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的适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0 08:47

第1章绪论

我国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状况如何呢?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呢?如果可以有理有据地分析第一个问题,就可以很好地呈现实际状况,让政府及社会大众了解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明晰将来需要调整的方向。如果可以很好地回答第二个问题,那么可以为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规划将来应走的路子。因此,研究将围绕"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的适应性研究"这一主题,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力求为其找到合理解答.就实践意义来说,研究的进行可以将我国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的适应性现状进行呈现,为相关人员了解这一现状提供一种案例,并且通过分析原因为我国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就理论意义而言,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相关研究的理论,为相关研究的展开提供一些思路以及一些新的研究模式、研究维度。

.....


第2章高等职业教育与结济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教育生产力本质理论

根据教育生产力本质理论进行推论可知,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西部地区而言就是一种生产力。较之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匿乏,再加之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即重工业化发展阶段,如果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増长将会受到严重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当地生产力的提升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人才的培养这一方式,为我国西部地区提供充裕的人力资源,这也西部地区发展的坚实后盾,从而极大地发挥我国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生产性作用,大大地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产业的的发展。

2.2区域综合竞争力理论

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让社会大众接受教育。教学职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高等教育通过教学这一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受教育者获取相关的社会能力,包括相关的专业技能、终生学习的能为、生产生活的能力、社会生存的能力,最终向杜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这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不仅可以取得丰厚的收入,提高自身的生活晶质,也可以通过参与生产,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学校是人力资源开发以及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承担机构,也是为区域科研活动供给智力支撑的重要基地。较之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偏低。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出路便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时代性、理性转型发展。大力发展适应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商等职业教育,能大大提升现阶段处于重工业发展阶段的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第2章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17

2.1教育生产力本质理论.......17
2.2区域综合竞争力理论..........18
2.3三螺旋理论.......19
2.4系统论.....19
第3章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的适应性分析...21
3.1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21
3.2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30
3.3研究结论......41
第4章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45
4.1以政府统筹为中也,将政府部口的统筹功能最大化.....46
4.2以客观需要为准则,适当扩大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48
4.3以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为依托,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50
4.4以内涵发展为终极目标,全力提升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52

第3章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的适应性分析


3.1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经济増长的关系研究

通过图3.1可以导出,2005——2013年,西部地区普通本科生及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在校生数总体上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西部地区普通本科生在校生数由2005年187.64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57.32万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数由2005年的144.18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236.78万人。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数远远低于同一时期普通本科生在校生数.东部地区2005——2013年普通本科生及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校生数呈递增趋势,2005年普通本科生在校生数为391.73万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数2005年为317.25万人,2013年增长为415.87万人。从图3.1可看出我国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在校生数大大超过同期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在校生数。从图3.2可以看出,东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等职业生占高等教育总人数的比例总体呈递减趋势,且西区地区高等职业生在校生数占高等教育总人数的比例大体呈现低于同期全国高等职业生在校生数占高等教育总人数的比例,但总体上高于同期东部地区的这一比例。我国西部地区的送一比例由2005年的43.45%降2013年的39.86%;全国的这一比例由2005年的45.65%降为2013年的39.45%;我国东部地区的这一比例由2005年的44.75%降为2013年的38.90%。

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的适应性研究


3.2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为了更准确更直观地厘清西部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结构与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研究中将对高职高专的18个专业大类以新的标准进行划分,即按照各专业大类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对应关系来对18个高职高专专业大类进行重新归类。接着把重新归类之后的专业同我国西部地区的三大产业的结构进行匹配性分析。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我国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产业的匹配性现状更直观、量化地呈现出来,进而帮助本研究分析我国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

.......


第4章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4.1以政府统筹为中心,将政府部口的统筹功能最大化

我国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相对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有:(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政策导向,使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受限,从而牵连到我国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送一原因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根源。自打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策略,我国东部地区优先发展起来。经济发展为东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突破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物质障碍。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文明开发,使得我国东部地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包容程度更大,社会大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偏见比我国西部地区要小,突破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精神桂惜。(2)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风格保守,创新机制缺乏.我国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单一,仍以政府主导为主,与企业、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3)西部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不够鲜明,办学质量不高。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构建我国西部地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以及必然选择,使形成一个支撑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结构成为可能。

4.2以客观需要为准则,适当扩大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

在众多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P1我国也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强调: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各类办学主体凭借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研究公办和社会力量开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通过自身力量筹集经费举办职业学校的行为。民办职业教育因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发展国家教育的重担,属于公益性事业.民办职业教育也是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一种教育形式。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