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隧道工程的监测及结果分析Monitoring and Results Analysis of Tunnel Engine

发布时间:2016-05-18 05:32

隧道工程的监测及结果分析Monitoring and Results Analysis of Tunnel Engineering


摘 要:通过对河南某隧道工程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和地表下沉量测等进行现场实时动态检测,获得了隧道拱顶下沉量测、周边位移量和地表下沉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对该隧道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完善隧道设计与正确地指导施工,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隧道工程;拱顶沉降 ;周边收敛;地表沉降 


Abstract:Through to the Henan tunnel engineering and observation hole, peripher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measurement of subsidence of arch roof and surface subsidence measurement on-site real-time dynamic testing, obtained a tunnel vault subsidence measurement, peripheral displacement and the surface subsidence curves, and the tunnel monitoring results were analyzed, thus improving the tunnel design and correctly guide the construction, ensure the safety and economy of the tunnel engineering.

Key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Arch settlement; Perimeter convergence;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0 引言


由于隧道可以缩短里程、保护环境、改善线形、改善公路通车条件,因此,现代高速公路,遇到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大都采用隧道建筑。而隧道是建筑在地下的隐蔽工程,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许多潜在、无法预知的地质因素,例如多变的地质条件、破碎带、断层、岩溶、富水岩层等等,稍有不甚,就会造成塌方、沉陷、突泥涌水、支护结构变形、人员和设备伤害等等,进而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形象。       因此,必须加强隧道的监控量测与质量控制工作,依靠现场实时监控量测工作来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防止潜在地质灾害险情、确保合理的施工措施,加强质量控制,进而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风险,促使施工技术更趋科学合理。

1 工程概况
2 测点的布设

3 监测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据监测数据结果和现场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该隧道围岩开挖后原始状态稳定性总体较差,洞内拱部围岩稳定性较差,围岩初期变形量相对偏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短进尺、强支护、早成环、勤量测,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通过该隧道的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地表沉降等现场监测结果及分析显示,,隧道的围岩经过初期支护后, 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位移和沉降量均在规定范围以内,说明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地表沉降等是影响隧道稳定的重要因素,只有掌握这些数据才能合理地控制围岩的变形,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降低结构的支护刚度,优化结构的受力状态,对支护状态进行监测,判断支护结构的合理性,优化设计参数,保证施工安全。因此隧道施工中的实时监控量测工作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应得以重视并加强


参考文献:


[1] 胡时友,姜昭群.《围岩监控量测技术在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1994(2):16-18

[2] 张项铎,张正禄.隧道工程测量[M].测绘出版社,1998: 38-76.
[3] 吕康成.《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 李晓红著.《隧道新奥法及其量测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2
[5] 刘启忠,毛根强.《浅谈隧道初期支护施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12-13

[6]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

隧道工程的监测及结果分析Monitoring and Results Analysis of Tunnel Engine

如需更多论文代写 可以扫一扫哦




本文编号:46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6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0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