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报 >

近代妇女报刊的作用——以《女学报》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3 11:34

  本文关键词:近代妇女报刊的作用——以《女学报》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女学报》 公共领域 妇女解放


【摘要】:近代妇女报刊对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尤以《女报》为前沿,1902年5月8日,陈撷芬在上海创办了《女报》,这是由女子创办的最早的宣传反清革命的妇女刊物。后期改名《女学报》。本文通过对《女学报》在公众、公共舆论以及公共媒介三个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女学报》对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女学报》 公共领域 妇女解放
【分类号】:G219.29
【正文快照】: 所谓的妇女报刊即是指那些由妇女自己创办、发行并集中以妇女为主要读者的报刊。妇女报刊自1898年诞生以来,就成为妇女们争取自身解放的平台。中国近代的妇女报刊作为专为妇女自由发表意见的公共领域,对唤起妇女的觉醒,争取民族的解放,推动社会的变革起到了宣传鼓动的作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彭晶晶;网络传媒——公共领域再次转型的契机[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4 马凌;伟大的中庸:重新认识约翰·密尔的新闻思想[J];北方论丛;2003年03期

5 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6 余雅风;;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廖申白;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季乃礼;;论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杨艾茵;台湾BBS研究述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宋双,薛颖;传媒与司法的冲突与协调[J];长白学刊;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曹晋;;中国大陆另类媒介的生产:以《朋友通信》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郭权;;潜舆论外显化的限制——对舆论传播现象的反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苗海强;曹海涛;;公民社会与中国农村[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秀香;;走向制度化的伦理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建设的反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9 张殿元;;广告文化消费至上观的价值批判[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滕世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表达[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4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吴小隆;公益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8 白华山;工商界·市政府·市党部[D];复旦大学;2003年

9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晋升;论传媒引导和受众参与的意识互动[D];暨南大学;2000年

2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海夫;《论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思想及意义》[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束顺民;论转轨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重塑[D];厦门大学;2001年

7 赵文;从总体性思辨到症状阅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庞金友;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凌霄;第三法域诉讼问题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阙丽萍;中国旅游饭店行业管理结构重组与制度创新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永;张英;;网络公共领域的话语权及其归属分析[J];东南传播;2010年01期

2 李晓兵;;公民新闻的发展与公共领域构建[J];东南传播;2010年02期

3 姚红彦;;网络论坛的勃兴——公共领域的新契机?[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4 赵勃毅;;运用网络媒体促进公共领域建设[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5 胡泳;;在互联网上营造公共领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孙传宝;张德平;;论地方网络论坛中的公共领域——以孝感市槐荫论坛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张慧子;;对私人话题进入公共领域的反思——从媒介的诉求功能谈起[J];新闻爱好者;2010年02期

8 郎倩雯;;突发公共事件媒体议题传播与公共领域建构[J];青年记者;2010年05期

9 胡菡菡;;网络新闻评论:媒介建构与公共领域生成——对网易“新闻跟帖”业务的研究[J];新闻记者;2010年04期

10 赵亿;;公共领域视野下的网络论坛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元善;孙台维;;市民社会视阈下我国乡镇政府决策伦理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谢金林;;控制,引导还是对话: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姬亚平;李建科;;社会行政法生成的进路话语[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欧阳宏生;李弋;;21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批评的几点思考[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炜;;观点的自由市场——浅析网络谈话节目的生存策略[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文行;张梦茜;;绩效合同——创新政府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新叶;;网络监督与公共压力: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曹堂哲;;公共领域中行政的性质——兼论公共管理学科的一种新构想[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杨璐;;家园·国族·大同——2008年几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整合功能探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Active Sphere of Religion(Draft)[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the Secular World[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欧阳艳琴 实习生 冯军;新媒体[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欧阳艳琴 实习生 冯军;新媒体[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蒋淼;微博——围观就是力量[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4 佩斯领导力研究院创始人兼总裁 泰德·普林斯 兰晓萌 编译;美国的下一次(退休)革命[N];华夏时报;2011年

5 孙连宇;十件实事是最给力的“春节红包”[N];沈阳日报;2011年

6 自由撰稿人 郭文婧;微博参与公共事务需积极导引[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汪涌豪;更积极地塑造世界的中国观[N];文汇报;2011年

8 詹献斌;公共领域问题的政治哲学探索[N];河南日报;2010年

9 春;专业化将助集成商在公共领域赢得商机[N];电脑商报;2010年

10 戴正宗 编译;英国免费课程助小企业获取政府合同[N];中国财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峰;论网络民意与政府回应[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3 许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杨东东;从批判反思到话语沟通[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杨振宏;当代中国政府转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扬金;权利观与权力观重塑[D];苏州大学;2010年

7 曾玉梅;公民社会与网络社会两种理论路径下网络社会交往的结构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8 葛彬超;媒介文化与当代生活境遇[D];武汉大学;2010年

9 严利华;新媒介与中国公民参与[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张东;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璇;我国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庆渊;网络论坛政治参与的困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昕;公共领域建构中的公民精神重塑[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帅;过程视域下的主体性价值解读[D];燕山大学;2010年

5 宗亮;自省与重建——论平面设计与公共领域的关系[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郭毅;寻找失去的公共性[D];西南大学;2010年

7 冯耀云;互联网时代知识分子话语权的转变[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舒;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写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过俊荣;赛博空间中的体验及对公共领域的形塑[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王洁;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意蕴及政府回应[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5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unwenqun/905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f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