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洁日记摘存》中的陆洁及其电影活动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931 年,联华影业公司成立,他出任联华影业公司二厂的经理、厂长。1946 年,文华影片公司成立,陆洁担任常务董事兼厂长。建国后,他历任联营厂摄影场主任、上海电影制片公司顾问、上海市电影局顾问,为新中国电影发展,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中国电影资料馆于 1962 年将其整理后编印。其中,连续、详细、完整地记录了陆洁从上世纪 20 年代起参与的电影工作,主要是电影制片和管理。记录了从《影戏杂志》— “大中华百合”—“联华”—“文华”的完整过程,不仅是一部个人从影史,也是 1949 年前中国早期电影业发展的真实记录。日记中涉及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电影界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活动,以及一些重要影片的生产过程,并且记载了每年其观看的外国影片目录。《陆洁日记摘存》是把发生影事、处理的电影事务、观察的东西全部记录。不像其他客观性史料,不是他对所经历事件的感受,也不是每天或每周花时间记那些无关紧要的琐事。而是最自然和不加掩饰的珍贵记录。成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历史的第一手材料,也是 1966 年前,中国电影资料馆编印的唯一史料书。日记再现了陆洁从影经历中的身份变迁和角色转换,对研究早期中国电影史、尤其是早期中国电影产业的形成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是中国电影史研究、特别是电影人日常电影活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
电影的历史研究从史料入手,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点到面,才可能发现史料背后的历史真实。1905 年,电影传入中国,从第一部《定军山》在丰泰照相馆诞生至今,中国电影已走过百年风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电影史论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也成立了民国电影研究所。在国内日益火热的民国电影史研究的大环境之中,一般都着重从编剧、导演、演员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电影制片人往往缺乏必要的关注。对于制片人,大多数人都联想成一部影片的出品人、出资人,无需电影专业能力。但其实,制片人要负责整部影片的策划、生产、融资、发行,是整个剧组拍摄的核心。也许对现当代电影界陆洁属于较为陌生的名字,但他在中国早期电影制片业的地位毋庸置疑。这位见证、参与、促成了中国电影史上诸多重大电影活动的电影人,却仅仅在电影史著作当中留下一个名字。选择对陆洁的研究,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
借《陆洁日记摘存》,回顾陆洁与电影为伴的艺术人生,以他为线索追溯中国早期电影的历程。以全新角度见证中国早期电影的点滴,和一个电影人的胸怀。他用短短的岁月创造了中国早期电影独一无二的历史。成就了无数明星的光环,他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与运作中国早期电影,直至今天也没有可以复制的模板。他踏实忠诚的性格,吸引了许多电影人成为了他的合作者,有桑弧、吴性栽、史东山、蔡楚生、杨小仲、欧阳予倩、聂耳等。他协助这些电影人,先后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而他自己只是甘当一位“牵引者”。然而无论如何,中国电影史对这样的人物,是不该忽视、更不能忘却的。希望通过对于陆洁的研究,为中国电影史研究弥补一点空白。
……
第二章 从“高级票友”到“多面手”的尝试(1920-1923)
1894 年陆洁出生于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区),1910 年,刚满 16 岁的他为家境生活所迫到上海打工,后又辗转去新加坡谋生。直到 1918 年才返回上海,并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谋职。基督教青年会是于 1900年创立的一个世界性基督教社会服务团体,“青年会”的夜校定期开设一些培训课程,在当时相当于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在此期间,陆洁积极参加“青年会”开设的英语、会计等课程,他刻苦好学,尤其是英语。“青年会”经常组织放映外国电影,每周六的晚上,陆洁都会准时的出现,并且记录下他所观看的影片,编辑成观影记录。他与好友顾肯夫(当时是律师事务所律师,后成为知名的导演、编剧)也常到新爱伦电影院(江西北路口,1913 年建,1937 年毁于战火)、虹口大戏院(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电影院)等影院观影。
1920 年,对电影产生极大爱好的陆洁加入了由陈寿芝、邵鹏、施彬元集资创办的“中国影戏研究社”。在这个团体里,成员多数是当时上海的高级白领,他们有着高薪的职业以及良好的修养,精通英语又都对电影有着执着的追求。陆洁与顾肯夫在“中国影戏研究社”实际是领袖人物。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多集长片电影大量的输入中国、占据着中国市场,其中是侦探片和滑稽片最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尤其是以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罗克(Harold Lioyd)、麦克斯·林戴(Max Linder)等主演的滑稽影片和宝莲(Pearl White)、格兰丝(Grace Cunard)主演的侦探长片占据着影院放映的绝大多数。1914 年到1921 年期间,侦探片更是达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空前饱和。以美国侦探片在华的放映为例,《申报》中曾评价为“以民国三年至十年,为最盛时期。几乎无家不映,无处无之”。宝莲凭借主演的侦探片成为家喻户晓的女演员,她的《铁手》、《是非圈》、《黑衣盗》、《宝莲从军记》、《宝莲历险记》、《德国大秘密》等影片都是当时最卖座的影片,“凡宝莲所为剧,恒得多数人之欢迎,白幕上电影未明,而观者已满坑满谷矣。”当时陆洁与顾肯夫就是侦探片的忠实观众,《怪侠》、《红手套》等都是他们喜爱的美国侦探影片。
……
20 世纪 20 年代初,各行各业的人才纷纷加入电影业,相较于其他“中国影戏研究社”的成员,陆洁并没有选择盲目的继续拍片,他认为把西方的电影观念带入中国比胶片更重要,所以要从电影文化传播入手,于是选择与顾肯夫一起创办电影杂志。利用《闫瑞生》赚得的资金,1921 年 4 月 1 日,中国最早的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创立,该杂志仅出版了三期(第一期出版于 1921 年 4 月 1 日,第二期于 1922 年 1 月25 日,第三期于 1922 年 5 月 25 日)。陆洁日记中提到“肯夫创刊《影戏杂志》,约我合编,两人分工,顾编撰述部分,我编翻译部分,另约光宇主美术。”由此可见,陆洁在《影戏杂志》中担任编辑和翻译的工作,并协助顾肯夫共同合编。同时陆洁也是其主要撰稿人之一,曾第一期署名陆洁父、第二期署名不浊、三三。他的文章多以介绍外国影坛消息和外国电影剧情,并且“由此创译并统一了甚多电影中之名词和术语。”
陆洁创设的“导演”、“明星”、“活动画”、“电影本事”等一系列电影专业术语,规范并统一了电影理论刊物的完整范式。《影戏杂志》当时主要撰稿人大多是名编剧、大导演和知名报人,其中有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中的郑正秋、周剑云和顾肯夫、徐欣夫、王柏荫、冯心造、裴君健、陈寿芝.刘豁公、凤昔醉等。他们是中国早期的电影理论家,,在他们的文章中,就沿用了陆洁所翻译的名词。如王柏荫的《对商务印书馆摄制片的评论和意见》、顾肯夫的《戏剧源流考》等都就运用了“导演”一词。虽然《影戏杂志》仅出版三期,但其地位不可替代。陆洁自然是首功之人 。
……
第一节、集编、导于一身 ................................................................. 6
第二节、《美人计》:逐渐成熟的制片探索 .................................................. 8
第四章 “联华”影业时期的陆洁(1931-1937) .............................................. 10
第一节、“联华”影业成立概况 ........................................................... 10
第二节、制片人身份的确立 .............................................................. 11
第三节、“联华”影业的成与败 ........................................................... 12
第五章 “文华”影业时期的陆洁(1946-1949) .............................................. 16
第一节、建国前“文华影业”概况 ........................................................ 16
第二节、高效的商业运作 ................................................................ 16
第三节、遗憾转身:对陆洁隐退的原因分析 ................................................ 18
……
第五章 “文华”影业时期的陆洁(1946-1949)
关于“联华”内部构成,根据《陆洁日记摘存》与《联华年鉴 1934-1935》上的《联华大事件》,得如下图表:
战后电影市场也较战前进一步扩大,“与战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的 30 年代中期(1933-1936年)比较,当时上海电影观众总人数年均为 936 万人,日均约为 2.56 万人,上座率平均约为 20%左右,与战前相比,战后上海电影业的发展,尤其是电影市场的扩大,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战后中国电影的制作业出现新的局面,国民党借着接收上海的伪电影企业的机会,一度霸占战前“联华”的徐家汇摄影场、艺华摄影场,企图建立对电影事业和生产的垄断。另一方面,国民党成立了“中央电影服务处”进一步垄断电影发行。国产影片岌岌可危,此时,以美国电影为主的西方影片大量的涌入中国,一时间,占领了国内的电影市场。陆洁在日记里对于这一现状描述为“上海人要拍戏而无棚地,占有棚地者却不拍戏,于是戏院所映者全属外国片矣。”在国产电影出现空前危机下,进步的电影工作者团结一致,民营电影公司纷纷建立为进步电影占领阵地。“昆仑”、“文华”、“中电”、“国泰”、“华光”等电影公司相继建立,据统计,抗战后到建国前国产电影就约有二百部。文华影片公司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民营公司之一。
相较于同时期其他民营电影公司,“文华”不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这使文华影业出品的电影大多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采。出品的影片大多以 “在相对平和、温馨的场景中表现存在的矛盾、人性的尴尬与现实的无奈,进一步拓展中国电影的古典美学蕴涵和人文主义关怀视野,为中国电影的美学追求和文化探索贡献了不可多得的经验和教训” 1947—1949 年,文华共摄制了《不了情》、《假凤虚凰》、《太太万岁》、《艳阳天》、《小城之春》、《表》、《哀乐中年》等优秀作品。《小城之春》更是被称作是有“百年电影之首”的影片,这部影片是现实主义题材,但是却有着强烈的浪漫情怀。论经典,“文华”另一位导演桑弧与张爱玲合作的第一部影片《不了情》也同样备受追捧。这部影片是“文华”成立后的第一部影片,影片讲诉一个中年企业家夏宗豫钟情于一个为女儿补习的卑微贫寒的女教师家茵,并且为了她决定要与长住乡下的太太离婚,经过理智与情感的挣扎,家茵不忍破坏其家庭,决定离开到外地教书。
……
结论
当我们回首 1920-1949 年的陆洁时,无疑他是一个“多面手”、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位勇敢在制片领域的探索者。他的电影生涯虽然只有 29 年,但在这 29 年却激情燃烧,充满了开创性的尝试。他在早期商业电影尝试、电影专业语汇创立电影报刊出版、电影合作制片等多方面的可贵探索与努力,都给中国电影人以有益的启示。尽管他的遗憾退出给人留下谜团,甚至逐渐被人淡忘。但陆洁对早期中国电影的贡献,他不断的探索足迹仍长久地留在中国电影发展史册之中,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