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报 >

我国医学类学报q~2指数与h指数、m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4:11

  本文关键词:我国医学类学报q~2指数与h指数、m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2006~2010年我国120种中文版医学学报进行期刊评价,采用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h指数、m指数、q2指数分析医学学报的逐年演变规律,比较我国医学学报影响力的发展情况。通过对5种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应用q2指数评价医学类学报的可行性和医学类学报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编辑部;
【关键词】q指数 影响因子 总被引频次 h指数 m指数 医学类学报
【分类号】:G353.1
【正文快照】: 1引言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学术期刊的质量,常用的评估主要包括同行评价、一般的引用或者下载[1],由此衍生出被引用指标如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等。同时来源文献量、文献选出率、平均引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慧;汤先忻;;医学类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年03期

2 辛继宾;陈东滨;应峻;徐一新;;期刊HG指数与期刊评价实证分析——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应倩;夏庆民;戴丽琼;汪媛;;医学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年02期

2 仇晓春;周珠凤;;2006—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载文计量学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1期

3 王一华;;基于IF(JCR)、IF(Scopus)、H指数、SJR值、SNIP值的期刊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16期

4 应倩;汪媛;;医学类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曲线拟合回归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年11期

5 黄霞;吴清秀;吴丽君;;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年11期

6 张士靖;刘海通;李小涛;;《医药导报》1991~2010年载文文献计量分析[J];医药导报;2012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中同行评议与指标体系关系的研究——以《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8年05期

2 么大中,张淑芳,罗欢;评价机制:同行评议制与间接指标体系的融一[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赵基明;邱均平;黄凯;刘兵红;;一种新的科学计量指标——h指数及其应用述评[J];中国科学基金;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望忠;王征爱;黄开颜;宋建武;吴锦雅;;广东省医学类科技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分析[J];科技与出版;2007年04期

2 ;2008年度生物学科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前10名期刊[J];生态学报;2010年01期

3 ;2008年度生物学科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前10名期刊[J];生态学报;2010年03期

4 ;2008年度生物学科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前10名期刊[J];生态学报;2010年04期

5 ;2008年度生物学科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前10名期刊[J];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6 ;2008年度生物学科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前10名期刊[J];生态学报;2010年11期

7 ;2008年度生物学科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前10名期刊[J];生态学报;2010年12期

8 ;2008年度生物学科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前10名期刊[J];生态学报;2010年14期

9 ;2008年度生物学科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前10名期刊[J];生态学报;2010年21期

10 朱媛;;2002—2006年10种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辉;王志魁;徐宏;肖志军;孙梦婕;苏洪余;;自引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作用的量化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戴罡;田菁;韩凤;;对比部分药学类SCI高影响因子期刊引发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范文田;何小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的三种影响因子及其在全国各类高校学报中的位置[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

4 谨玉梅;王新英;;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亟待提高[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周琼;;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夏进;张勇;董业斌;;环境承载力影响因子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张祥合;王丹;;如何正确理解和提高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影响因子[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世雯;胡辅朝;李蓓兰;税燕玲;周清华;;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3年

9 罗全安;杨晶;袁锦文;饶华松;;五种文章的影响力及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3年

10 董秀s

本文编号:334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unwenqun/334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4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