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吡唑联噻吩甲酰胺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02:21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是一类低毒、高效的杀菌剂,为开发结构新颖、广谱的SDHI杀菌剂,将噻吩环引入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的骨架中,设计并合成了24个吡唑联噻吩甲酰胺类衍生物.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鉴定,其中N-(4-甲氧基苯基)-4-(1-甲基-1H-吡唑-4-基)噻吩-2-甲酰胺(7i)经过X射线衍射确定其空间结构.通过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离体抑制活性测试,发现在50μg/mL的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N-(4-氟苯乙基)-4-(1-甲基-1H-吡唑-4-基)噻吩-2-甲酰胺(7c)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为11.6μmol/L,化合物N-(2-氟苯基)-4-(1-甲基-1H-吡唑-4-基)噻吩-2-甲酰胺(7j)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为28.9μmol/L,化合物N-(4-氯苯基)-4-(1-甲基-1H-吡唑-4-基)噻吩-2-甲酰胺(7h)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为21.3μmol/... 

【文章来源】:有机化学. 2020,40(09)北大核心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新型吡唑联噻吩甲酰胺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的7i的晶体结构Figure2Crystalstructurefor7ibyX-raydiffractiondetermi-

模式图,化合物,模式


b马铃薯早疫病菌52.9±1.3噻呋酰胺b小麦赤霉病菌2.7±0.4噻呋酰胺b草莓灰霉病菌19.7±0.1aAverageofthreereplicates.bUsedasapositivecontrol.有强吸电子基团时,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显著下降,如目标化合物7g的胺部分取代基为硝基,对6种真菌抑制活性最高不足50%.这些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1.5分子对接研究为解释配体化合物与琥珀酸脱氢酶受体的结合模式,将最高活性的目标化合物7c对接到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位点.对接结果如图3所示,目标化合物7c的吡唑联噻吩羧酸母核插入到疏水性口袋,酰胺键在辅酶Q结合位点与关键氨基酸残基D链58Try形成氢键,取代胺部分的苯环与B链173Trp形成π-π键.较强氢键的相互作用增加了化合物和受体蛋白的结合力,从而增强了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图3化合物7c的结合模式Figure3Dockingmodeofcompounds7c2结论基于骨架跃迁策略,设计并合成了3个系列24个结构新颖吡唑联噻吩甲酰胺类衍生物,普筛抑菌活性数据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较强.化合物7c对水稻纹枯病的EC50为11.6μmol/L,化合物7j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为28.9μmol/L,化合物3f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EC50为43.0μmol/L,高于阳性对照噻呋酰胺的抑制活性,化合物7h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为21.3μmol/L,接近阳性对照噻呋酰胺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表明,在结合位点附近,目标化合物的酰胺键与的琥珀酸脱氢酶关键氨基酸残基可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和分子对接研究[J]. 肖婷婷,程玮,钱伟烽,张婷婷,陆童,高扬,唐孝荣.  有机化学. 2020(06)
[2]苯基吡唑氧基丙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杀菌活性(英文)[J]. 于福强,关爱莹,孙旭峰,李慧超,李小武.  有机化学. 2019(02)



本文编号:3480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aixinbaike/3480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d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