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信息化》征稿启事
本文关键词:《中国教育信息化》征稿启事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教育 资源平台 资源共享机制 技术应用水平 国内外教育 学术动态 教育工作者
【摘要】:正201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将继续以服务于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己任,以更新、更快、更权威的方式,全面展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2014年本刊将重点关注以下方向:资源建设与共享聚焦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国家、地方以及学校资源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与模式创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群体间的资源共享)。
【关键词】: 中国教育;资源平台;资源共享机制;技术应用水平;国内外教育;学术动态;教育工作者;
【分类号】:+
【正文快照】: 201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将继续以服务于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己任,以更新、更快、更权威的方式,全面展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宗琦;祝贺与建议[J];教育与经济;1991年01期
2 ;21世纪的中国教育[J];教师之友(小学版);1994年05期
3 燕国材;中国教育一百年[J];党政论坛;1996年09期
4 文木;;女士优先:中国教育留给人们的思考[J];教师博览;1997年12期
5 王建梁,王银平;1910年~1919年的中国教育发展[J];成人高教学刊;1998年04期
6 胡瑞文,陈国良;大力发展教育产业 促进中国教育超常规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7期
7 雷颐;中国教育的症结[J];社会科学论坛;1999年Z2期
8 贾永生;WTO与新世纪中国教育[J];教育艺术;2001年01期
9 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中国教育政策(论纲)[J];民办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10 李政;传统文化与未来的中国教育[J];中关村;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日程安排表[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2 ;中国教育家大会简介[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3 ;会员活动介绍[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田利军;;30年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思想大讨论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周可桢;;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教育新趋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以《教育与经济》杂志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鑫华;;新中国教育四十年历史分期之我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谢家训;;中国教育经济学正经历着“科学革命”——简析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进程[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徐兰香;;创新:中国教育的希望——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思想的体会[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为中国教育导航[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晓霞;第二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开幕[N];科技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贺春兰;背后的推力[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张春铭;“2006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揭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赵婀娜;教育,需要“中国信心”[N];人民日报;2010年
6 显峰;中国教育的“紧急状态”[N];科技日报;2005年
7 记者 翟帆;中国教育新闻网今日正式开通[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原琳;中国教育不能搞产业化[N];华夏时报;2004年
9 丁栋虹;谁“谋杀”了中国教育?[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徐光木;迎接中国教育的“民生时代”[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黄健江;20世纪末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沈俊强;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合作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中国自由教育思想的历史追寻[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吴建章;试论同文三馆洋教习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关系[D];东华大学;2005年
3 曾爽;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田雯;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秦莉;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秦毅;一个实业家对教育的思考与追求[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小胖;从“文辞”到“器艺”[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涛;论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精神的缺失及重建[D];河南大学;2004年
9 牛存来;政治对当前中国教育的影响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莉;二十世纪中国学习国外教育改革经验的历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531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huodongcehua/53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