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浅谈将“绿色”工业文化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4-21 21:32


  论文摘要:绿色责任。绿色工业文化彰显道德经济,倡导发展经济要受生态强化职业教师教育
  教师作为文化负荷体,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通过“言传”和身教两方面体现出来。“言传”即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规定内容传播绿色工业文化,使学生产生对绿色工业文化的认同。身教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通过绿色工业文化课程教学,而与学生的直接交往对学生的影响。可见,职业教育过程中孕育和传播绿色工业文化的效果,关键在教师。没有合格教育工作者的输入,教育领域及社会整体的绿色工业文化水平就难以得到提高。然而,目前现代职业教育优秀师资缺乏,教师的绿色工业意识与生态事件处理能力都较为薄弱。特别是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视野较为狭窄、观念相对陈旧,仅着眼于所教学科,不具备把绿色生态观念融入专业教学的能力。要解决师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生态伦理道德观。绿色工业理念的主旨将由教师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程中,教师是需要首先接受绿色工业文化教育的群体。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生产知识的培训,使其形成系统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绿色工业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所需知识技能分布于各个学科知识之中,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据专业特点,通过自身宽厚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采取学科渗透的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融入绿色工业文化,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思考问题,使之形成有各自学科特色的教育内容,以此发挥学科教学在校园绿色工业文化推广中的主渠道作用。美国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卡耐尔的自然教育方法,欧洲媒体教育专家曼弗瑞德.欧本的可视化与主持式教学方法都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案例。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扶持,安排相关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如访学、参加进修班、学术研讨会,出国进修、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等。同时,应制定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绿色生产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四)校园生活践行绿色工业文化
  1.建设生态校园。校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构成重要的隐性课程,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生态校园,是践行绿色工业文化的重要途径。生态校园也叫绿色校园,通常是绿化面积较广,植物种类多,布局合理,校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辉映,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的校园环境。生态校园酷似一部绿色文化教材,在给学生营造美丽而舒适环境的同时应使其从中受到“绿色”的陶冶,,激发和催化热爱美丽自然的情感。建设生态校园的过程是受到绿色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建设生态校园要重视其教育立意。生态校园建设一般要注意三点:其一,校园的立体式绿化建设。校园本身作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存在,优美、有序、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能对师生树立绿色生产理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二,建筑物和设施应用对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设计应充分考虑和体现节能要求,构建生态型建筑布局可以实现校园内资源最大化共享;建设雨水收集的设施,实施节能节水的具体措施和量化管理;实施生物垃圾堆肥和其他垃圾的分类。其三,将绿色工业文化理念与物质景观融合,赋予校园环境精神意蕴。在校园的各种设施和景观,布置体现绿色工业文化理念宣传条幅,使它们能够反映人类愿与自然重修旧好的意愿,体现师生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使专业教室、绿化景观、实训基地、活动室、运动场、图书馆等“说话”,当师生身处其中时,形成师生与环境的“对话”,从而产生绿色工业文化精神的互动,起到教育作用。
  2.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工业文化体现后工业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师生而言,应该把绿色工业文化作为精神追求,致力于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形成以环境价值观念、生态审美意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群体心态、管理作风、学风和校风。在感性直观的生活实践中,践行低碳生活,则直接体现绿色工业文化精神。经常性的开展节能降耗、无纸化办公、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处理等宣传,建设节约清洁的校园环境;倡导节约水电、适度消费、文明修身,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道德意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绿色工业文化教育最生动的教材。造就校园生态文明的新天地,让绿色的行动观念注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之中,是职业教育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职责。
  3.社团活动示范,引导公众认同绿色工业文化。学校应开发自身的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素质拓展、校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第一,通过环保讲座、辩论赛、征文等形式传授生态理念和环境保护知识,利用橱窗、校报、广播、电视等校园媒介,广泛宣传环境伦理知识,普及绿色工业理念。第二,应支持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调查、自然探秘、野外见习实习以及保护母亲河等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自然生态是充满智慧的,这些活动在提高绿色教育的趣味性与实践性的同时孕育了学生的生态审美和反朴归真的情感。第三,先进的校园文化应推广到社会,如在社区中宣传生态文化知识,倡导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爱护生态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公众自觉承担生态责任和义务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整个社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再比如,学校利用自身理论研究的优势,与企业合作组织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培训,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将绿色工业文化建设寓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并引导其用绿色工业理念指导生产。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将其自身的价值意识与社会价值观相融通,并在实践、反思、领悟中践行绿色工业文化。
  工业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昭示的不仅是技术和经济的具体问题,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大问题。人类社会的前程有赖于如何解决“生态—发展”构成的矛盾,这“需要启动科学技术的力量,更需要启动我们内心的资源”。我国要走出一条绿色工业化道路,前提是培养出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知识和技能的一线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承担着孕育与传播绿色工业文化,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准职业人”的重任。只有将绿色生产理念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良好生态行为习惯,才能为绿色工业培养合格的守望者和建设者;才能让全部新时代的劳动者,在地球家园上实现“诗意地”栖息。



本文编号:17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7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2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