤其是秋天听不到虫声,这个生活太枯燥了,那么他怎么办,他请人把他们家的院子改成了一个花园。他们家的院子是个水泥地,上海叫水门汀,上海就是这个石库门房子,他这个石库门开进去,就是一个天井,天井呢是水泥的,是水泥的不好种花了,他请人把这个水泥刨了,请人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土,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草,那么一.二八以后,让日本人把他的房子炸掉了,他又搬了家,他又这样把院子里的水泥凿了,请人弄了土,种了很多花,而且还种了一棵柳树,这棵柳树是从江湾拉来的,上海的江湾,很远的地方拉来的,所以他院子里一年四季都要有花,让它们自由发展,1935年之后,他又回到苏州,在苏州盖了房子,又搬回去,那么苏州的房子花相当多,我可以念一点花给你听听:好啊,好啊,很珍贵的,在苏州种了十多种花木,有刺槐,有梧桐,有碧桃,有银桂,有石榴,有广玉兰,还有一种海棠很特别,叫做贴梗海棠,贴梗海棠的花是深红的,有蓝一般的光泽,反正还有很多,反正我的院子里头是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后来就是北京的故居,北京的故居当然也很漂亮,院子里有一个特别大的海棠,那恐怕有上百年了,特别大,现在还在,他在的时候,每年就是海棠开花的时候,他一定请老朋友们,像王伯祥、顾颉刚、章元善、俞平伯,后来冰心,都要来赏花,它是每年的惯例。

苏州园林极多,我幼时常去玩儿的有五六处,去的最多的是拙政园。并非是有什么不得审美观众点和艺术素养,只觉得一进拙政园,眼前样样色色挺舒服挺有味,其乐无比。大概同学们也是这么个情形,所以每逢假日,几个同学一碰头,彼此心照不宣,就往拙政园玩儿去了。

叶圣陶最喜爱的园林要数拙政园、沧浪亭、网师园、天平山这几处。他不但自己喜欢,而且还向朋友们介绍,让更多的人认识苏州园林,让更多的人喜爱苏州园林。在苏州的时候,他经常邀请朋友来苏州园林游玩,我们在他的照片中发现了一张他与沈从文一家去天平山的照片。

主持人:这幅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

商金林:1935年,沈从文从上海到苏州,知道圣陶先生搬到苏州来了,他就拜访叶圣陶先生。这个照片是极其珍贵的。到了30年代更多了,那么后来就是朱自清来的最多了。

沈鸿鑫: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叶圣陶先生一生都热爱和眷恋着她。他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情感,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园林的细致观察,和对园林魅力的品位上。他描写园林的精巧、淡雅,他赞赏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花木的映衬,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沈鸿鑫:叶先生他非常热爱这个园林,另外他也非常熟悉这个园林,他从小就是在这里面长大的,它里面的一草一木,他很多地方都能背得出来的,他说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他都背得出来,他在1981年的时候,还是1984年的时候,他写了一篇就是那个拙政园的邮票发行,那时候他已经90岁了吧。

当时他写介绍这几张邮票的画面,还是如数家珍,写得非常清楚,这说明他这个脑子里面非常熟悉了,因为熟悉园林,又热爱园林,所以他对园林的评论可以说是非常精辟,非常精当的。

商金林:那么叶老他谈这个苏州园林,他有几句话,他这个文章首先就是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是不应该错过的,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那么他说,苏州园林有很多好的方面,苏州园林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说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图,你不管从哪个点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幅很精美的画图,那么我们中国人的这种传统的东西,往往讲究对称,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但苏州园林不是,苏州园林是讲究不对称,尊重自然的规律,尊重它的规律,给人家非常的自然,但是也有不是说在自然当中又有精神的创造,又有精神的营造,所以它的每个园林都有每一个园林的特点,是一种人工与自然的那种完美的结合,讲究层次,讲究这个韵味,讲究意境,讲究每个园林有每个园林的特点,那么圣陶先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他说这个苏州园林除了我们常说的借景,要借景,主要这个苏州园林有很多花墙,花墙是用很多瓦把它镂空了的,产生一种隔的样子,一种隔的效果,隔的效果当然是造成一种境外,还有境,给你一种好像就是一种遐想,一种回味的感觉,他特别赞扬这个苏州园林里边种了很多的花草,有一些很不起眼的草,使我们感觉到这个整个的园林是充满了这个生机的,好像我们这个园林什么时候都是活的,我们可以闻到泥土芳香,闻到草和花的芳香的,这个的确很重要,这是苏州园林的特色。

苏州的园林文化滋养了一代文化大师叶圣陶先生,那种园林韵味深深影响着他。人杰地灵,互为映衬。对于故土的恩情和眷恋,叶圣陶先生用自己的笔给予了回报。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园林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话,“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作品其实也是这样一种风格。

主持人:听了叶圣陶先生跟苏州园林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到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个文学家的成长历程。从小生长在那片自己深爱的苏州园林里,苏州园林赋予了他很多的创作灵感,苏州园林,给后人带来丰富的文化遗产。

3.课文片段选读。

注意读出叶圣陶老先生对老家园林深沉的爱,对园林文化深厚的情结。

学生读。教师评价。

读书活动之六:巧编练习题。

建议大家参考课后练习的第三题设计一道题:从文中摘录一句话,指出其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设计、编写练习题示例如下:

指出下面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句子: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答案:举例子;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温馨提醒:拟好题后,附上答案。

学生读书、思考,设计练习题。

同桌交流,互相启发,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谈“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预设: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分类别说明池沼有两类,一类宽敞一类成河道。)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打比方、作比较,形象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在花草树木的修剪上取法自然,不讲究对称。)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举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摹状貌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4.“……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引用,作用:表达了人们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侧面反映了苏州园林的美丽。)

5.“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作用:体现出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

6.“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举例子,作用: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苏州园林。)

三、收课: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说明文读书活动:活动一,把握说明的对象;活动二,把握事物的特征;活动三,理清说明的顺序;活动四,揣摩说明的语言;活动五,感受了深厚的园林文化;活动六,进一步掌握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课!

林承雄:把虚幻缝合到真实中 ——《沙之书》虚构技法探
徐志耀:谁解其中味?——吴均《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解
高考备考:新材料作文五种类型审题立意及策略
解读材料: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五个步骤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考试说明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常见古今异义词汇编
回归常态:你怎么学,就怎么教
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使用版本汇编
北大漆永祥寄语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学“十请”
李安全:苏轼《前赤壁赋》新解
张悦群: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与范文点评
黄琼:201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作文命题有何特点
高考备考: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
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精选)




本文编号:28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uodongcehua/28040.html

上一篇:开工仪式致辞  
下一篇:苏州园林教案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0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