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_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五个特点
本文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
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叫做《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讲话分析了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指明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务。
1983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减少机构、编制及领导职数。这次改革对中国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退休制和任期制,消除了当时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1988年的第二次机构改革,,主要是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逐步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体制。这次改革给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点是明确了转变职能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第二点是提出了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改革方略。定职能就是政府管什么事。定机构就是由谁来管、哪个部门管。定编制就是有多少人去管。从此,历次改革都离不开“三定”这样一个改革路径。
1993年进行的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宏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宏观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进行了调整,撤并了100多个管理部门。
1998年,中国进行了第四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在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投资、金融、外贸体制进行了改革;同时撤并了一些部门,大幅度压缩了编制。
2003年的第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最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历史任务,下放了60%多的各种审批权。
2008年,中国第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大部制改革,将原来分工比较细的部门,合并为大部委。
这就是截至2008年,中国所进行的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过的路程和每次改革的主要任务及贡献。这六次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只有把政府职能转变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才能和国际接轨,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机构改革是关键,即在进行职能转变的同时,一定要把机构控制好、协调好。机构改革主要是组织设置的科学化,使各部门关系能够协调起来。三是编制控制是焦点,主要是要严格控制行政编制,以控制经费,提高效率。
前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unwenqun/19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