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食品论文 >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共6篇)

发布时间:2016-05-12 09:04

  本文关键词:地理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共6篇)

2014-06-24 08:33 来源:初中地理论文 有人参与

第一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1.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没有得到切实实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学校纷纷开始投入教学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但成效不大,特别是生活化教学。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时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没有切实实施其教学方式,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

2.完善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独立思考与探究地理问题。教师应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海陆的变迁》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扮演国家讲解员,运用多媒体辅助播放海陆变迁的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海陆变迁过程的认识,随后针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知识点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一步探讨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运动等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探究精神。

(2)结合生活事物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意识通过观察生活中关系到地理知识的信息,强化自己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寻找生活中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展开探究。例如,通过看电视新闻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气候,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记忆典型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的典型代表,并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认识与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此外,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地图的地理是不存在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与记忆,如通过图案来记忆我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轮廓,如黑龙江省像一把斧头,四川省像一只四脚朝天的乌龟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记忆的兴趣。

(3)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地理现象的生活实例,从中总结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规律,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结合的实例应该具有时效性与代表性,如与地理某个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应结合热点分析并让学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提供2013年6月13日发生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的热点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四个步骤分析解决问题:第一步,提取信息。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第二步,找到隐藏信息。把材料中和答题有关的隐藏信息找出来;第三步:知识反馈。思考所问问题与书本上哪些知识点有联系,这些知识点是什么;第四步,整合知识。把所给信息与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得出答案。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将地理知识与自然、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认识与了解大自然与生活,增加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这一媒介学好地理,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应用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朱丽琴 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七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趣味导课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运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谜语导入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可以用“红面粉”猜谜底“丹麦”来导入,使学生们在测谜语过程中,学习到地理知识,从而对学习地理知识充满兴趣。

二、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众所周知,图画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而且学生们也更加喜欢去研究图画,而不是去读文字,因此,教师根据学生们这一心理特点,结合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课本上的图画通过多媒体技术放映出来,这样可以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们也会觉得好像身在其中一样,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比如,教师在将兵马俑时,可以将一些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播放出来,教师可以在讲台上以便播放以便讲课,这对吸引学生们上课注意力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们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地理知识,这对培养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三、利用互助合作激发兴趣

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们的这些特点,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在相互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亲切感受到同学们身上的优点,这对很多学生们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这对提高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在讲“我们临近的国家”这一章中的“日本”这个国家时,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这几个小组去准备有关的材料,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们才华的发挥,使学生们在相互鼓励、合作的氛围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地理知识寻找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对这个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并且能够促使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这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

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离开游戏的陪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显得是非常快乐,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使学生们可以通过以游戏的方式来认识地理,学到地理知识,这样将会使学生们对学习地理充满兴趣,心理对上地理课堂也是充满希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两组之间进行猜地理知识游戏,其中一个组的成员来描述,让另一个组的所有成员来猜,学生们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一方面会使学生们学到更多地地理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开阔学生们的眼见、发散思维,不断进行思考,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到更多地地理知识,这对学生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使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知识充满兴趣。

五、结论

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多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知识充满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杨继才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锹峪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乡土地理的渗透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渗透的意义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中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知识时,可结合乡土地理知识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存在的事物,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意识到地理学习联系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学习水平。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我国很多地方还属于贫困落地区,面对当下的实际情况,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家乡的现状、所存在问题,进而使学生思考、分析当前家乡发展前景,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渗透的策略

1.教师要熟悉本地地理

教师要对当地的地理了如指掌,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初中地理中的乡土地理教学。一些学校中很多教师都是外地人士,要教好乡土地理,就必须熟悉当地环境,收集本地地貌特点、风景名胜等地理资料,还有一些乡土文学、乡土历史等方面的资料。不仅拓展教师的视野,加深对当地地理环境的认识,也能够在进行乡土教学时,对学生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用自身的知识和对本地环境的感情,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进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对自然界中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将地理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一些地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野外考察,带领学生去本地能够利用的地理资源,在野外考察过程中结合实际地理情况为学生讲授地理知识,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并在考察时,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3.指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以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中心进行乡土地理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

三、结束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渗透,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有效地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学生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并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和谐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应积极研究符合实际环境情况和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乡土地理,使学生充分认识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积极自主的学习地理知识。

作者:向国友 单位:铜仁市第五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

一、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配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为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程在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地理专业都有设置,初级中学分期分批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为中学地理教师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1.课件容量大,“机灌”现象严重

有些地理教师,课前没有精心备课,不了解教学目标,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更不考虑学情,针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不做详略的处理就全搬到课件中,这是一种“教材搬家”似的多媒体教学。还有些地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作了解,也不相信学生有对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能力,在制作课件时,不分重难点地将所有知识都在课件中呈现出来,更有甚者把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学生难以听懂的课外拓展内容也罗列到课件中。诸如此类的种种做法都会导致课件容量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为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将课件内容一一呈现,学生思考、理解的时间很短,留给学生讨论、做笔记的时间很少,参与互动的机会更少。而教师只是机械地操作电脑,频繁地变换幻灯片,作为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操作者,出现严重的“机灌”现象。调查数据显示:29.5%的学生反映信息量大,34.8%的学生提到教师操作太快,认为地理教师课上有4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操作电脑的学生有28%。这些数据有力的说明了这一问题。

2.对教学主体不清

教学设计的任务由教师来完成,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主导者;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是学生;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目前67%的地理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时考虑的关键因素是教学内容的需要,很少人考虑教学方法的需要,更无从考虑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逐步地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关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中有35%的学生反映师生互动少;只有一半稍多的学生认可在多媒体教学中交流、展示的机会较多。针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在农村中学由于班额小,分组讨论活动进行的较好;城镇中学每班人数基本达到六七十人,多者有八九十人,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开展得较少。从某种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变成教师操作多媒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学生也失去了教学的主体地位。

3.唯媒体独尊,忽视传统教学优势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很好地强调重点,突破知识难点,最终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虽然它的优点很多,但并不说明针对所有的教学内容,它是唯一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以前教学所使用的传统教学手段如挂图、板图、模型、实物等手段的作用,多媒体是难以代替的。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有调查数据显示:38%的学生反映地理教师有时用,而近50%的学生反映不用。说明目前有不少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针对不同的知识不考虑哪种教学手段最适合,而只是一味地追赶潮流,所有知识都采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课件内容需优化

课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载体,它是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优质的课件内容应符合教情,更要符合学情。要内容充实,设计科学,简洁实用。但目前地理教学所用的课件质量并不高,具体情况如下。据调查,一半多的地理教学课件来自网上下载,而借鉴别人,只作简单修改的占的比重更大,导致课件内容与教材脱节,缺乏新意;课件内容是纯文本的地理知识的总结,过于枯燥、呆板;课件内容局限于教材,不够丰富;课件内容是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没有进行整合,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颜色过于单调,知识点不醒目,字体有时偏小;等等。课件内容制作粗糙,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5.多媒体利用率低

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师生利用不合理,保洁工作做得不及时,学校维修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多媒体经常出故障,而且频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使用。另外,制作课件所需要的优质素材很多时候不能下载,导致资源数量太少,有些教学资源即使能够下载下来,也不成体系不配套,而师生的计算机技术又不高,诸多因素导致完全由教师自己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会消耗很多时间,最终带来的教学效果也未必理想。这些都影响了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积极性。有调查数据显示:40.6%学生反映地理教师有时用多媒体(如讲公开课时)教学,所以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利用率并不高。

三、总结

概而言之,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积极、科学、合理使用,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克服上述这些问题,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作者:王正兰 张二勋 单位:聊城大学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第五篇:初中地理生本教学

一、“以生为本”,合理布置前置性作业

在教学“东北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这一具体知识点时,我没有让学生单纯机械式地围绕教材去预习,而是为学生布置了如下前置性作业:东北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假设你是一家大型合资企业的老板,你会选择继续在该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吗?可以尝试从各个方面去了解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相关情况,并对投资或者不投资的理由进行充分、详细的解释、阐述与表达。这一前置性作业不落俗套,巧妙避免了以往传统而固定的预习形式,充分契合了初中阶段学生对周围事物强烈好奇心的特点,促使他们在浓厚探究兴趣及求知欲望的驱动下,更多地搜集、整理与归纳有关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现状、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的相关信息,而这些显然为他们接下来在课堂交流学习活动中的有话可说以及更有针对性地聆听我对具体知识点的分析与讲解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当节知识点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完善。

二、以学生为主,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通过前置性作业的有效指导,学生率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与知识点形成了初步的认识、理解。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足够空间与机会,让学生就各自在前置性作业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具体的学习心得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既是真正贯彻“生本教学”理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更是快速建立互帮互助、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良好平台的有效途径。同样以“东北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这一具体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通过前置性作业的提前预习活动,学生大多以对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有了大致的认识与初步理解,但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对此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有效“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予学生手中:鼓励不会的学生向已经学会的同学请教,倡导已经学会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积极传授给尚未真正学会的同学,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沟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实现对于东北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老化和市场竞争力差以及具体的应对策略:积极转换体制和机制、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两大知识点的更好理解。很显然,这些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地理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与进步,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的更好贯彻与落实。

三、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生本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学生毫无目的、毫无头绪地进行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自主学习活动,相反,应该在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理念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如: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讨论进行有效的调控,这样才能既有效把控时间,又能有力避免学生借讨论之际展开无关学习的讨论、以至于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还能切实在学生毫无思路或者偏离讨论中心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有效的启发与引导,而这些显然是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最大限度上保证自身自主性学习活动的效率及质量,进而为初中地理学习质量的切实提高提供充足保障的最有利因素。

四、总结

我们初中地理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更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灵活实践。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初中学生地理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更好进步。

作者:兰芳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三中学

第六篇:初中地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迁移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每个个体对于某一段文字或某一个知识点的认识是存在差异的,这是个体的差异性所导致的,这就使得每位初中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知识的方法,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的思维习惯,这些会影响他们在接受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产生差别。因此,在能力培养上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而不是简单的以询问的形式说:“你知道了吗?”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拉近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迁移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迁移能力培养策略

1.分析学情,为迁移做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分析学生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关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起于儿童时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七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转折点,也是关键点,教师迁移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这里的小学是指中学地理教师要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所了解,明确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结构,清楚有哪些知识可以为初中的地理教学服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便可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学生的已有知识,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细心了解和调查,有了这种调查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如小学科学课程中学习过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这便是很好的迁移能力入手点,根据具体情况或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或以复习等方式导入,学生学起来相对会比较轻松且有亲切的归属感。

2.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是进行知识迁移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七年级上学期打好知识结构的构建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联系旧知,构建新知识。如七年级下册开始学习世界地理部分,世界地理部分的学习要以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上册教材从地球的整体概况谈起,(包括大小、形状以及地球仪)放大比例尺到世界的海陆分布,在放大比例尺陆地上的地形类型,在学习世界的居民、气候。引导学生分析将尺度放大具体到某一大洲,我们如何来认识大洲,学生通过联系上册教材的整体知识框架,可以分析出总地形、居民和气候等方面认识大洲。通过这种夯实基础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负迁移的发生,还可以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明确学习的目的,能力便一点一点的培养起来。

3.联系实际,升华迁移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意的地理,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提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解释或创设情境,将问题、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升华学生初步具备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如学习亚洲与欧洲之后,可让学生利用相似的方式方法(即区域分析法)去学习分析非洲和美洲。巴西的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开发问题的案例可以延伸到当地的环境保护问题等。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知识的迁移,就要让学生通过案例悟出隐含其中的地理基本原理,同时要让案例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纷繁复杂的案例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如新疆地区的学习,带动西部地区的相关要素的一般性,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取因素,分析得出新疆地区的特殊之处,得出区域的发展应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邵明婧 单位:厦门市音乐学校

关键词阅读:

延伸阅读:

  • 网站首页
  • 频道首页
  • 最新期刊阅读全部

    最新论文阅读全部

  •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及应用(共10篇)06-23
  •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本文关键词:地理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44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c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