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中欧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MRIO 和 SDA 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6-04-19 08:4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气候变化对能源、水资源、粮食、土地利用及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为了全面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1998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与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 IPCC)。从 1990 年至今,IPCC一共发表了五份评估报告,每份报告均表示全球气候变化不容乐观,世界各国应予以重视,否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中第五份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是毫无疑问的事实。过去三个十年地表温度都比1850年以来任意一个十年暖。在过去 1400 年中,1983-2012 年可能是北半球最暖的 30 年。南极冰盖及格陵兰冰盖的冰量在过去 20 年不断减少,全世界的冰川几乎都在持续退缩。世界海平面在 1901- 2010 年平均上升了 0.19 米。

目前有许多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人们使用化石燃料造成 CO2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1.2 国际社会努力应对气候变暖问题

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世界各国也纷纷做出努力。1992 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 UNFCCC),它是全球首个与控制 CO2等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国际公约,对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UNFCCC 仅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并没有确定具体的指标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因此《框架公约》的约束力不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UFCCC 在 1997 年 12 月于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它规定,以 1990 年的排放量为基础,发达国家在第一承诺期内也就是 2008-2012 年期间要将包括 CO2在内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平均减少5.2%,而遵循“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虽然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但并不对其规定减排义务。

....................


1.2  研究意义

由于对外贸易对 CO2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国际社会日益关注贸易隐含碳问题。我国碳排放量迅速增加,全球各国普遍把减排目光聚焦于我国。中国与欧盟都是贸易大国,且两国贸易关系密切,揭示中欧双边贸易隐含碳的情况,分析影响隐含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对我国改善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MRIO)估算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量,探讨中欧双边贸易是否造成欧盟对我国的碳排放转移,有利于重新审视中国碳排放责任,为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争取话语权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本文在估算欧盟对中国隐含碳排放情况的基础上,探讨欧盟对中国进出口隐含碳的行业分布。通过借鉴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产业结构,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另外,本文采用结构分解法(SDA)分析影响中国与欧盟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变动的因素。通过了解不同因素对贸易隐含碳变动的贡献程度,有利于我国改善对欧盟的贸易结构,实现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中欧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MRIO 和 SDA 模型分析

.................


2.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相关基础理论

有关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国际社会争议不断,目前已经形成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一种是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即“污染避难所”理论所主张的;另一种是贸易有利于环境改善,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主张。为了验证贸易对环境的影响,Grossman和 Kruegor 还提出了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理论,指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2.1.1 污染避难所假说

“污染避难所”假说(Pollution Havens)也称为“污染天堂”或者“污染产业转移”假说,最初由 Copeland 和 Taylor 于 1994 年提出。该假说认为国际贸易会使高污染产业从环境标准比较严格的国家转移到环境标准比较宽松的国家。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自由贸易会使一个国家生产并出口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本国拥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如果把环境资源视为一种生产要素,那么由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环境政策,所以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经济较发达,人们环保意识较强,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从而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环境政策,因此发达国家是环境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在生产高污染产品方面具有比较劣势。而发展中国家制定的环境政策相对比较宽松,因此环境资源相对丰裕,在生产高污染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此背景下,为了降低成本,发达国家中的一些跨国企业会把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减排政策比较宽松的发展中国家,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增加,污染加剧,成为减排政策比较严格的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

2.1.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 1955 年提出的,最初是用来研究人均收入水平和分配公平程度间的关系。库兹涅茨曲线呈倒 U 型,表示最初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上涨,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公平,但是当人均收入上涨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将达到最大,而当人均收入进一步上升时,收入分配将越来越公平。也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分配不公的程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

1991 年,Grossman 和 Kreger 在研究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时,开创性地把库兹涅茨曲线运用到环境领域,实证得出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物之间呈倒 U 型关系。随后越来越多学者运用库兹涅茨曲线来研究环境问题,但是一直没有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也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重视,贸易隐含碳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就贸易隐含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国内起步较晚,国内学者从 2006 年才开始关注贸易隐含碳问题,但是近几年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快速增加。本节将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要成果,同时作简单的述评。

2.2.1 国外关于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研究综述

国外对贸易隐含碳问题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研究范围比较广,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归纳:一是关于贸易隐含碳排放估算;二是关于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分解。

2.2.1.1 关于贸易隐含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对于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估算,国外学者大部分运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法(SRIO)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法(MRIO)。这两个模型的区别在于:第一,是否考虑进口中间产品;第二,是否假设不同国家的生产技术相同;第三,模型复杂程度如何。

(1)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SRIO)

单区域投入产出法(Single Region Input-Output, SRIO)是指运用一国投入产出表,研究该国与最终消费有关的隐含碳排放量的方法。对于进口产品,它假设所有进口产品都被最终消费。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它把世界其他国家视为一个区域,并且假设其生产技术与本国相同,即进口替代假设。由于 SRIO 模型只需使用一个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比较容易获得,且其估算贸易隐含碳的方法比较简单透明,因此,在研究之初,大部分学者都使用这一模型来估算贸易隐含碳的排放量。

部分学者把SRIO模型与垂直专业化相结合,如Sanchez-Choliz和Duarte(2004)采用投入产出表,并结合垂直专门化,形成具有 18 个产业部门的 SRIO 模型,从产业部门的角度,估算了西班牙在国内外的直接和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探讨西班牙贸易顺差将会对其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表明,采掘、化学工业及非金属制造等产业部门的出口隐含碳排放占了全部出口隐含碳的 70%。

......................


3. 中欧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估算 .............. 19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9

3.1.1 二氧化碳和碳排放 ................ 19

3.1.2 隐含碳 .................. 19

3.1.3 碳泄漏 ................... 20

4. 中欧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 37

4.1 结构分解分析法(SDA) ........ 37

4.2 模型的建立 ......... 38

4.3 计算结果 .......... 39

4.3.1 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 39

4.3.2 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 45

5. 改善中国对欧盟隐含碳排放净出口的政策建议 .......... 50

5.1 国内层面 ......... 50

5.1.1 提高能源效率 .............. 50

5.1.2 加强技术创新 .......... 51

5.1.3 调整出口结构 ............... 51


5. 改善中国对欧盟隐含碳排放净出口的政策建议 


由第 3 章的分析可知,在中欧双边贸易中,我国在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的同时还拥有巨大的碳排放顺差,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巨额经济利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也加剧了国外对我国的减排压力,因此,减少碳排放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5.1  国内层面

我国对欧盟的净出口隐含碳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我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较大,二是欧盟对我国出口隐含碳排放较少,也即我国从欧盟进口隐含碳较少,因此,减少我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和增加我国从欧盟进口隐含碳都能够改善中国对欧盟碳排放净出口。

对于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由第 4 章的因素分析可知,影响其变动的因素主要有直接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出口结构和出口总量。出口总量的增加一直是推动我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上升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控制我国对欧盟的出口规模是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最直接的途径,但是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密切,相互依赖程度较高,控制我国对欧盟欧盟的出口规模必然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盲目降低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规模不是减少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最稳妥和有效的方法。本节将从直接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和出口结构三个方面,就减少我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提出建议。

对于中国从欧盟进口隐含碳,也就是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其影响因素也为直接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出口总量和出口结构。其中直接碳排放强度和投入产出结构,反映的是欧盟的能源效率和技术水平,很难从我国政策的角度有所改变,所以在此不提出建议。而欧盟对中国的出口总量和出口结构,其实就是中国对欧盟的进口总量和进口结构,本节将从进口总量和进口结构两个方面,就增加我国从欧盟进口隐含碳排放提出建议。

......................


6. 结果与展望


本文以中国面临减排压力为背景,以多区域投入产出法(MRIO)和结构分解分析法(SDA)为核心,估算了中欧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且对影响中欧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直接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出口总量、出口结构四个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减少我国对欧盟隐含碳排放净出口提出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所示:

(1)在中欧双边贸易中,中国是隐含碳排放出口顺差国

1995-2013 年,在中欧双边贸易中,中国一直存在碳排放顺差。1995-2001 年,中国对欧盟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变动不大,但是 2001 年后,这一顺差額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而快速增长,从 2001 年的 1.77 亿吨,上升到 2008 年的 6.78 亿吨,上升了近3 倍。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中国对欧盟隐含碳排放净出口有小幅下降,但仍然高达5.6亿吨。随后中国对欧盟隐含碳净出口额又随着中国对欧盟出口额的增加而增多。这表明,在中欧双边贸易中,我国在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的同时还拥有巨大的碳排放顺差,我国碳排放中很大部分是为欧盟消费者排放的,而欧盟在这一双边贸易中实现了大量的碳排放转移,是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受益方。

(2)出口总量是推动中欧贸双边易隐含碳排放上升最主要的因素

无论是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还是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出口总量都是推动它们上升最主要的因素。1995-2013 年,出口总量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并且其正向贡献率在四种因素中是最高的。1995-2013 年,出口总量使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增加了 9.79 亿吨,贡献率为 245.95%。同期,出口总量使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加了 0.68 亿吨,贡献率为 165.15%。从行业分解的结果来看,出口总量都各行业的影响也都是正向的,即对各行业隐含碳排放的增加起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