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对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的情感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16 08:18

第 1 章 前 言


1.1 对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的情感教育研究缘起
学习困难学生辅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当今社会,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由于我国经济、政治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教育在社会中呈现着不同时期的内涵,学生的特殊性也呈现出千差万别。所以给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带来新的挑战,,也给老课题不断地赋予新的内容。当今的学习困难学生,比之建国时期,比之改革开放初期有着极大的区别。当今是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优生优育是社会繁衍的主流,高智商人不再是以稀为贵。为此,给我国的教育及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严峻的课题:现在何为学困生呢(弱智不在其中)呢?暂且抛开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单纯的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核心理念是: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应该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职责。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不能少”的教育公平的理念。初中生往往处于心理发育阶段,因此更容易被环境或是情感因素所影响,例如因成绩不好被教师忽视、被同学看不起、家庭压力过大等等,因此可以看出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往往更复杂。心理研究表明,许多学困生并非是智力有问题,他们大多是因为一些情感上的因素而成为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学生有很多行为上的问题。他们不以学习为兴趣,偏离集体,接纳一些负面信息,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而行为上偏执。由于学校、教师、家长、同学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情感复杂。困扰他们的行为表现是:放任自流,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正能量。
……….


1.2 对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对学困生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但多数只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更应得到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初中教学应该坚持的。所以,对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开展研究,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本课题联系河北某初中校的实际,从学困生的心理和情感角度进行研究,找到一些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的方法和对策,使全体学生都能健康茁壮成长。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 2 章 对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进行情感教育的理论综述


2.1 选题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人类获得知识的过程需要心理过程,当人们有某种需要时,才能产生某种积极的活动,包括机体内部活动和对环境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与学困生互动的时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为他们创在良好的外在环境,使内外因相统一,以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课堂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辅助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的情感教育研究


……….


2.2 本课题对学困生研究范围
本课题中的学困生:是指我校目前存在的部分学业不良以及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2]。笔者认为学困生比其他学生缺少耐心,易受干扰,而且易于冲动,攻击性强,问题行为多。一般来说,问题行为可以分成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两类,其中,行为问题如违纪行为包括攻击、不听管教、说谎等;情绪问题又称神经症问题,包括焦虑、恐惧、抑郁和人际关系困难等。这种学生客观上还是想搞好自己的学习的,只是由于自我智力水平发展失调或其他原因,比如基础差、情感失调等原因才导致学习困难。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所以是本课题研究重点.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初中学困生成因、情感困扰因素以及辅导策略进行研究,从而达到提高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与学习能力的目的。首先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找出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从而引出学困生的情感教育问题。从问卷数据统计结果中可知,学困生的形成学习困难现状的外部原因主要有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内部原因主要有个体差异、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不足,对以上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揭示学困生教育的问题。对比文献观点和本研究结论,分析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选取不同班级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并对他们进行访谈,主要访谈内容为造成学困生的教育问题的原因。从访谈中得出的结果中再进行分析,并且查阅资料,整理出应对学困生教育的对策,并且与教师交流,将对策调整,最后再在研究对象身上实施对策,进行前后对比,以验证对策是否能够有效解决学困生情感教育问题。
…………


第 3 章 对初中学困生成因及情感困扰因素的研究.........7
3.1 学困生成因调查结果 .........7
3.1.1 学困生的调查问卷分析.........7
3.1.2 学困生外因调查结果分析.........8
3.2 学困生情感困扰因素 .........9
第 4 章 对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进行情感教育的实践.........15
4.1 文献参考初步得到研究对策.........15
4.2 学困生个案具体实践 .........16
4.3 初中学困生情感教育的建议与对策.........20
第 5 章 论文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24
5.1 研究的结论 .........24
5.2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25
5.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6
5.4 研究展望 ..........26


第 4 章 对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进行情感教育的实践


4.1 文献参考初步得到研究对策
文献观点认为:只要学校、家庭、社会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困生,发掘他们的优势,抓住机会,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美,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其重拾信心,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就能使学困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进步[23]。通过上文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问题产生情况和原因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关注学困生的成长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以情感策略为指导,能够有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相同之处在于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结合和共同努力。不同之处在于本研究在文献观点的基础上,更加侧重的是情感教育,认为通过情感号召的方式,让学困生受到心灵的触动,从而去接受教育。可以从学校、学困生和家长三个方面相结合进行学困生的情感教育工作:
(1)开展学校与家庭双方合作。学困生形成原因中,家庭的影响不亚于学校的影响,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就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地改变与配合,才能够将课题研究更深化。
(2)逐步建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学困生大多都比较自卑,因为对自己的成绩感到自卑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学习信心、以及情感交流,因此要逐步建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势在必行。让学困生从学习上、生活上找到能够展示自己的舞台,才能够让他们逐步打开心扉,建立起学习信心,从而改变其情感上对学习的抵触或是不自信的感觉。
(3)改善学习机制。教师应当从教学机制改革上入手,尝试改变原先较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困生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一节课上只有几名成绩较好的同学在于教师进行交流。改善学习机制是真正的将平等教学踏出关键性一步。
……….


结论


在家庭方面,家长的宠溺,让学生养成依赖、任性、执拗的性格,并延续到学校的学习当中;家庭结构不完整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甚至会产生畸形心态,对学习有消极的态度;家长教育观传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育的看法,没有意识到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不认真学习;家长没有对教师教学有积极的态度,导致教师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在社会方面,由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学生可以轻易从网络上获得很多信息,其中包括未经严格审查的不良信息。年龄小、缺乏生活阅历的中学生并没有甄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因此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享乐主义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积极获取知识,不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对学习产生无所谓态度,走向错误的人生轨道。尤其是学困生,对于当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看法肤浅,认为高学历找工作也是一样难度高,索性放弃获得更高学位,不学无术,泡吧、抽烟、喝酒等现象经常出现在大多数学困生身上。长此以往,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甚少,产生学习自卑的心理,只能通过不正当手段引起他人的注意,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学校方面,班级学习氛围不浓、缺乏对学困生的重视和关心、班级管理混乱和学习秩序差、学校周边环境差、学生学习受到校外的干扰等问题也是严重影响着学困生的教育。很多教师没有足够关注学困生的成长,放任其自暴自弃,让学困生有一种被忽略的感觉,久而久之,成绩越来越跟不上班级的脚步。另外,缺乏对学困生具体有效的转化措施,不重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讲课不透彻,优等生和学困生待遇差别大,这些都是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困生的教育,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8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