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兵团城镇化路径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对于我国来说,现阶段正处于“三化”发展较为重要的时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及实施为城镇化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时代。制定与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一直是我国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在主体功能区指导下开展城镇化建设更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城镇化对于人类来说,不仅能够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将城镇化的建设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即,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决定了区域城镇的主体功能,从而对该区域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义,也使该区域的城镇化路径有别于其他区域。最重要的是,城镇化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发展的过程都离不开人口、土地、产业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但是,之所以不同区域内城镇化所表现出的结果存在差异,是因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各种要素会因市场的加入而最终表现出不同的结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城镇化理论进行新的探索。而且这种“同质性”的规律会因为区域资源环境能够承受的力度不同而造成城镇化的路径出现差异。兵团的城镇化一直有其独特的意义,即:推进兵团城镇化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壮大兵团,发挥兵团作用,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正确处理“屯垦和戍边、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关系,发挥兵团“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作用的内在要求;是兵团所承担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增强兵团维稳戍边能力,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完善新疆城镇体系,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及实施,一方面可以在全新理论视角下指导兵团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兵团城镇化建设开辟一条具有科学依据的,适宜新形势的发展路径。除此之外,结合兵团实际状况引入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通过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城镇化之路进行深入剖析,还可以在理论上为区域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1.2 研究意义
伴随着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城镇化的建设也不断的加快了步伐。在建设途中,也出现了与工业化发展初期同样的困境。即,城镇化所面临的窘境来自于,城镇化建设所需的资源市场的失灵、人口城镇化角色转化所需的巨大成本以及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等等。在这样的几重“压力”下,无论是城市内部还是带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都无法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这些困难。此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出台,为城镇化建设带来了全新的理论指导,为其提供了一条有效地发展之路。城镇化建设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还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持,所以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取舍,使二者趋于平衡就成为了人类进行城镇化面对的最重要的课题。在我国目前土地粗放式的利用阶段,尤其是对于承担屯垦戍边重要使命的生产建设兵团来说,主体功能区划对兵团推进城镇化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效。所以,利用主体功能区的视角来开展对城镇化进程的研究,对于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说,不仅能够提供理论借鉴,还能够对实践进行指导。
........
第 2 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城镇化体现的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走向文明走向进步。城镇化的过程在时间上所体现的是一个时间阶段,在空间上所体现的是人口与要素的集聚。所以,城镇化的过程应该是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转变的过程。故,单纯的从人口集聚出发是不能全面的反映城镇化的过程的。如,地理学者在研究人地关系时,将城镇化的空间变化过程作为强调的重点,并且在此过程中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也进行空间分布上规律的探讨。故,城镇化应该是包含各项转变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即,人口与土地以及生活方式均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化;人口不断的向中心地集聚。经过这一系列的转化,最终结果表现为城镇人口所占的比率逐年增多,城镇文化逐渐向每一个角度渗透。从字面含义来理解是指到达目的地的路线或比喻办事的方法、门路。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路径会使最终所产生的结果不同。但是,即便是选择相同的路径,也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导致获得不同的结果。对于城镇化而言,其路径也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广义的城镇化路径涉及的是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方向,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采用的战略,发展的速度,最终实现的具体途径以及可以辅助其行进的相关政策。而狭义的城镇化路径是指实现城镇化的最终方式,或是推动城镇化发展所采用的具体的战略措施及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化路径会因国家或地区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条件而有不同的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城镇化路径会受到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城镇化路径的选择并非只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简单定位问题,而是涉及到诸多条件的综合考虑①。
.........
2.2 研究的基础理论
人地关系是自人类起源以来就客观存在的关系⑤,是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简称⑥。人地关系的定义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在这其中既体现了自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制约,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在主体功能区系统和城镇化系统中,人地关系,是通过“人”和“地”之间的互动反馈,来影响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人地关系”理论是二者最本质的理论基础之一。长此以往,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会不断的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利用和改造,而此时的自然环境也会因人类的这种行为不断的被扩大及深化,连地理面貌也有所改变;与此同时,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而逐渐形成了地域间的差异和其独特的地域特点,而这种特征会因时间的积累逐步的出现差异最终形成独特的分布规律。人地关系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洗礼,并在这期间,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理论最初的形式是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①、接着是可能论(Possibilism)、其次是或然论(Probabilism)、人类生态学观点(Ecological Anthropology)直到人类决定论(Human Determinism)。而在中国,人地关系起源于神怪论和“天命论”的观点②,此时,“人定胜天,天定胜人”的观点是“人地关系”理论最直接的体现。在经历了这种思想的洗礼之后,逐渐形成了较为简单明了的人地关系思想。但是在西方,最初的较为著名的人地关系源自于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一个古希腊地理学家,他的思想观点主要在于,他认为“地球是人类的家乡③。
........
第 3 章 兵团城镇化问题透视.....32
3.1 兵团城镇化特征分析.....32
3.2 兵团城镇化发展的条件........33
3.3 兵团城镇化发展现状.....39
3.4 兵团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41
3.5 兵团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剖析..........47
第 4 章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兵团城镇发展定位.....50
4.1 国家层面上兵团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50
4.2 自治区层面上新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 .......52
4.3 兵团层面上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52
4.4 兵团主体功能区划分基础....53
4.5 兵团主体功能区的具体划分.......59
4.6 基于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兵团城镇化发展方向 ......774
第 5 章 重点开发区城镇化路径的现实选择.........80
5.1 重点开发区城镇空间结构....80
5.2 重点开发区经济环境分析....80
5.3 重点开发区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动力机制........80
5.4 重点开发区城镇化路径选择的总体构想........82
5.5 重点开发区城镇化路径具体设计......84
第 7 章 基于主体功能区兵团城镇化的政策及制度支持
7.1 产业政策
对于兵团来说,虽然其城镇化担负着“屯垦戍边”的职能,但是并非不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对于其城镇化路径来说,产业支撑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而且,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也明确提出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中,尤以工业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最大。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中,第三产业也相继有所发展,成为了城镇化的后续动力。它不仅能够辅助城镇完善人口的集聚,为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帮助城镇聚集资金,拉动那些进入城市的群众的消费,为城镇化的建设贡献资金支持。兵团城镇化进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产业支撑必须要处理好“推力”和“拉力”的作用,例如,在重点开发区,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是吸引限制开发区职工转移的主要拉力,而限制开发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则是职工转移至重点开发区的主要推力。所以,对于兵团城镇化来说,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是其产业支撑的主要机制。
........
结论
针对主体功能区的制定和划分,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关系非常紧密,在不同的经济时期,主体功能区区域内的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同时还会受到生态环境方面的约束,,这就使得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区位来制定相应的经济策略来加以引导。城镇作为主体功能区的核心部分,与外部功能区域的主体功能相一致。城镇作为核心部分,其主体功能要符合外部区域的主体功能,由于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导致不同主体功能的区域在其城镇化的过程中会出现选择上的不同,进而对推动城镇化进程产生影响。城镇化推进的动力是市场导向与政府导向双重作用的结果。城镇是随着人类聚居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使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的区域,城镇化趋势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出现的载体,这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对于区域经济开发程度不断加深,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开发模式,相对稳定的空间格局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地区间的差距逐渐增大,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而形成严重的浪费,生态环境指标频亮红灯,使市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调节作用失灵,进而必须要进行政府干预。主体功能区划思想主要就是根据国土空间的布局,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国土空间区位进行定位,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对开发实施强制节制,按照国家制定对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合理开发,由此将引发城镇化动力机制发生变化,传统为了谋求经济利益而形成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导向性逐渐分散并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关系到人们生存的生态导向,若要完成这种由市场利益向生态环境的转型,就必须要强化政府的导向性,进而受到市场导向与政府导向的双重作用。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1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