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领导者的日常实践学习研究——以W市镇长为例

发布时间:2016-03-17 08:4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缘起与界定

笔者把本研究所要进入的知识领域(即研究兴趣领域)界定为两个日益兴起的学术研究领域的交集:(1)领导科学中的领导者发展研究;(2)工作场所学习研究小的基于实践的学习研究。如图1-1所显示,本研究把它们两者的交集命名为“领导者的日常实践学习研究”。本研究选择领导者发展研究和基于实践的学习研究的交棄作为研究兴趣领域,不仅因为它们两者都是一个日益兴起的“含有生命周期的知识领域”,还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

领导者的日常实践学习研究——以W市镇长为例

首先,从领导者发展研究来看,自从领导科学诞也起,它就不满足于仅仅在为识别或选择优秀领导者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是力图为“制造”优秀领导者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近年来,关于领导者发展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相关的领导者发展实践也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领导科学的合法性一直受到挑战与质疑。些学者不断提出诸如领导者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制造的”?领导者的能力是否可以通过正规的教育获得?等问题的质疑。本研究认为,除了任何一门新兴学科在初期阶段都会面临类似挑战外,这种质疑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于领导科学对于领导者如何“制造”的过程仍然缺乏理论解释和经验支持。

本研究把领导者的日常实践学习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兴趣领域,不仅它是一个有重要价值的、含有生命周期的知识研究领域,而且还可以较好地实现领导科学和工作场所学习研究两个领域之间的交叉互补:基于实践的学习研究为探索领导者如何在实践中学习提供了理论视角和敏感性概念,而领导者如何在实践中学习的经验考察则为基于实践的学习理论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经验证据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研究可以为这两个领域的知识创造作出贡献。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本研究在知识贡献的追求上更关注基于实践的学习理论的建构——即通过以领导者(镇长)为研究对象,提供人们如何在实践中学习的普遍性经验解释,并发展如何研究实践中学习的概念框架。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价值

一项研究所提供的描述、解释及理论建构必然由研究的的目的构成。马克斯威尔指出:`一项研究的目的,不仅有助于你在设计中进行其他选择,以保证你的研究是值得做的和确保你从研究中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同时还在论证你的研究的合理性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总体来说,本研究旨在通过关注发生在最为普通的、日常的、自然情境的实践中学习,从而试图理解人们在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无人教授”的方法路径以及人们知晓如何处理他们实际事务的“日常方法”(。下面,本研究主要从知识的目的、实践的目的和个人目的三个方面说明本研究的目的与价值。

一、知识的目的与价值

在2008年,我从一名大学行政工作者转变为一名公共管理专业的太学教师。2在教学中,我观察到很大部分同学把自己“躲藏”到教室的角落中以远我的视野。这种现象让我深感不安和紧张:是不是我的教学不够有吸引力?当我决定了解问题真相,向学生征求关于我的教学情况意见的时候,一名“勇敢”的学生用一种悲观的、并带有一点“嘲讽”的口气向我问道:领导者可以培养吗?牢记老师讲授的理论就可以成为领导者吗?四年以后,我们都能成优秀的领导煮吗?这位“勇敢”的学生的话音刚落,就立即迎来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当时我并没有担任《领导科学》这门课程,因此,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学生正在面临“专业信心危机”,而作为教师的我也遭受到了来自学生的“信任危机”。虽然,我当时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要成为一个正式的领导者需要机遇,但要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能力。但是,我无法向学生提供领导者如何学会领导的明确的、具体的、可见的经验解释。随后,这场旨在征求改善我的教学的会议,变成了学生“诉苦”的会议,他们不断表达对于自己专业前景的“忧虑”、“失望”和“不满”。在龄听了这这堂“诉苦”会议后,我开始意识到:他们不希望仅仅习得关于公共管理实践的知识,他们更渴望自己将来能够胜任的表演公共管理的实践——即成为一个能胜任的实践者。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文献综述方法的说明

专业文献综述延迟进行被认为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最具差异性和争议性的研究步骤。当然,扎根理论方法论强调专业文献延迟综述并不是意味着扎根理论不要阅读文献和使用文献,而是关于何时阅读文献、阅读什么文献和如何使用文献立场的重大变化。考虑到扎根理论方法论的这种独特主张,本研究有必要对本研究的文献综述思路和策略予以说明。

一、文献综述的时机

第一阶段为初期文献回顾。这一阶段的文献回顾主要对与所要研究的实质领域不相关的专业文献进行回顾。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阶段的文献回顾仍然与传统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在传统的研究方法中,文献回顾一般主要在数据收集之前进行。然而,在扎根理论方法论中,文献的回顾除了要求在数据收据前进行,它还要求在数据收集期间或之后进行,它强调文献阅读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过程,随着数据收集与分析不断调整文献阅读的方向,同时文献阅读也不断修正数据收集的重点。

第二阶段为专业文献比较。这一阶段的文献回顾主要对与实质领域相关的专业文献进行回顾。它要求在初期理论与概念开始形成之后,研究者再次进入“图书馆”,把实质领域中生成的实质理论与专业文献进行比较,以便能够证扎根理论成果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同时说明研究的发现与不足。

当然,有学者担心专业文献回顾延迟进行可能会造成研究者缺乏必要的研究知识以及可能做重复研究。针对这种担心,很多学者认为任何研究者在开展研究之前都不缺乏相关的知识,都是带着一定的背景知识、生活经验或思想想象进入研究领域的。事实上,扎根理论方法论旨在强调初期文献回顾不能妨碍研究者的自由探索,它只是要求研究者应该具有开放的思想。然而,一个具有开放的思想的研究者并不等于没有思想。换句话说,一个带着“开放的脑袋”的人并不是等同于一个带着完全“空白的脑袋”的人。扎根理论研究者通常在展开田野研究前已经注意到实质领域相关的文献,所以他们完全可以带着已经拥有的知识背景或者“社会学的想象力”进入到实质领域开展研究。此外,扎根理论方法论还认为实质领域中实践者的问题始终是在不断发展、演变的,因此原有的理论可能对目前问题的解释己经不适合,如何还限制于原有的理论还可能妨碍对问题的真正理解。


第二节领导力发展研究综述

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是领导者发展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关于它们的认识决定了“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的学科研究视角。因此,本研究力图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文献综述,为形成本研究的研究视角和敏感性概念提供初步线索。

一、领导力本质研究综述

学术界对于领导者应当“发展什么”的观点主要是建立在对领导力本质的认识基础上,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领导力本质研究的综述,分析已有文献关于领导者应当发展什么的观点。在已有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关于领导力本质的观点,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有多少人想界定领导力概念,就有多少个领导力概念”。在扎根理论方法论中,文献综述的目的旨在形成研究视角和生成敏感性概念,因此本研究没有对特定领导力理论的具体概念和内容进行综述,而是从整体上分析各种理论视角如何研究领导力。

(一)特质理论视角

特质理论视角把领导力与个体领导者的品质和特征相关联起来,聚焦个体领导者的特质、魅力、行为、能力、技能和权力等。在这一视角中,领导者的个体特征是研究分析的基本单元,领导是由一个全能的人或一群精英主导的,他们命令、操纵或指导其他人为实现特定目标釆取行动。相应地,早期研究领导力的方法之一是品质方法,支持这个方法的假设是:一些人具有的品质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可能寻求和达到领导位置,并且在这些位置上作出更大成绩。在这一思想影响下,领导科学已经发展出了大量不同的特质理论学派,其中产生重要影响包括:领导力特质理论和一些所谓的魅力型领导力理论(如魅力型领导力理论、质变型领导力理论)。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过程.......74

第一节研究设计框架.....74

一、认识论:生活世界的本体论......75

第四章数据的分析与解释....97

第一节镇长的实践场域与行动....97

第五章研究结果的比较与讨论........164


第六章实践中知晓: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实质理论和形式理论之间的对话与比较,生成了镇长的日常实践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如何研究实践中学习的概念框架,并对工作场所学习与领导者发展干预实践提出了启示。下面,本研究分别对它们进行阐述。


第一节镇长的日常实践学习模式

本研究中的日常实践学习既不是通常所指的发生在任意场合或场所中的“做中学”或“偶发性学习”,也不是指发生在工作场所中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训或其它人为建构的学习形式,它是特指发生在惯例化的、秩序化的行为模式中的学习。如图6-1所示,镇长的日常实践学习模式可以通过五个维度得到解释说明。在这里,模式中的数字并不是意味着各个维度之间的先后顺序,它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的需要。

领导者的日常实践学习研究——以W市镇长为例


第七章研究的反思


第一节研究质量标准

在社会科学和领导科学研究领域,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从实证主义的定量研究转向解释主义的质性研究。然而,本研究认为,关于如何评价解释主义途径的研究成果的适当标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和发展。本研究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不是指目前没有评价解释主义途径研究成果的标准,而是指目前所使用的标准并不适合用来评价解释主义途径的研究成果,因为人们通常使用有效性和可靠性两个标准来衡量质性研究的成果。当使用有效性和可靠性标准来衡量解释主义途径研究成果的时候,它就与解释主义途径所隐含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产生了冲突。笔者认为有效性和可靠性是用来正当化实证主义传统中生产的知识的标准,它是建立在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它求助于超越人类心智的客观的、能认识的现实,并且它规定了相对应的真理的标准。与有效性和可靠性相一致的真理标准隐含着事实是外在于我们的思想、建构、测量工具而存在的,并且理论必须与之相一致。在实证主义研究途径中,共同的有效性的形式——例如内在有效和外在有效——被使用来衡量理论、工具与客观现实的相一致的程度。类似的,在实证主义研究传统中,用来建立可靠性的共同标准是研究的结果是否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被复制。如果出现了一些稍微不同的结果,这种变化一般被归因于测量的误差。但是,如果在不同的场合,结果出现了重大的偏差,那么研究结果就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当客观现实的重复测量出现了相似的结果的时候,可靠性就被认为建立了。

尽管解释主义途径源流繁多,但是通常都采用了与实证主义途径完全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假设。一般来说,在解释主义途径中,人类世界被看作为一个经验的世界,它是一个与有意识的主体相关联的世界。也就是说,解释主义研究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假设拒绝认为存在超越人类心智的客观的、能知的现实的思想,它认为知识通过现实的生活经历而被建构。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