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随班就读智障学生语文课程内容调整与实施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0 00:12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研究综述

语文是随班就读教学的基础学科,目前有关随班就读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方法与策略,而且多为教师的经验总结和教学反思,相关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有关调查研究显示,普通课程的教学内容太难是影响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朱剑平,2010)。语文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学生不能完全适应课程的主要原因是教材与课程内容太难,影响教师调整课程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没有能力调整课程、没有时间调整课程和课程调整后无法实施教学。尽管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表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进行了一些调整,但调整的效果不明显,调整后的课程内容也不能满足随班生的教育需求。调整后的课程之所以难以实施,主要是因为各方配合不够、调整力度不够、教师不了解随班生的教育需求(马红英,2013)。智障学生是随班就读学生的主体,基于目前随班就读课程与教学的调整现状,本研究在系统分析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基础上调整语文课程内容并实施教学,探适合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其语文学业的发展与语文课堂参与,增进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的语文课程适应。同时,通过语文课程内容的调整与相应的教学实践,也为随班就读语文教师有效开展随班就读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借鉴。
........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目的

本研究在系统分析两名四年级随班就读智障学生(以下简称随班生)语文学业水平以及语文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把握随班生对语文课程内容调整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并落实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以期提升随班生的语文学业发展,改善随班生的语文课堂参与情况,促进他们对普通语文课程的适应。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就读于上海两名四年级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学生。一名为女生,一名为男生,分别称为H同学与T同学。H的残疾诊断为轻度智力残疾,IQ分数为65,社会适应分数为8。她来自外来务工家庭,还有一个弟弟就读于同一学校二年级,成绩中等偏上。H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与语文老师的交流比较少。她基本上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比较被动。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沉默寡言。父母平时很少关心她的学习,缺失家庭教育。T同学的残疾诊断为轻度智力残疾,IQ分数为55,社会适应分数为9。T同学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家中还有3个姐姐,其中最小的姐姐在同一学校四年级就读,成绩中等偏上。T同学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好于表现。他不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基本上不做作业,学习非常被动。在语文课堂上参与困难,注意力换散,态度随意,经常做小动作、发呆、玩橡皮、错笔、尺,甚至打瞌睡。父母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学业的关心,缺乏家庭教育。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与过程.....13

1研究目的........13
2研究对象......13
3研究工具......13
4研究方法...........15
5研究过程与步驟.......18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与分析.........22
1随班生H同学的研究结果与分析..........22
2随班生T同学的研究结果与分析............39
第四部分讨论与总结...........61
1讨论....61
2结论........66
3建议.....67
4创新与不足...........69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与分析


1随班生H同学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留删判断的整体结果来看,教师认为对H同学来说,1-4年级的453个知识点中,有57.8%的知识点保留在当前年级学习可以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有25.2%的知识点对于H同学来说是必须学习的,但这部分知识点无法与其他普通学生同步达成目标,需要延后至更高年级教学;17.0%的知识点对于H同学来说难以掌握,删除后不影响后续知识点的学习和与未来的发展;教师判断时没有不确定留删的知识点。对于H同学来说,目前的语文课程内容近60%无需调整,近40%需要做调整,说明H同学在语文课程内容的适应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2随班生T同学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如图3-15所示,整体上来看,教师认为对T同学来说,1-4年级的453个知识点中,只有23%的知识点适合其在当前年级学习,77%的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调整。其中,对T同学来说必须学习但不适合在当前年级教授,需要延后学习的知识点占41%;对T同学来说难以掌握,而且删除后不影响知识点的连续性与学生的后续发展的知识点占31%;教师不能判断留删的知识点占5%。与H同学相比,要使T同学适应普通班级的语文教学,需要调整的知识点更多,调整的需求更大。从各个模块的角度来看,和H同学一样,T同学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各个模块的知识点留删判断结果有一定的区别而且有一定的规律,但其规律并没有H同学明显。T同学各个语文知识点模块中能够与普通学生同步掌握的知识点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对于T同学来说各大模块保留但需要延后教学的知识点所占比例没有明显的区别,阅读与写作部分可以删除的知识点所占比例也大致相同。T同学的语文学业水平整体较低,而且除了写作模块,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模块的发展水平基本持平,所以各大模块所需的调整幅度也基本相同,都需要大幅度地调整。

随班就读智障学生语文课程内容调整与实施的案例研究

......


第四部分:讨论与总结


1讨论

教师对随班生的了解程度不同,主要釆用的评价形式也不同。H同学语文学业发展较好,平时基本上能够参与所有的语文学习活动,教师对其比较了解,所以主要根据教学经验与作业批改的印象对H同学的学业水平以及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与判断。但T同学在调整之前基本上不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教师对T同学的语文水平并不了解,许多知识内容的评价与判断就需要通过现场测试,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不确定的部分,也会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确认。所以,评估的整个过程促进了教师对随班生个别化关注,增进了教师对随班生语文学习特点、语文学业水平、语文知识点及内容掌握情况的了解。已有调查研究显示,教师不了解随班生的教育需求,是导致调整后的课程仍不能满足随班生的教育需求的重要因素(马红英,2013)。因此,教师对随班生的语文学业水平和知识点掌握情况越了解越有利于语文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实施。

2结论

评估是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实施的基础。全面、系统的评估能增进教师对随班生的关注,让教师了解随班生的真实教育需求,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调整课程内容的科学依据。在课程内容调整与实施过程中的评估能够进一步完善语文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实际教学的开展,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实施对随班就读智障学生语文学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班生的进步程度不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各个模块的进步也有一定的差异.个别化辅导较为关注的内容,随班生的掌握情况较好,进步也较大。语文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实施,增进了教师对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的了解,提高了教师开展随班就读教学活动的能力,使得教师能够在顾全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尽量顾及随班就读智障学生,为随班生设计问题,让随班就读学生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悦。但教师也指出,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实施调整后的部分内容,由于时间精力有限,难以对两名随班生开展针对性的个别化辅导。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