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后的总结发言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后的总结发言
更多相关文章: 计算机犯罪 信息技术 初级阶段 以人为本 计算机教育 事实求是 计算机基础教育 大学 科学技术发展 物理学
【摘要】:正1要事实求是不要过分夸大了计算机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仍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如同物理学牛顿出生之前夜。大学计算机教育也应该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永远不要忘记计算机是"工具",而我们培养
【关键词】: 计算机犯罪 信息技术 初级阶段 以人为本 计算机教育 事实求是 计算机基础教育 大学 科学技术发展 物理学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1要事实求是不要过分夸大了计算机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仍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如同物理学牛顿出生之前夜。大学计算机教育也应该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永远不要忘记计算机是“工具”,而我们培养的是“人”不是“工具”。计算机领域“以人为本”的最佳诠释: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志群;;信息化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3期
2 张海生;;让农村数学教育充满活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年07期
3 焦爱民;;“以人为本”构建现代远程教育[J];作家;2007年14期
4 白云;;关于公共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5 蔡玲珍;;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和反思[J];甘肃教育;2007年16期
6 张f^;徐相林;吴杰楠;;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模式的研究——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09期
7 高洪明;;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之我见[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田恩义;试论计算机犯罪[J];教育探索;1999年01期
9 德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上教学初探[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刘杰明;计算机犯罪的界定[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华;梁明;;青少年计算机犯罪发展趋势、预防及对策[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云彪;张健;;从一起计算机犯罪案的侦破谈预防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对策和问题[A];第十三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3 张健;杨晶;;计算机犯罪侦破技术的研究与实践[A];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4 马秋枫;;计算机犯罪概念探析[A];第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5 朱启禄;;计算机犯罪成因模型的研究与分析[A];第四次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9年
6 杨志勇;;浅析计算机犯罪预防[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吉岗;吴乃奇;;对多起计算机犯罪案件的分析谈我国计算机犯罪的预防[A];第十三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胜军;;关于计算机犯罪的初步研究[A];第四次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9年
9 邹小卓;;浅谈计算机犯罪的自我防范[A];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关于查处计算机犯罪案件探讨[A];第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玉磊;电子取证:解剖计算机犯罪“痕迹”[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2 毋顺杰 詹林 胡天结;谨防计算机犯罪[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3 ;计算机犯罪必须严打[N];科技日报;2004年
4 余松龄;计算机犯罪主体应是一般主体[N];检察日报;2001年
5 张琦;计算机犯罪与电子取证[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6 蒋平;与应用相伴的毒瘤[N];计算机世界;2000年
7 王志军;防范金融业计算机犯罪[N];人民公安报;2002年
8 吴学安;计算机犯罪:高科技带来的幽灵[N];北京科技报;2000年
9 蒋平;英国与澳大利亚计算机犯罪状况[N];计算机世界;2000年
10 赵中华;信息化时代别小瞧了计算机犯罪[N];检察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钊;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机制及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构架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高静学;政务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叶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与模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广君;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严;高科技下的计算机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徐静;略论我国刑法中的计算机犯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3 董学华;论计算机犯罪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4 翁美华;计算机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郝文江;计算机犯罪刑事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杨有君;论计算机犯罪[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吕昕;论计算机犯罪的刑法制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李宇新;论特洛伊木马程序及其引发的刑法学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何玉明;计算机犯罪中的电子证据及其证据规则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10 洪韬;计算机犯罪的认定及防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25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12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