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农村小学体育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31 07:05

绪  论 

一、  研究背景
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党与国家将教育领域中的体育工作开展作为提升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着力点,其中明确指出:健康心理是青少年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是保障国家与民族具有源源不断生命力的动力源泉,这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小学体育的课程标准》中也有类似表述,即要求借助于小学体育课程的实践,使小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温暖,在不断经历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其攻坚克难的意志力与优秀品质,增强自己的自信力与荣誉感。据此而言,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体育课教学中就应该以此为指引,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在具体的学校体育实践中,加强整体规划、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这已成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并对当前教育教学的目的、功能、任务、课程设计等产生积极影响,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借助于心理素质培养,使小学生形成自尊自信、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评价与认知,体育课程在这其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体育课程在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具有先天优势。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成功与失败、感受到痛苦与欢乐,这成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据此而成为学校体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小学体育教学就起到了促进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作用。再从体育发展的未来趋向来看,小学体育教育的最终着眼点不应该只是取得一个良好的体育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也不是满足于基础体育技能的掌握,而是要立足于终身教育,这是因为小学体育活动不仅是一个专业性的活动,还应该是一个基础性的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应该是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之一,这就与社会化的体育活动目的形成了直接对应性的关系。因此在对学校体育活动指导的时候,就应该摒弃原有“一举成名”的短视化追求,而是要追求一种身体与精神上的愉悦感,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提高生活与工作质量的目标要求,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心理素质培养理念的指导。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把体育与心理素质的培养联系起来,认为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体育能够起到提高其心理素质的功能,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小学生体育活动,使小学生的意志得到锤炼、不怕吃苦的精神得到培养、健全人格的养成得到强化,以此来达到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与个性培养得以实现。本文是在对体育促进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反思与探讨的基础上,以体育教育中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阅读、实践调查与访谈等方法,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小学生等不同的维度来探讨影响体育课程实践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不利因素,分析体育的存在价值与小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之间的关系,从而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  农村小学体育  
体育的源头就是传统体育运动,只不过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将人类的智力、体力及娱乐融合为一体,既有体育运动的特质,又与体育关系密切,据此得出结论:体育运动就是指人们在遵循一定规则基础上所进行的娱乐活动,娱乐性,教育性和竞赛性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特点。 就学生来说,体育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与趣味性。多元智能开发理论承认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化综合能力具有质的差别,而非量上的排序与分类。个性化的综合能力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而区别于他人的智力强项。学校体育开展的有效性既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还能较好的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从而为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打下坚实基础。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对此有阐释,陈鹤琴认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这种活泼好动的天性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得到的将是自己最为忠实的伙伴,在体育运动中,学生发展了健康心理、启迪了智慧、锻炼了思维、增强了体质、形成了团队意识。在遵循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规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体育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密切。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对学校体育的概念有一个大致了解,学校体育就是在现有体育运动基础上,结合学生本身运动能力和劳动技能及体育各项基本运动形式,根据所制定的富有教育意义和吸引力的体育教育情节,创编出许多不同的、适合于学生的身体动作,并以竞技性较强的竞赛规则为基础而形成的体育运动。 
.........

二、  小学生心理素质
在了解小学生素质这一概念之前,应该了解小学生的素质,所谓小学生素质就是指小学生在思想品德、科技文化、身体和心理健康,以及全面的劳动技能方面的基本品质,即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统称,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同时的发展,也不是各个方面脱离整体而形成的各自独立的发展样式,而是全面和谐、互相联系的综合素质提升。就其基础而言,是以小学生的个体和群体的先天生理条件,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作为前提,通过对先天素质的培养使之成为提高后的综合性的素质。 在小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之中,心理素质是其最为主要一种素质,所谓的心理素质就是指小学生在个体遗传、外界环境,以及后天教育交互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心理积淀,具体来说,就是指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发展、人格,衡量标准是学习的自信心、生活困难抗争力、精神愉悦感、社会交往能力这四个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就要求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勇于克服困难的抗争力、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愉悦感,以及较高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素质构成了其他素质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小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之中,心理健康的保持是小学生其他各项素质赖以存在,并得到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将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健康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

第三章  北早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改进的措施与效果 ....... 27 
一、  对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 ........ 27 
(一)  现行体育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 27 
(二)  对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 ..... 29 
二、  体育教学模式改进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干预措施 .... 31 
(一)  注重意志品质理念的灌输 ....... 31 
(二)  注重榜样引导 ......... 32 
(三)  教师自身行为的引导 ........... 32 
(四)  强调团队合作 ......... 32 
三、  体育教学模式改进对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效果 ........ 32 
(一)  树立团队意识,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 32 
(二)  孤独感减轻,人际关系改善 ..... 33 
(三)  焦虑情绪减轻,心境趋于平和 ........... 33 
(四)  勇敢面对体育项目,意志品格更加坚强 ........... 34 

第三章  北早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改进的措施与效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占领市场优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强化身体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发挥自身最大效益的物质基础就成为人才竞争的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小学生们健康心理素质不可忽视。心理素质有着比较复杂的心理和思维过程的心理活动,智慧运用,思维、想象与创造等多种成分于一体,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 

一、  对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 

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将会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一般来说,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就是指持久的注意力、顽强的意志力、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创新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等,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持久而又真挚的热爱感情,对小学生的赏识是这种情感外在表现之一,这是因为对小学生的赏识是促使其快速成长与进步的有效方法,在教师耐心的指导过程中,慈爱的目光、温和的口吻会使小学生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提高其参与活动的动力。据此而言,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每一位小学生都是可塑的”观点,每一位小学生都有可能在与教师不经意的近距离情感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农村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将会成为决定农村小学体育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大小的关键性的因素。本文认为,教师的知识构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即是基本的体育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健康学、运动生物学等,第二,就是指基本的教育知识,主要涉及体育教学教法、体育教育理论知识、现代体育教学最新理念等,第三,是指学生心理素质知识,包括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小学生心理素质构成等。在日常的教师培训过程中,就应该是从基本的体育知识、基本的教育知识、学生心理素质知识等层面入手,优化教师的知识构成,就会起到提升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农村小学体育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

结  语 

在小学阶段,人才的培养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据当前的小学教育理念而言,要求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就是在体育课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使之既可以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运动的技能,又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会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形成优秀的道德素养与健康的心理品质,建构起自己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可谓“一举双得”。据此而言,如何从学校层面进行规划,最大限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自身的研究中,由于所掌握的资料不够完整,以及实践力度、个人认知力等方面的缺陷就使得本文的研究还有较大的不足,这也就成为以后研究的着力点。 小学体育对小学生在智力水平发展、个性心理完善、快乐情绪的调节、人际关系的改善、成就感的形成等方面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本文在对北早现学区体育课程实践调查研究中发现,基于学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原因,使得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诸如焦虑、困惑、胆小、娇气;缺乏毅力、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冷漠、不合群;逆反心理严重;对学习任务懒惰等心理问题,因此要通过采取对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课程教学模式改进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干预措施、体育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以此不断提高农村小学体育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06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6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4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