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北京市某住宅建筑采暖工程设计A RESIDENTIAL BUILDING HEATING ENGINEERING OF

发布时间:2016-03-22 12:06

论文题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设计论文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是
您的国家:郑州
您的学校背景:普通本科学校 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要求字数:6000——10000
论文用途:本科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北京市某住宅建筑采暖工程设计A RESIDENTIAL BUILDING HEATING ENGINEERING OF BEIJING


摘 要

本文以北京市某住宅区为设计原型,设计了该住宅区的采暖工程。整个设计以科学理论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地理位置、热源资料、土建资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后通过具体的热负荷数据设计了包括热换器、蒸汽系统、热水系统、补水定压系统和室外管网系统在内的各个采暖工程的具体细节。本文的设计参考了多方的设计资料,结合了北京市的具体情况,符合设计的要求和用户的需求,为采暖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采暖工程,热量交换,热换器,管网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a residential district of Beijing to design a prototype and th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heating engineering. The whole design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theory and data, analyzes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heat source material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then through specific heat load data design including heat changer, steam system, hot water system, and the outdoor pipe network system of the water replenishing and pressure fixing system, the details of the various heating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various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city of Beijing province, comply with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the needs of users, for the design of heating engineering provides reference opinions. 
KEY WORDS: heating engineering,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s, pipe network system


目 录

前 言 1
第1章 工程概况 2
1.1工程概况 2
1.1.1工程名称 2
1.1.2地理位置 2
1.1.3热源资料 2
1.1.4 土建资料 2
1.1.5设计概况 2
1.2设计内容 3
第2章 设计依据 4
2.1设计依据 4
2.2设计参数 4
第3章 热负荷计算 5
第4章 热量交换站设计 7
4.1热换器 7
4.1.1热换器数量的确定和其型号的选择 7
4.1.2热换面积计算 8
4.2蒸汽系统设计 9
4.3热水系统 9
4.3.1循环水泵的设计要求 9
4.3.2循环水泵的选择 9
4.4补水定压的确定 10
第5章 室外管网设计 11
5.1室外官网形式设计 11
5.2管线布置设计 11
课程设计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宅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住宅的供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今生活中,人们不仅追求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增加了对供暖系统设计科学性、美观性、实用性的需求。所以,本文以北京市的某住宅区为原型,计算了各种参数,然后以此为基础选择每个原件,最终组成了整个的供暖系统。该设计不光可以为住宅的供暖设计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对于一些类似的建筑,像KTV、会议室等,都可以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
但是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难免会有一定的疏漏,希望老师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是将所学的只是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通过课程设计我把从课本中学到的只是应用在了实际的问题中。当然,在课程设计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我这次的供暖设计,就涉及到了热力学、物理学、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回顾课本,然后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当问题无法独立解决的时候,还会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了大量的计算和耐心的检查,最终才完成了这一次的课程设计。
整个的课程设计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包括计算和计算机制图,都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的钻研。在整个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磨练了自己的耐性,增强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学会了团队合作解决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感谢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从多个方面获得了人生的进步。
最后,我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

参考文献

[1]罗继杰. 节能减排——暖通空调(设计)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暖通空调,2012,01:1-7+16. 
[2]乔泽华. 浅谈供暖通风的优化设计[J]. 门窗,2012,09:198+200. 
[3]赵玉清. 可持续发展的暖通空调设计[D].重庆大学,2001. 
[4]孙啸宇. 空调设施的建筑设计策略[D].浙江大学,2013. 
[5]李显宇. 对《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一条推荐性条文的反思[J]. 安装,2007,08:31-33. 
[6]赵永太,宋海军. 新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设计应用的几点体会[J]. 林业科技情报,2005,02:57-58. 
[7]崔泽荣. 某住宅区热力网设计[J]. 山西建筑,2002,10:76-77. 
[8]刘凤恩. 高差悬殊的热力网设计[J]. 东北电力技术,1994,06:27-28+4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1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公告[J].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2002,39:23. 
[10]周海鱼. 浅谈供暖通风的优化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5:195. 




本文编号:36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6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5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