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创新发展研究——以《南方都市报》评论版与腾讯《今日话题》为比较对象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994 年 4 月 20 日,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已经 21 年。我国互联网起步晚于发达国家,却以发展迅猛的势头跻身世界互联网发展前列,网民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互联网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这其中也包括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传播活动。最近 10年,是中国传媒产业迅速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时期,2014 年 4 月 19 日发布的中国传媒产业报告显示,电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媒体成为传媒产业增长的主要支柱。互联网用户数量逐年上升,用户质量趋向高端,知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用户对于媒介产品的选择也更为稳定,因此也促进了分众市场的形成。
据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年 2 月发布的第 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 5.57 亿,较 2013 年底增加 5672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 2013 年的 81.0%提升至 85.8%;平板电脑上网使用率达到 34.8%;与此同时,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继续增高,71.9%的视频用户选择用手机收看视频,其次才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使用率为71.2%,手机成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第一终端。可见,随着互联网技术、3G及 4G 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已全面进入高速发展期,正逐渐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信息革命的主要力量,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正因如此,腾讯 CEO 马化腾也在 2015 年 3 月两会期间,也提出“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移动智能设备、移动互联网应用(App)等,因其便捷性、高覆盖率和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在中国社会迅速扩张与渗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不仅重新规划人们的时间,甚至重新整合了社会资源,塑造出比 PC 互联网时代更为无孔不入的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重心也由“广泛”向“深入”切换,推动着整个社会媒介化进程,媒介平民化程度加深。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媒体在各种不同平台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伴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与其在各方面的竞争全面展开,从内容资源到广告客户,从新闻报道到舆论监督,等等,可谓狼烟四起,如火如荼。
.........................
1.2. 文献综述
不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媒体上,新闻评论都是最能够体现媒体立场、展现其新闻风格特性、以及价值观等的一种特殊产品。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新闻评论的研究一直从未中断。在这些已有的文献资料中,与传统媒体评论相关的专著及论文相对较多(因其发展时间较长也更为成熟),虽然基本是以报纸、广播、电视等单一的媒体评论为主要研究对象,但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本文探究新闻评论的发展与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思路启发。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众信息传播的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评论也在不同媒介平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近年来关于互联网媒体新闻评论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并趋向多元。
通过对相关书籍、期刊、文献的搜索阅读发现,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同平台的新闻评论的研究,之前的学者主要将目光集中在对传统媒体的个案研究及对比上;而由于国内互联网新闻评论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不平衡,专门针对其的研究较少,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网络新闻评论以及网络新闻专题上,将不同平台新闻评论置于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的趋于无,将传统媒体的评论与移动终端的新闻评论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也较少。
与此同时,在关于互联网新闻评论的研究中,缺乏系统化且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研究,许多研究只是运用单一的理论对个案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将网络新闻评论放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大环境下的系统化研究基本没有,对于网络媒体的新闻评论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相互融合也少有涉及。
..................
2.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评论发展创新
2.1.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发展概述
2.1.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2013 年 8 月,北京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移动互联网成为当年大会的热词。时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彭波在大会的开幕式上提出,中国已经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社会发展。在那一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 6 亿,其中手机及平板网民占比 80%以上,移动互联网几乎已经全面覆盖中国人的生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覆盖与升级,中国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基本已经是 PC 端加移动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1 到 2013 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经过了发展最迅速的 3 年,在智能移动设备及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移动终端的网络渗透率不断上升。如果说 2013 年前的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仍处在“观点的普及与深入”的积累阶段,那么2013到2014年的中国已经实现了移动互联网在使用上的全面覆盖和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全民时代,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网络信息平台迅速地从 PC 端向移动端迁移,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与使用习惯不断向移动智能终端转移,手机和平板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移动媒体。
2.1.2.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环境特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变革,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成熟与普及,让移动上网逐步取代固定上网,加速媒介形式与形态的转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新闻传播带来如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1)受众阅读方式和习惯改变,对媒介依赖越来越强
信息爆炸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显著的后现代性,给予快速社会的人们“浅阅读”及“浅思考”的影响,对于较为年轻的受众而言,长篇累牍的报道、评论难以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而如果说之前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让受众变得不再能够思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是刺激受众不断地去“浅阅读”,随时随地接收及生产碎片化的信息、内容。
随着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而兴起的还有移动互联网应用,移动终端加剧了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依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 App 不仅塑造了新的媒介环境,同时也塑造着存在于该环境中的人们。2014 年初,笔者曾就都市人对移动 App 的依赖性进行过小范围的实证研究,研究中不仅发现受访者对于移动设备的依赖程度较高,并且个人的焦虑程度与他们对 App 的依赖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人们对移动媒体形成的媒介依赖与社会目前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
就社会体系来说,社会的变动越是剧烈,对人造成的不确定感也越强,人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也就越深、人们期望通过掌握新的技术、掌控所有新的媒介、实时获取所有的信息来减轻这种社会生活中的“未知”与“不确定”,从而获得安全感。
.....................
2.2. 网络新闻评论的产生与新闻评论的创新
2.2.1. 网络新闻评论的产生及其影响
新闻评论起源于古代的论说文,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历史。经由报刊政论的酝酿,到时评的出现。时评的出现与普及同时伴随着“编者按”广泛而灵活的使用,这时的新闻评论开始从报刊政论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运用的新闻体裁,距今已有近 90 年的历程。过程中历经沿革和创新,最终成为发展成熟的新闻评论。这 90 年间,新闻评论从报刊延伸到广播、电视,如今已经发展到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
1995 年 5 月 17 日,中国邮电部宣布向公众开放互联网服务。新传播技术带来传播理论的革命,也影响了新闻传播的格局。互联网不仅仅带来传播手段的变化,更带来新闻生产方式和传播理念的变化。而现今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媒体特别是移动终端来获取新闻信息和媒体观点,网络新闻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力量。
着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及发展,“新闻”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赵振宇教授根据目前的中国现实及媒体的发展情况,曾经对新闻重新进行了界定:即“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事实及意义的信息传播”,这其实也是隐含地表达了“任何客观的新闻报道都裹挟着观点”。由此,新闻定义也出现了两种论说,即“事实信息论”和“事实+评论论”。本文在此提出这两个论说的目的不在于做出界定,而是试图说明,新闻媒介的不断发展,会不断推动着“观点”与“意义”在新闻载体之中的不断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是“评论员”。在网民参与评论和意见发表的同时,新闻评论在互联网媒体上的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新闻评论诞生于互联网时代,带有互联网时代的特殊属性,是对传统新闻评论的继承和发展。互联网新闻评论从发展之初照搬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内容的模式,逐渐朝原创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的各个平台上迸发了其自身新的生命力。
移动互联网的虚拟性、移动性、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个性化等特征,使得网络新闻评论成为比传统新闻评论更为开放、意见表达更为多元和自由的媒介评论形式。在这 10 多年来的发展之中,这一新类型的评论给中国新闻评论整体生态格局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
3. 《南方都市报》评论版与腾讯《今日话题》的比较分析...................20
3.1. 《南方都市报》评论版发展概况述略....................20
3.2. 腾讯《今日话题》栏目现状概述......................25
3.3. 《南方都市报》评论版与《今日话题》宏观比较分析...............28
3.4. 《南方都市报》评论版与《今日话题》个案比较分析.............36
4. 新语境下新闻评论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41
4.1. 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优势地位动摇..........................41
4.2. 媒体评论权威性受到挑战...............................41
4.3. 竞争激烈导致媒体品牌内容同质化严重..........................43
4.4. 新语境下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策略..........................43
5. 新闻评论未来发展趋势及路径选择管窥................45
5.1. 传统媒体拥抱变化,坚守新闻评论价值......................45
5.2. 互联网新闻评论内容与形式不断突破创新.....................47
5.3. 优势互补,打造分众市场........................49
5. 新闻评论未来发展趋势及路径选择管窥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新闻评论在新的传播语境中,其发展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新趋势:第一,评论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传播高质量意见信息成为媒体追求的目标;第二,评论功能由混沌向清晰转变,目标受众进一步细化,评论作者更加职业、专业和大众、多元两种趋势并行不悖;第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独家评论的地位愈益凸显,视角独特、见解独到的评论将倍受重视,并在反映和影响舆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该文发表于 2012 年底,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而距今不过短短 2 年,现实社会生活已经被移动互联网全面覆盖和改变,新闻评论的发展变化也将会呈现出新的格局与新趋势。
5.1. 传统媒体拥抱变化,坚守新闻评论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定会不断积极寻求转型,在摸索之中寻找适合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传统媒体的大举转型体现出对整体传播形势变化的焦虑,这种焦虑从好的方面来说能够推动传统媒体的创新转型,从另一方面来说却有可能导致操之过急,影响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整体质量。但总体而言,传统媒体都将会积极应对传播环境变化所引发的新形势,坚守新闻价值,实现长远发展。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1. 时效性与权威性兼备
新闻评论从前地位显赫,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媒体空前重视其时效性,其关注的都是新近发生事件、现象或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时效性的重要程度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更为重要是新闻评论观点的深度与权威。新闻评论中是否能够提出真知灼见,是否能够展现自己的品牌力量,是否能够阐明事实廓清大义,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媒体评论是否能够引领大众舆论、树立媒体影响力十分关键。
.......................
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仍旧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特殊现实,共同影响着新闻评论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海量、言论过剩的时代,平庸的言论,无助于媒体品牌的树立与提升;尤其是在“众声喧哗”的现实语境下,,缺乏原创性、没有独到见解和鲜明个性的言论,会让媒体消失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
新语境中优质言论对于媒体的重要性,仍然是不言而喻的。
现代社会所充斥的“不确定感与无助感”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影响和改变着新闻传播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而新闻评论在此环境背景下的转型与创新,也折射了媒体在新的传播语境中不断披荆斩棘、超越自我,苦苦寻求可持续发展之途的各种探索。
随着公民媒介素养不断提高,受众对于新闻评论内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传统媒体代表主流价值观的舆论引导,受众也更愿意听到针对新闻事件及社会问题的具体意见,特别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权威人士等的更为专业化的观点和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移动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预示着世界正在朝“同一个入口”进发的必然趋势。传播技术的革新永无止境,信息传播环境的改变也必然如影随形。然而,人类对新的观点见解等意见信息的需求是永恒存在的,因而在不断变换的媒介环境下,不同形态媒体如何确定自身的存在价值,在信息海洋包括各种意见观点等信息冲击下的受众如何保持清醒,是更令人深思的问题。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评论注定还要经历更深刻的变革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0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