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网络位置、知识隐藏动机与员工知识贡献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7 07:29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科技热潮的到来以及全球信息化的加速,知识创新能力在组织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在许多全球领先的企业当中知识资本的比重逐步提高,以及成为企业总体资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多的企业懂得了知识的整合与创新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知识是其努力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许多企业已经试图通过知识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将其作为企业战略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当中。但有效的知识管理和创新并非易事。

为了在知识经济竞争当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拥有的知识更加重要。企业中的个人与他人建立联系,形成了所谓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个体从事各种工作的必要资源,如今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愈发激烈,社会网络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我们正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企业也不可能拥有所需要的所有人才。因此,企业员工间相互学习水平也就是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能力关乎到企业未来能否成功。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企业内关系网络,能够培养良好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员工知识交流的习惯,进而达成知识共享的结果。其次,企业不可能达到理想水平的人员优化配置,企业的人员需求与人员现实供给不可能完全一致,也不可能存在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全能员工”《因此,员工个体在网络中的关系网络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员工查漏补缺”。拥有良好网络资源的员土,其所处位置决定了在于其他员工的交流与合作中的优势,可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为企业做出贡献。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关于知识共享学术界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然而,目前大多数关于知识共享的研究聚焦于知识的获取,关于知识贡献(或者提供)的研究较少。同时,先前关于知识管理网络的研究大多忽视了动机的作用,尽管有些研究包含了动机,其关注点却区别于当前的研究,常通过使用激励和竞争来代替动机的方式处理。而关于网络位置与知识贡献的研究,先前都只注重网络中心性而鲜有关注到结构洞位置的作用。此外,知识隐藏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它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主要集中于其内涵、结构和影响因素等。

本文从社会网络理论的免度出发,关注于企业员工个体而蒂组织。根据研究对象知识贡献的特点,结合个体知识隐藏动机的概念,构建了一个“网络中心性隐藏动机知识贡献”的模型。首先,探讨个体的网络位置与个体知识贡献水平的关系。然后,在模型中增加知识隐藏的概念,结合先前学者对于知识分享动机的研究,对隐藏动机进一步定义。最后,论述知识隐藏动机对知识贡献的影响以及隐藏动机对于网络位置与知识贡献间关系的影响。

1.2.2现实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学术领域和众多企业都视知识管理为童要的议题,促进组织中知识共享已经成为管理实践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目前,我国正面临产业结构的整合提升,囯家希望从制造业大国跨越成为科技创新大国。毫无疑问,知识型员工将在其中扮演关键的角色。从微观的层面来看,假使每个企处的员工都能更多的分享知识避免知识隐藏行为发生,就会提高组织的知识存量,也能促进员工间的信息交流和整合这些都对组织长远发展有所帮助。

先前已经有不少研究探讨如何激发企业员工知识分享水平,然而始终没有达到特别明显的效果。本文另辟蹊径,知识隐藏动机的引入可能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从而更快找到促进知识分享的手段。

...................


2文献综述


2.1网络位置

社会网络是组织中个体和他们之间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社会网络的组成部分包括多个节点(组织中个体)和各个点之间的联系(个体间的关系)。根据社会网络理论的看法,企业内部无数个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所谓网络位置则是个体在网络中所在的位置,它随着个体与个体的关系建立而形成,是社会网络分析中是一个关键性变量。

根据上文所述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类标准可以衡量网络位置。对于整体网络特点的衡量,可以用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势、网络对等性等指标表示:对网络中个体位置的衡量,可以用中心性、结构洞等指标钱锡红等,。因此,利用中心性和结构洞可以描述组织内个体的网络位置,这种方法在知识管理相关研究中可以很好地运用。

个体或者组织在相应的社会网络中拥有怎样的中心性,社会网络分析者最初的研究内容就与此相关。在计量学当中的“明星”概念最早体现了一观点,计量学中的“明星”就是在该团体当中最受关注的个惊,这些个体往往是团队中的核心人物。贝弗拉斯是首个探讨中心性的特征的网络分析者,它假设个体在网络中越接近中心位置,就产生越大的影响力。他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此之后,关于中心性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出现。

网络中心性可以衡量个体在组织中的职务优势、受信任水平等,同时衡量网络中个体与他人联系和交流的密集程度,是衡量个体网络位置的重要指标。认为网络中心性是网络中个体处于网络信息交流体系的核心程度。该变量既能够体现个体所处社会网络的联系强度和信息交流频率,:也可以体现个体在网络中位置(与其他个体)的交往情况。

网络位置、知识隐藏动机与员工知识贡献的关系研究

..................


2知识隐藏理论


2.1知识隐藏的内涵

知识隐藏行为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不分享。从两者的定义和特征出发,知识分享指的是拥有有价值信息和资源(知识)的个体主动地、出于自身意愿的向组织其他成员传递信息和资源。因此,分享强调的是自主意愿,主动的贡献知识。隐藏行为则在遇到他人询问时的选择,而在他人未进行主动询问的情况下不分享知识的行为并不包括在内。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两者之间有语意上的对应,但从概念的界定来说并非如此。甚至大多数情况下,分享行为和隐藏行为同时发生,并不存在完全分享或者完全隐藏的发生。

隐藏行为的发生可能有若干种不同的状况,比如个体发出获取知识的请求,然而这些知识属于组织机密,因而对方不能传递知识,拒绝了他的请求;或者对方提供了个体所要的知识,但提供的知识并不完整,只是其中的的一部分;又或者对方明明拥有这种知识,却假装自己并不知道,主动隐藏相关信息。这种种可能的背后都有复杂的情况,也就是说,知识隐藏并不意味着个体主动的欺骗。事实上,在企业知识管理当中,管理者也并不认为员工隐藏知识就是欺骗同事和上级。从某种角度来说,部分知识隐藏行为会对组织产生有利的后果,员工很可能出于组织的需要、维护群体间团结的需要或者保护其他人的利益而选择隐藏相关信息和资源。这种隐藏或出于善意,或是对组织的正常运转起到积极作用。

知识隐藏按照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拖延隐藏、装傻和合理隐藏。拖延隐藏意味着个体向请求这提供错误信息,或者表明同意提供帮助,实际寻找各种理由拖延时间,不愿意真正帮助请求者。装傻指的是面对请求者的询问,个体故意听不懂问题而推脱,不愿意帮助请求者。这两种类型的隐藏行为都具有欺骗性质。合理隐藏则是指由于制度或者涉及他人利益而不能够泄露某些信息,因而个体选择拒绝为请求者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这种隐藏不一定具有欺編性,某种意义上还会起到积极作屈。

.................


3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16

3.1理论模型...........16

3.2研究假设...........16

3.2.1网络位置对知识贡献的影响...........16

3.2.2知识隐藏动机对知识贡献的影响..........19

44研究设计..........21

4.1问卷设计.........21

4.2变量的操作化定义及测量工具.......21

4.2.1知识贡献操作化定义及量表...........21

4.2.2知识隐藏动机操作化定义及量表.........22

5数据分析............25

5.1统计分析方法说明.........25

5.1.1样本分析.........25

5.1.2信度分析..........25

5.1.3效度分析.............25


5数据分析


5.1统计分析方法说明

5.1.1样本分析

祥本分析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对原始调查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进行简单的描述统计。

5.1.2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又称可靠性分析,该分析步骤进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问卷调査结果的可靠程度。信度分析过程是对于所设计问卷的初步检验,是问卷能否进一步处理的前提。利用统计软件进行信度分析的目的是分析量表的内在信度。

5.1.3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也叫有效性分析。顾名思义,就是检验量表调查的数据的准确程度,保证收集数据达到实证研究要求的效果。本文将釆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研究中两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以检验其结构效度。

5.1.4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实证研究当中普遍运用的,通过回归分析可以验证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到相应的规律,这种关系一般通过回归方程得到体现。本文将采用分层回归方式研究网络位置与知识贡献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知识隐藏动机对其的调节效应。

..................


6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SPSS软件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理论模型和假设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这一部分,我们将主要对以上的数据分析做一个详细的总结,归纳本文的研究结果,审视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并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之上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6.1研究结论

关于社会网络对知识共享影响的研究强调了一个基本的困境:大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所形成的网络位置可以提供获得新知识的通道,并且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间的知识共享,但它也有可能会对知识贡献行为产生阻碍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先前的研究成果,同时引入知识隐藏的概念,构建了“位置隐藏动机贡献行为”的理论模型。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基本印证了先前的假设。这一理论模型实际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上文提出的困境。

本文的基本假设是:网络位置的优势给予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会,这种机会一定意义上会促进员工对组织的知识贡献,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网络位置都会引起知识贡献行为,员工的知识隐藏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对这一机会的利用程度。我们因此回答的一个在当前知识共享研究领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网络位置而形成网络优势的员工为何以及怎样设法共享那些有吸引力的知识。

先前对于网络位置与知识分享关系的研究,重点关注知识的获取(或需求)的角度,而忽视了知识贡献(或提供)的方面。尽管知识获取与知识贡献的总体情况非常相似,然而正如我们之前所讨论的,两个维度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比如,员工的知识贡献多是与个体动机相结合的,而知识获取在某些方面只与知识获取能力相关联。本文的研究填补了先前的研究空白,重点讨论了网络位置与知识分享两个维度当中知识贡献的关系,通过数据处理验证了员工的网络位置与员工知识贡献正相关。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