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基于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与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16-04-15 19:29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产业结构向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成了主基调,而“工业化与信息化”得深度融合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式。在社会各部门的努力推动下,两化融合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截止 2013 年 12 月底,全国使用计算机办公的企业比例达到 93.1%,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比例为 83.2%①。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又进一步提出“互联网+X”计划,鼓励传统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思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纷纷拥抱互联网,其中企业向 B2B 平台化发展成了一个大趋势,A 股市场中凡是向电子商务平台转型的传统企业,均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可和追捧,年平均上涨100%-300%左右。
企业级 B2B 平台(以下简称“企业 B2B 平台”)是在美国传统的 B2B 平台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一般由供应链核心企业构建用以连接上游供应商、下游采购商的 B2B 电子商务平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 B2B 交易的统一服务,并凭借这种服务达到营利目的的一种经营模式,亦可称为企业供应链电商平台。而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获得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和存货融资的可能性,是不使用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 1.5-2 倍。据 Aberdeen 集团的调查发现(2007),欧美被调查企业中有 48%在使用或准备使用 B2B 的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平台,30%的企业在使用或准备使用自己开发的平台,24%的企业使用或准备使用的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交易——融资平台。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2014 年企业 B2B 平台建设已经在央企中展开试点,如神华、五矿、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钢铁类、石化类、煤炭类等大型垄断企业②,拉开了我国企业向互联网平台化发展的序幕。这对组合供应链协同发展具有非凡意义,同时也为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创新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企业向互联网平台化发展过程中,必将颠覆原有的商业模式,在线采购、在线销售、网络营销等将大大提高原有的效率,加快商流、信息流的交换速度,同时也将对物流、资金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由于重资产、效率低、重复质押等问题,也面临着模式创新和风险管理等问题。基于这种现实背景,为了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文章展开基于企业 B2B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本文选题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途径,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基于供应链链条的交易关系和担保品,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客户提供融资、结算和保险等相关业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由于当前产业结构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对供应链金融提出了更人性化、智能化的要求。传统企业平台化后,一方面,将大大提高原来的商流、信息流的交换速度,对资金流的时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基于商业模式的改变,对供应链金融的人性化、智能化也提出了需求。
结合当前的产业发展趋势,以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为突破口,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展开金融模式创新研究和风险控制研究。
1.2.2 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创新主要依赖对“抵押品”的挖掘,从存货质押、订单质押、应收账款抵押到核心企业信誉抵押,都是对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具有抵押潜力的物品的挖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技术对供应链运作“信息”进行价值挖掘,从而实现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创新。为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开启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的新领域。同时,在模式创新的基础上,文章有针对性的对其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控制。在理论研究上,是一个较为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因此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①从核心企业角度出发,核心企业掌握着与其具有贸易往来的中小微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成为供应链上贸易信息的集成者,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十分熟悉。通过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可以较好地缓解银行贷款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企业融资活动的开展,联合推出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可以增强注册企业对平台的黏性;②从中小企业的角度看,本文探索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可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宽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③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与核心企业的运营平台合作,可以借助成熟的网络技术手段和平台运行下的大数据分析,获取在平台上开展贸易活动的中小企业信息,包括:企业信用、企业运营状况、订单及存货信息等。电子商务平台为银行融资的发放量和发放时间点提供了实时的贸易背景依据,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为银行的融资服务提供了更为安全、及时、低成本的介入流点。银行可以改变传统情况下以单个企业的不动产质押为主的授信模式,通过对经营风险的评估和对整个供应链的绩效管理为链中企业提供贷款,可进一步拓展其业务范围,且有利于降低其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简而言之,,论文的研究成果旨在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提升供应链整体运作的稳定性与平滑性。针对其进行风险管理也保证了线上供应链融资的顺利进行,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


2 相关基础问题研究


2.1 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综述
2.1.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与内涵
(1)供应链金融概念的提出及论证
供应链金融在“供应链”概念产生之前被称之为“物流金融”、“贸易金融”等,事实上这些都是供应链金融的单元产品。
20 世纪 80 年代,在贸易全球化、制造分工化的趋势下,整个产品链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于是便产生了由核心企业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协调的供应链管理(SCM),英国供应链管理专家 Martin Christohper(1992)曾预言“21 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胡跃飞,黄少卿(2009),供应链概念产生后,随着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的大幅改善,部分节点资金瓶颈往往拖累整个产品链的财务成本,实际上抵消了外包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始挖掘财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而国际银行也相应地展开业务创新以适应这种时代需求。Santomero(2000)从价值增加的中介理论出发,进一步论证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前景,认为供应链与金融服务中介结合是价值增加的一种复合途径。
(2) 供应链金融概念及内涵

上述融资模式均离不开物流企业的参与,因此也有学者从物流企业角度进行模式创新,郑鑫和蔡晓云(2006)把融通仓作为物流金融的典型模式,认为这种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方式为中小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公司都会带来很大的收益。周艳军(2011)对供应链金融模式总结为两大类,分别是内部信用增级模式和外部信用增级模式,而物流服务则是外部信用增级的一种,具体模式如图 2-2 所示:

基于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与风险管理

......


2.2 供应链金融实践应用面临技术变革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全球贸易和社会分工,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逐渐被全球外包模式所替代,为了协调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计划,于是就诞生了核心企业,也就诞生了供应链的概念。从供应链概念的产生背景可以发现,供应链有以下两个特点:(1)供应链主要产生于工业生产领域,主要用于调节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行为;(2)供应链的随着生产模式的改变而产生,也将随着生产模式的变化而变化。
2.2.1 三产结构变化分析
过去的 30 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投资,由于过去市场化程度额低下,导致缺乏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工业领域出现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因此,我们的产业结构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智能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而近几年来,我们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逆转,第三产业后来居上超过了第二产业对 GDP 的贡献,如图 2-4 所示。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经济形态,未来我们仍有非常大的调控空间,美国的产业结构是第三产业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比例为 1:3:7 的格局,如图 2-5 所示。因此,我们产业结构仍然有待优化,工业规模将进一步收缩,也就意味着供应链的应用将逐渐从工业转向现代服务业。
工业供应链仍然是传统的以“物流”为主的产业链,而服务业的供应链将更多的是依赖“服务”为主的价值链。工业的重资产与服务业的轻资产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导致了原有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将被部分淘汰,如基于存货质押的模式、动产质押的模式等。现代服务业的供应链金融将更多的依赖基于贸易行为的融资模式,如应收账款、订单融资模式等。

2003 年,我国第一家网上购物平台诞生——淘宝网,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培育了人们网购的消费习惯,而淘宝网也一度成为网上购物的代名词。在 C2C模式的基础上,B2C模式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此后新诞生了一批第三方B2C平台,如天猫、京东、当当、一号店等等,2014 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12.3 万亿元,增长 21.3%,其中网络购物 2.8145 万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0%。网络购物的盛行大大压缩了传统供应链的长度。传统供应链可大致分为“供应商-核心企业-经销商”三个部分,上游供应商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形成半成品,核心企业对半成品进行加工生产形成产成品,最后经过经销商层层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经销商的职能销售商品、回收返修商品,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然而随着电子电商的出现,消费者的交易成本被大大缩减,经销商的功能也逐渐被 B2C 电子商务模式所替代,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如图 2-6 所示。

......


3 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设计···················18
3.1 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分析···················18
3.1.1 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分析 ·················18
3.1.2 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格局 ···················18
4 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与评估····················35
4.1 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35
4.2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36
5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43
5.1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体系·····················43
5.1.1 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43

5.1.2 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战略控制 ················43


5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5.1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5.1.1 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这一业务风险控制体系的特征如下:
(1)业务风险是核心。由于业务风险往往与所处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因此,对业务风险的控制必须综合考虑风险所处的环境;
(2)同步性。在控制业务风险时,其他子系统是围绕风险问题进行协同运作,使风险及时得到识别和评估,获取整体满意的控制效果。
(3)反馈控制。在控制业务风险时,各子系统对业务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实时的反馈,不断完善控制系统,针对性地进行业务风险管理;
(4)层次性。既有宏观上的风险战略控制系统,在组织、制度、技术和信息等平台上进行控制;又有微观的日常业务风险控制系统、预警及应急控制系统,对业务的日常运营进行常规控制,对突发风险进行反馈和应急处理。
由此可知,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协同性和环境依赖性等特征。根据上述风险控制体系,下面具体分析风险的战略控制系统、日常运营风险控制系统和预警及应急控制系统。
5.1.2 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战略控制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准入体系风险控制包括:参与主体的筛选、借款企业的筛选以及支持性资产筛选三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合适的主体,如物流企业、云技术服务商、核心企业、借款企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等,这构成了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圈。其次是对借款企业的筛选,其中重要一环是对借款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估,依据评估的结果,再分别采取相应的金融服务,评估过程中涉及到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确定了评定的指标,并进行计算打分将其量化。根据不同的分数,将客户分为 AAA、AA、A、BBB、BB、B 六个等级信用等级,以下的权重只是一个经验值:

最后是对支持性资产的选择,可以是质押品的选择,也可以是借款企业经营信用行为的数据清单等。若是质押品,则选择一个合适的质押品可以降低银行用于储存保管费用,规避质押品价值波动、流通变现等风险。

......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文章以供应链金融为突破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及背景分析,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然形成制造业:服务业=1:1 的格局,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仅仅是以生产链为依据的,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将被细分为:基于制造业的供应链金融和基于服务业的价值链金融。全文主要聚焦传统产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即制造业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十分明显,将颠覆未来的商业模式,于是笔者提出制造业的供应链金融将分为形成两大发展方向:即基于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和基于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碍于篇幅,全文主要对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创新设计。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供应链核心企业平台化发展趋势,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当前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向,然后创新性地设计了制造业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同时聚焦核心企业采购平台、销售平台进行模式创新与流程设计。在流程设计的基础上,以金融系统工程的思维,结合文献研究进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识别,得出五大风险来源,即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供应链金融系统风险、外部增级信用风险、内部增级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五大风险来源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并给了一致性检验的方法;最后对风险控制体系进行设计,包括风险的战略控制、日常运营控制、预警及应急风险控制体系设计等。

......


6.2 研究不足
首先,对于融资模式创新。通过文献研究及调研分析,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了一个系统的融资模式,分别是制造业的供应链金融和服务业的价值链金融,此外针对制造业的供应链金融也有两种发展趋势,分别是基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平台和基于核心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然限于研究内容的宽度与深度,仅仅选择了的一种发展趋势,进行融资模式创新。
其次,对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及功能描述不周到,以笼统的“大数据挖掘”概念定性,云计算技术对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影响不仅仅是整合信息、信息挖掘的等功能,这部分的研究存在缺陷。

最后,对于风险研究体系。根据“流程稀释风险”的理念,以系统金融工程的理念,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控制体系的设计,基本上建立了风险管理的整个框架。但从方法论角度,仍然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的分析较少,因此,在风险管理体系上的研究仍显无力。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7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