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食品论文 >

传统发酵豆酱中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发布时间:2021-12-30 09:34
  乳酸菌在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发酵糖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使其分解产生醛类、酮类、酯类等一系列小分子物质,从而增加传统豆酱的风味。文章以吉林市农家传统发酵大酱为试材,在豆酱的传统发酵过程中,从中选择性地培养并筛选分离出其中的优势乳酸菌疑似菌株,再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乳酸菌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从吉林市农家不同发酵阶段采集的10份豆酱样品中共分离获得10株乳酸菌,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比对后共鉴定出3个乳酸菌种,它们分别是戊糖片球菌(P.pentosaceus)6株,占总数的60%;屎肠球菌(E.faecium)3株,占总数的30%;乳酸肠球菌(El.actobacillus)1株,占总数的10%。可以初步推断戊糖片球菌是吉林市农家传统发酵豆酱中的优势乳酸菌菌群。 

【文章来源】:中国调味品. 2020,45(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传统发酵豆酱中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部分乳酸菌疑似菌株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图(×100)

传统发酵豆酱中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乳酸菌株16SrDNA 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豆酱,乳酸菌,序列分析,吉林


登录NCBI(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网站,从GenBank/EMBL/DDBJ数据库中获取信息进行同源性分析,从中提取相似度在99%以上的乳酸菌相关模式菌株的序列,在传统发酵豆酱中分离鉴定的3种乳酸菌中分别各选取1株作为代表菌株,通过Mega 7.0进化树软件并采用其中的Neighbor-Joining(NJ)法将测序获得的乳酸菌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模式菌株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同时构建系统发育树,获得发酵豆酱中乳酸菌目的菌株的分类地位以及它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软件获得系统发育树的结果见图3,由其结果可以看出,SBP1-1、SBP1-7、SBP1-9与相对应的参考菌株同源性较高,都达到99%以上,并与其聚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证明传统发酵豆酱中乳酸菌16SrDNA区域序列分析比对的结果有较好的准确性。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发酵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J]. 张甜,刘艳全,丁真真,努尔马木提·买买提江,龚国利.  中国调味品. 2020(02)
[2]发酵香肠中分离纯化的三株乳酸菌产酸特性研究[J]. 吉莉莉,魏艳,何丹,陈雪玲,付婷婷,张崟,赵黎明.  中国调味品. 2020(02)
[3]自然发酵酸菜汁中乳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 孟建宇,徐慧欣.  中国调味品. 2019(10)
[4]基于PCR-DGGE方法分析泡菜中乳酸菌群落结构[J]. 燕平梅,宋敏丽,乔宏萍,赵文婧,陈燕飞.  中国调味品. 2019(05)
[5]川西彝族传统酸菜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J]. 袁乐梅,边名鸿,李正涛,杨志阳,张雨.  中国调味品. 2019(02)
[6]大豆发酵食品-豆酱的研究进展[J]. 张平,武俊瑞,乌日娜.  中国酿造. 2018(02)
[7]PCR-DGGE分析木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J]. 杜丽平,刘艳,焦媛媛,马立娟,肖冬光,管于平.  现代食品科技. 2017(08)
[8]辽宁传统发酵豆酱中乳酸菌及酵母菌分离鉴定[J]. 武俊瑞,王晓蕊,唐筱扬,王茜茜,乌日娜,岳喜庆.  食品科学. 2015(09)
[9]大庆自然发酵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耐酸菌株初步筛选[J]. 李欣,武俊瑞,田甜,岳喜庆.  食品科学. 2014(01)
[10]传统发酵大豆食品中乳酸菌的分布、功能和应用[J]. 梁恒宇,邓立康,林海龙.  食品科学. 2013(19)

硕士论文
[1]内蒙古西部地区酸面团中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D]. 吴斯日古冷.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2]内蒙古传统酸马奶中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D]. 乌日娜.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7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557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6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