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敛之时期《大公报》的女学话语建构
一、绪论
(一)选题缘起
1、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大公报》的发展提供土壤
《大公报》在创刊后就快速成为全国性的大报,这其中有报人的智慧,但天津地区也为《大公报》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温床。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又临近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由于这一优势,历朝历代都被统治者所重视。清末时期,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运动和发展北洋势力的重要基地。“自强”、“求富”的口号首先在这里打响,兴办工厂、发展经济一时间促进了天津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近代化。1860 年后,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成为通商口岸,随后列强先后在天津地区设立了租界。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时间涌入,也给天津地区带来了几千年文明里前所未有的革新,天津地区也逐渐成为了政治、经济以及沟通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枢纽。甲午战争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怀揣着救亡图存的梦想,在天津地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变革。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思想上,天津地区无疑是整个华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扼要之地,也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文化发源地。
新闻事业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天津临近政治中心,却比北京拥有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天津具备了发展新闻事业的良好环境。外国人在天津的办报活动开启了天津近代报刊的大门,在这之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也纷纷投入到办报活动中。当时天津社会国人所办报纸主要有《大公报》、《国闻报》、《北方日报》、《天津日日新闻》等。除此之外,天津地区还有出现了新闻社,也有很多优秀的报人。天津地区无疑是当时全国思想活跃、经济领先的地区。《大公报》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必定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清朝末年,西方思想传入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教育方面也表现的尤为明显。封建思想的瓦解、新思想的传入、新旧思想的碰撞等都深深影响着这一时期教育的变化。《大公报》创办之时,正是清末新政启动之期封建教育逐渐瓦解,新式教育渐次兴起,教育种类增多,受教育的人群也逐步扩展,尤其是新兴起的女学,更是这一时期新式教育中出现的一个独特景观。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年,封建思想中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女性地位低下,自然也不崇尚让女性接受教育。因此清末女学不但在教育形式上,在教育内容上也都是破天荒的,惊世骇俗。所以,,女学阻力重重,步履维艰。但历史潮流终究滚滚向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经过社会进步各界的努力,女学最终破土而出,取得了发展。对此,报刊宣传有不容忽视的贡献。
.........................
(二)概念界定
《大公报》于 1902 年 7 月 1 日的论说《天津拟兴女学议》中首次提出“女学”一词:“夫今之讲女学者,莫不曰重男女之平权,逃男子之压制,任天赋自然之职,不受男子玩具之侮”,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至 1915 年,“女学”一词又被称为“女子教育”刊登于该报。由于当时社会中女学发展程度较高,加之这一概念较为浅显易懂,故并无对“女子教育”一词的特殊解释,但读其文章可发现,此时所提“女子教育”本质上与“女学”并无太大差别,至于说法上的改变,可能是由于当时教育的发展引起的名称改变。
而在清末其他报刊与著作中,女学一词的涵义与《大公报》宣扬的女学并无差别,大都是提倡社会中的广大女性学习知识,争取更大的权利。
基于上述分析,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女学,是清末社会先进分子主张女性学习先进的知识文化,来争取社会权利、促进人格解放的女性教育。女学的兴起是受清末通商口岸的先进文化影响,由在中国思想先进、渴望开通社会风气的人士所倡导。
《大公报》创办后,因其内容丰富、言论大胆、进步,影响日增。成为清末和民国时期最重要的报纸之一。因而为学术界所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在知网上以“《大公报》”为主题检索,可以得到以下数据:以《大公报》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已有 750 余篇,研究英敛之的论文 30 余篇。此外相关的以《大公报》历史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也有百余部之多。
1、整体性研究。在现有的新闻史研究著作中,有一些专著对《大公报》的早期历史有简单论述,如方汉奇先生撰写的《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史与报人》、《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戈公振先生撰写的《中国报学史》,方晓红著《中国新闻史》,徐培汀、裘正义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等。这些论述都是站在我国新闻发展的宏观角度简单论述早期《大公报》的产生。
2、早期《大公报》的研究专著。对比于新记《大公报》的研究,早期研究《大公报》的论述数量较少。主要有周雨的《大公报史 1902-1949 》,就是写《大公报》较为系统的书籍,全书介绍了大公报历史、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大公报和新记公司大公报的创建、具有特色的新闻报道、大公报人物谱等。方汉奇先生主编的《<大公报>百年史》也是对《大公报》的历史做出的整体性梳理。
.......................
二、《大公报》女学话语建构的时代背景
《大公报》创刊于清末,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发生巨变,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系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渐渐解体,中国社会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大公报》的女学话语建构也是出现在这一时期,社会中兴办女学、提倡女性解放等思想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一)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
在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待之以奴隶,防之以盗贼,责之以圣贤”。随着清末西学东渐,女性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女性主义、女权思想日益发展。戊戌、辛亥期间,近代女权运动开始兴起,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等思想就更倍受推崇。早在 1898 年,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就将“去形界”作为可以进入大同社会需要破除的九界之一。在书中,康有为论述了从古至今妇女由于妇女备受压抑“不得仕官”、“不得科举”、“不得充议员”、“不得为公民”、“不得预公事”、“不得为学者”、“不得自立”、“不得自由”7之苦,深入剖析了女子没有社会地位的原因,指出女子应与男子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并直言“抑女有害于立国传种,宜解禁变法,升同男子,乃合公理而宜人种”。还提出了“女子升平独立之制”,即要先设女学,让女子有学问,然后在法律上赋予女性应有的地位,还要摒弃女性缠足、细腰、穿耳鼻唇挂首饰等文化糟粕,在行为方式上进行改变,除此之外,在婚嫁礼仪上也要“由本人自择,情志相合,乃立合约,名曰交好之约,不得有夫妇旧名”。继康有为之后,梁启超的《论女学》也是主张妇女解放的经典之作。文中,梁启超详细阐述了他希望解放妇女、发展女学的主张,妇女解放也逐渐在清末中国知识分子中拉开序幕。在《论女学》中,梁启超描绘了女子无学无业“惟其(女子)不能自养,而待养于他人也,故男子以犬马奴隶畜之,于是妇人极苦。惟妇人待养而男子不能不养之也,故终岁勤动之所入,不足以赡其妻孥,于是男子亦极苦”的现实局面,提出了妇女独立就要学习,要有自己的职业。批判了“今夫妇人之所以多蔽于彼者,则以其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身之精神,以争强弱讲交涉于筐箧之间,故其丑习,不学而皆能,不约而尽同也”的社会形态,揭示了妇女不独立,身为男子附庸了原因,梁启超主张发展女学,不仅使女子自身解放,更是强调了女子有学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若“为人母者,通于学本,达于教法,则孩童十岁以前,于一切学问之浅理,与夫立志立身之道.皆可以粗有所知矣。”,若女子皆有学,不仅可以拥有与男子相当的社会地位,亦可以强国强种,延绵不绝。
一些报刊以及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纷纷宣扬赋予妇女权利,呼吁广大妇女参与到解放运动中,女权运动已经成为近代民主运动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社会中还出现了许多如《女界钟》、《女论》这样提倡女权的著述,这些作品大都主张赋予女性平等的地位,禁止女性缠足。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社会的广大女性也想要冲破封建樊篱,纷纷为自己争取权利,这一时期也涌现出许多女界精英,如秋瑾、陈撷芬、吕碧城等,她们主张“使(女子)于生事得所资,待可以自立,不求生存于男子之手,乃庶几其有济”。呼吁“今日之世界,女子之世界,今日之中华,女子之中华”。
.......................
(二)近代报刊对女性思想解放的影响
1、早期报刊中的女性解放思想
在清末女性解放思潮的宣传中,报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晚清社会,中西汇聚,新旧杂糅,思想领域纷繁复杂,其最大的特点,则是近代报刊的异军突起。成为思想交锋与理论鼓吹的最大平台。各种政治派别和人物,无论是洋务派、维新派、还是立宪派、革命党,都活跃在清末报坛,甚至创办报刊,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自身的话语权,为女性解放贡献力量。
女性解放包含的内容很多,号召女性不缠足是从身体上解放女性,这是解放女性的外在形式之一。改变传统的恋爱、婚嫁习俗,反对包办婚姻,主张自由恋爱是从社会形态上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上解放女性。但纵观清末报刊,近代知识分子倡导女性思想解放的根本还是发展女学。使社会中的女性有学问,唤醒他们的独立意识。无学即无业,只有学会了知识和技能,才能有自己的事业,养活自己,才能更好的争取社会地位上的独立。《万国公报》是清末西学东渐较早的一份报刊,虽为教会创办,但在有关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等方面的宣传,着力颇多。《万国公报》刊发文章,称振兴女学是“中国万不可缓之要害”,介绍了“西方诸国才女迭兴,商富家之娇娃亦各从师受业”的情况。还阐述了“迄今百年中,英美二国女学日兴,人文蔚起,无小无大,咸知圣道,是殆孟子所谓王者之民”,介绍了俄国女学的兴起,并阐发自己的观点:“今俄国女学日盛,即此一端,已足徵俄之蒸蒸日上。且无论男女,不知学,即不得富足,而转为天地之弃材,将内焉见困于愚民,外复见欺于强临”。《经世报》也发文介绍德国女学,阐述“女子之应考获雋者,比较之下,多于男子,可见精通各学,原不必天亶聪明,只须心地开展,触类引申耳。而女子之若此者却比比皆是”的道理。 《清议报》呼吁“使妇女人人有学业。非特通国之学艺兴作,倍增其盛,而男子亦无家累失学之苦。人人可以学专门之业,造有用之才,立国之本在是”。这些报刊都通过呼吁发展女学,使女子有知识、有思想,进而有自己的事业,成为在人格上独立健全的人,去争取女性在社会中的独立地位。
2、女性报刊的兴起
随着清末近代思想的传入,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号召解放女性,希望改变社会中女性的形象。受此影响,中国的女性开始逐渐接受男女平等思想,争取自己的权利。如天足会的产生,自由恋爱的出现等,都是女性解放的具体体现,其中,女性报刊的兴起是其女性逐渐解放的重要体现。一些接受过先进思想的女性聚集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公共领域,并创办报刊来影响更多的人。
也是在这一时期,社会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和女性也都纷纷投入办报活动中。如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梁启超的妻子李蕙仙,以及胡彬夏、吕碧城等,其中妇女刊物的兴起也是清末民初报界的新景象,如 1898 年 7 月 24 日,在上海创刊的《女学报》,还有后来的《女报》、《女学报》(1903 年 2 月创刊于上海)、《女子学报》,1904 年创刊于上海的《女子世界》等,都是清末著名的妇女报刊,这些妇女报刊较其他报刊来讲,面对女性更具有针对性。《女子世界》是当时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一份妇女刊物,设有社说、演坛、科学、实业、教育、史传、译林、事件、记事、文艺等栏目,主张发展女学,赋予女性权利,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在其发刊词中就表明观点“女子者,国民之母也。欲新中国必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强女子,欲先文明中国必先文明我女子,欲普救中国必先普救我女子,无可疑也。”
......................
三、《大公报》建构女学话语的基本形式 ..................... 14
(一)女学话语建构的重磅武器——评论与消息 ............. 14
1、以论说“立言”,直接倡导女学 ....................... 14
2、消息配合论说,相得益彰 ............................. 19
四、英敛之时期《大公报》女学话语建构主要设置的议程 ...... 28
(一)女学兴必有女学堂 ................. 28
(二)女学兴则人格全 .............. 30
五、《大公报》女学话语建构的特点 ................. 38
(一)白话文的提倡和使用扩大了受众群 ................... 38
(二)女学倡导与女权宣传以自立爱国为旨归 ............... 39
六、《大公报》女学话语建构的时代意义
(一)报人的宏观把控是保持办报宗旨的重要保证
《申报》是 1872 年 4 月 30 日创刊于上海的一份商业报纸。由于地理位置好,经济发展快,上海也成为了我国近代化转型较早的城市,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英商美查同伍华特、普莱亚、麦洛基合资创办后,一直聘用中国主笔。《申报》发行了 78 年之久,对人们思想影响也是极大的。在有关女学的倡办上,《申报》也是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刊发了大量有关兴办女学、开启女智的内容。《申报》创刊早于《大公报》,又地处思想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接触西方文化频繁,所以较《大公报》更早的介绍了西方的兴学之象:“英国南北两学书院规条:男女皆准入学,而北学中另设一馆以教女子,且将考试”,提出向西方学习兴办女学,对传统的看法:“谚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又云女子无才便是福一言。天下古今有才之女,无不咏风花雪月之词,习为纎巧淫亵之语,以致丧贞失德,有之故不如无才之为愈也”提出异议说“所谓才者岂止今之所谓才哉”,鼓舞社会中的女性打破封建传统陋习,主张“凡有妇女皆令读书识字,比能知礼明义,则泼妬之风可化,勃谿之事可无”。《申报》刊登大量的女学内容,有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言论,在如男女同校、女学也可以用男教习、女子上学年龄等有关女学细节的讨论问题上,《申报》刊发了大量的文章,也敢于向政府制定的政策挑战,如有关女学生年岁的问题,学部制定的政策要求满十五岁方可入学,《申报》刊登论说直言“即有不规则不名誉之事也,乃学部不察,至欲令女学堂所收学生统以十五岁为限”,《申报》中刊登的这些内容有时比《大公报》还要全面细致,为风气开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申报》一直以来对女性解放都是持支持态度的,在支持女学上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前瞻性。但由于管理模式的原因,刊发内容的价值导向由主笔判断,并不由报纸的创办者判断,因此,主笔便成了报纸话语方向的决定性因素。1884 年,黄协埙进入《申报》报馆工作,1894 年由于主笔和总编辑的个人原因,黄协埙任《申报》主笔。此人思想保守老旧,又致力于讨好当时的清朝政府,经常刊登一些不合时宜的文字,或抨击维新党人,或是对清政府阿谀奉承,一时间让《申报》失去了公信力。在女学倡导的内容上也是如此,经常出现一些由于讨好当局者的盲目批判,或是出现一些封建传统的老式思想。如“古昔盛时,妇人女子莫不有学,然所谓学者,惟以和顺其性情,娴习其容止,悠而柔焉……女诫、列女传诸书可以留心诵习,他日相夫教子,自能宜”。而且这一时期《申报》刊登的文章极其讲究文法,在理解上又较为困难,如“古者周礼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各率其屬而以政序于王,所曰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不教则德何以美言,何以嘉容,何以荘功,何以善试征之”。
.......................
七、结语
《大公报》产生于我国清末民初这一特殊的时期,此时国际环境复杂,又正值社会文化发生剧烈变革之际,我国的近代报刊又刚刚产生。英敛之时期《大公报》迎合了清末民初民智不开这一时代背景,报人用巧妙的方式成功的对女学话语进行建构,合理高效的呼吁社会各界支持女学实践,并亲身投入到女学实践中去,创办学校,利用报刊的力量反过来在促进女学的发展。
在刊登的女学内容上,《大公报》注重形式多样,内容全面。又能够根据各种不同体裁之间的特点进行合理搭配,建构出一种高效的女学话语结构。在女学议程的设置上,《大公报》也尽可能做到全面周到,不仅开启了“女智”,也对社会中男性和儿童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受社会环境和人们观念的限制,《大公报》在女学话语建构中还残存着一些传统的封建观念,所提倡的发展女学、解放女性的观点并不彻底,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必然是具有一定突破性的。
总之,在这一时期,《大公报》既不是创刊最早的报刊,也不是最有影响力的报刊,在女学话语的建构上也未必是最先进的,但在近代报刊普遍宣扬倡导女学的舆论环境下,《大公报》的女学话语建构却独具特色,在《大公报》报道女学时间纵向上,能够做到女学话语建构的阶段性变化;在与同一时期其他报刊的横向对比上,《大公报》作为当时社会的一份较有影响力的报纸又能够合理安排、精心设置议程,让读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报刊中刊登的思想。
对英敛之时期《大公报》的女学话语建构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的了解清末报刊在兴女学、解放女性这一问题做出的努力,更多的是了解和学习清末报人的办报方针和宣传技巧,为后来的新闻传播活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00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