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明夷待访录》词频统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04-24 11:59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省余姚县黄竹浦人。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即公元 1610 年,卒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即公元 1695 年。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是“东林七君子”黄尊素的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少年时期的黄宗羲,就怀有忧国忧民、改革弊政的志向,同时参加了明末反对阉党专权的政治斗争;接下来,他又投入到反清复明的斗争之中。抗清斗争失败后,黄宗羲积极从事学术研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批判君主专制的巨著《明夷待访录》、系统总结和叙述明代汉族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眀儒学案》、明代文献集《明文案》(原称《明文海》)是《四库全书》收录了万页以上的 31 部著作之一。黄宗羲还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在浙东一带进行讲学,创立了以经世致用而闻名的清代浙东学派。 
《明夷待访录》一书是黄宗羲于康熙元年(1662 年)开始动笔,次年(1663年)完成的一部政治代表作。此书最初的书名叫《待访录》,郑性在刊刻此书时,根据黄宗羲所写的类似题辞的文字中的讲法,即“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岂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遂秘其言也”,故加“明夷”二字①。“明夷”是《周易》第三十六卦,下离上坤,利艰贞②。卦辞“利艰贞”,强调在艰难中维护正道,在“自晦”中期待着转衰为盛,重见光明。《周易正义》说:“此卦日入地中,‘明夷’之象,施之于人事,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其明智,亦‘明夷’之义也。”这一卦以“明入地中”为喻,表明了政治昏暗、光明泯灭之世道的情况,以及“君子”们自晦其名,守正不移的品德。

明末清初之际的反理学思潮对宋明理学进行的反思和批判,为我国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这股反理学的思潮还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然而这种进步的思想虽然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需求,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但只是着眼于揭露现实的黑暗,并没有上升到对整个封建制度的批判,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不等同于资产姐姐民主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并不是对儒学的否定,而是对儒学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成分进行改造,是一种批判继承,它们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于《明夷待访录》的研究大都关注翻译、注解等内容,并没有形成专门化的研究,也没有相关论文和著作。《明夷待访录》比较出名的英文译本是由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同时也是海外研究中国思想的著名学者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1919—)所翻译的,其英译本为《Waiting for the Dawn:A Plan for the Princ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4)。 
《明夷待访录》在清末之前流传并不广泛,甚至一度成为清政府的禁书。在近代史上,它一度成为新型的政治理念的宣传品。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革命家孙中山、陈天华,乃至清朝大臣张之洞,近代著名的政治人物蒋介石,都对这部书赞扬有加。国内的学者对于这部书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对 1994——2013 年这二十年的学术期刊文献借助 Excel 和 Ucinet 软件进行关于文献增长、关键词等变量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类,以此得出近二十年来《明夷待访录》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本文的文献计量全部数据来源于 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文献的时间限定为 1994 年——2013 年,将有用信息在 CNKI 上以 Excel 导出,获得原始数据;然后把来自不同文献源或同一文献源的重复文献排除掉;最后利用 Excel“分列”的功能将所需项目分离出来同时新建数据库作为本文的基础数据来根据不同分析项目进行分析。

在进行该项研究时,本文作者在 CNKI 上进行文献高级检索,主题为“明夷待访录”,分别以论文数量逐年分布和论文数量逐年累积用 EXCEL 制作出图 1 和图 2。 

《明夷待访录》词频统计与分析

……


第二章 《明夷待访录》词频统计 


第一节 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
 将《明夷待访录》全书进行统计,是在统计前先去除每一章的标题,如“原君”“原臣”等,同时只针对全书的正文即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上、下)、建都、方镇、田制(一、二、三)、兵制(一、二、三)、财计(一、二、三)、胥吏、奄宦(上、下)一共十三章的文本内容进行词(字)频统计。 
词(字)频是词(字)在选定语料中出现的次数或者是出现次数与全文词(字)数的比值,因此,在本文对《明夷待访录》词频统计中,某词词频高就说明该词出现的次数多,反之,词频低也就说明该词出现的次数少。由于《明夷待访录》词(字)量大,为便于作者进行统计,在全体数据中将词频样本中出现次数在50 次以上的词定为高频词,出现频数为 49——11 的定为中频词,出现频数为 10次以下的为低频词。
在本书全文 18879 个字中共有不重复的字(按之前的定义也可称为“词”)1618 个,由以上频段分出高频词 68 个,中频词 276 个,低频词 1274 个。虽然低频词数量众多,由表 3 可以看出《明夷待访录》全书 68 个高频词频数达到 9105,中频词频数为 5859,低频词频数为 3925。因此,从词量上看,高频词和中频词在《明夷待访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在文言文中,虚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完成句子结构,其本身并无实际意义。因此得出统计结果后,应去除对主要思想分析影响不大的文言虚词。由于《明夷待访录》全书字数多,本文只是粗略地将不重复的 1618 个字进行分组,由于分组的数量差异较大,文中文言虚词众多,如“之”在全书中共出现 1198次,“不”在全书中共出现 436 次,“以”在全书中出现 380 次等等。虽然这些词出现次数众多,在这里不做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明夷待访录》全书中出现次数较多的重要实词(主要集中在高频词和中频词)进行分析。 

……


第二节 《明夷待访录》主要词(字)逐字索引 

《明夷待访录》词频统计与分析

《明夷待访录》词频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基于词频统计的《明夷待访录》思想分析.................48
第一节 儒家“天下观”...................................48
一、“天下为主,君为客”................................48
二、立“天下之法”......................................50
第二节 君臣关系.........................................52
一、“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52
二、加强权力制衡,保障君臣平等..........................54

第三节 公私观...........................................56

……


第三章 基于词频统计的《明夷待访录》思想分析


第一节 儒家“天下观”
纵观全文的词频统计及逐字索引所统计出的数据显示,如“天”频数为 166,“下”频数为 171,“天”、“下”两词(字)共同出现的频数为 123,可见黄宗羲在著述过程中着眼于整个社会所出现的问题,其中“天下”一词在一些语句中相当于“国家”一词的含义。从国家治理方面引申出的“君臣关系”、“治法”、“治人”等词也都体现着黄宗羲思想的重要方面。《明夷待访录》各重要实词及其相互关系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首先是与“天下”有关的,如天、下、子、民、法等;其次是与“君臣”关系有关的,如君、臣、官、宰、相、士、吏等;再次是与“私利”相关的,如私、利、田等。这些词看似自成体系,却又彼此相连,,形成黄宗羲思想最鲜明的特征,下面将分别论述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的这些内容。 
“天”是《明夷待访录》中出现最多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词之一,“天”字在全书中共出现了 166 次,在以“天”的逐字索引为基础的研究中,“天”“下”两字共同出现的次数最多,共出现了 123 次,而且遍布全书,几乎每一章的内容里都会出现“天下”两字;其次是“天”“子”两字共同出现了 30 次,主要出现在《置相》、《学校》两章;还有就是“天”“地”两字共同出现了 2 次,均出现在《原君》一章中。此外,在第二章列出的全书中“天”字所在语句里,“人”出现了 23 次、“君”出现 5 次、“民”出现 11 次。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形成关于“天”、“天下”、“君”与“人”、“民”的二维关系,而纵观全书,“天下”多数情况下表示国家、社会之意,也就是说黄宗羲在整部《明夷待访录》中探讨的是关于国家方面的话题,由“国家”的概念引入治理国家的人即“天子”(“君”),还有作为管理对象的“民”,进而阐述自己关于国家建设各方面的看法和建议,而“天下”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尽管“天”的含义复杂,但基本可以归结为自然之天与主宰之天,而且,自然之天与主宰之天只是一个天,不能割裂;自然之天是从天的物质载体方面而言,主宰之天是从天的精神内容方面而言,离开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其为天12。作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对于“天”的看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故而应当“事天如事父”,祭天是王者执子礼、敬天父、尽孝道的表现和义务。(2)报答天孕育万物的生生功德,祭天是返本报始的感恩、钦崇之情的礼仪化表达。(3)强调对天道的顺应和效法。顺天和法天的原则说明古人眼中的“天”并不是纯碎的自然规律,而是带有某种神圣的意味13。而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仅次于天的主宰者,因此,皇帝被称为“天子”,皇帝的权力是天赋予的,即“君权神授”,这一观点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成为历代统治者强调其权力合法性的重要论据。

……


结论


《明夷待访录》十三章的内容,从君主、置相、治法、取士到财赋、奄宦共谈了十三个问题。在明末出现的君主滥权、财政破坏、兵制废弛、宦官专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黄宗羲的这些观点,在当时的时代来说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不仅得到了同时代的顾炎武等人的高度评价,而且在几百年之后的晚清时代仍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清末民初的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都以《明夷待访录》为其思想渊源间接宣传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并将黄宗羲与卢梭相提并论。然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所提出的各种制度和政策都是对于封建制度的内部改良,而不是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并且期待用各种制度来确保当皇帝昏庸无能时,国家机器仍能正常运转。在这点上,黄宗羲的思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思想。还有就是在其思想中的重设宰相及学校议政的限制君主专权的设想在君权高度集中的明清时代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再有就是立法权仍旧掌握在君主手中,没有完全摆脱“贤人治国”的人治观念。 
将词频统计法引入到对古代经典文献的研究中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就像是在医学体系中,西方医学以各种仪器检查的数据结果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而中医理论则在观察人体特征及医生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对于某些疾病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既治“标”又治“本”。因此,把以数据统计为基础的词频统计方法运用到古代经典文献的研究中,不仅对于某些理论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也有助于提出新的理论。 

目前,由于汉语词义表达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现阶段仍然没有出现成熟的中文词汇分词软件对中文文献进行分析,因此,笔者还是希望能够出现这类软件工具,便于图书情报工作者对文献检索和分析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0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0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b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