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物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24 08:14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物流业将各经济部门有机连接在一起,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产业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猛,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 197.8 万亿元,相较 2004 年的 38.4 万亿元,增长超过 5 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0%,当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 3.9 万亿元。

我国物流业因长期处于“价低利薄”的发展境地,面临艰巨的发展挑战,急需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显示,2014 年中国物流服务价格和主营业务利润双降,行业平均利润率被压缩在 2%~5%之间,“高成本、低收益”特征明显。2014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 9.7 万亿元,占 GDP 比重高达 17.0%。物流成本高昂但是盈利空间在逐年收窄,全社会物流企业收入增速远低于物流费用增速,2013 年社会物流总收入仅相当于社会物流总费用的70.5%。因为一直以来物流成本和效益的不对称发展,物流企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同时传统的仓储运输费用在物流企业利润来源构成中高居不下,但其已逐渐丧失利润挖掘空间,物流企业急需拓展新的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统计,在物流业务巨大的增量中,,来自中小企业的贡献值占近八成。但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广泛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3 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 29.4%,同其创造的 GDP、吸纳就业人口和上缴利税相比,落差巨大。主要在于现代企业实行的大多是“轻资产、重产品”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在方便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道路。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金融物流服务,能有效的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因为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管理仓储库存和装卸运输业务,实时掌握着客户的动态资产,有效地降低了道德风险,同时与客户和金融机构长期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降低了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

因此,本文将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物流业务的盈利模式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1.2 研究目的

运输、仓储和装卸等传统业务的利润已经被摊薄,物流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第三方物流企业(3PL)面临寻找增值业务的迫切要求,拓宽企业生存的有利空间。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主动转变自身角色,携手商业银行,服务于中小微企业,满足其融资需求,既是提升我国经济活力的“催化剂”,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利剑”。

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成熟的金融物流业务模式,分析典型案例,理论指导实践,一方面有助于改造传统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传统 3PL 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服务一方经济,为物流企业辐射和服务的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然而任何有利润空间的业务,都必然潜藏着各种现实的风险,通过文献梳理和典型案例分析,找出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有利于深化中小微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三方的可持续合作,实现三方“共赢”,希望能为物流企业发展金融物流业务提供借鉴。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回顾


2.1 金融物流相关理论

2.1.1 金融物流

金融物流是将金融和物流结合在一起的复合业务概念,是包含了金融服务的物流服务。关于金融物流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上的金融物流是指物流企业通过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的协调物流领域涉及的资金活动,从而提高客户的资本运作效率和供应链整体绩效水平。狭义层面上的金融物流是指物流企业利用各种信用工具为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提供集融资、资产处理、监管、评估等服务为一体的金融服务,最终使各方都受益,使资金流能够有效快速的运转。

2.1.2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契约理论的重要发展,这里的委托代理是指行为主体根据特定的契约,雇佣或指定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另一些行为主体一定的权利,并根据其提供的服务支付相应的报酬。委托代理理论就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相冲突情况下,委托人如何制定最优契约,使双方都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金融物流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受银行委托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和监管,银行转嫁了部分风险,物流企业提高了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生产商、经销商等客户则提高了资本运转效率。

2.1.3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又称交易费用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提出,所谓交易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易达成合作所支付的成本。由于交易泛指所有因促成交易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界定。威廉姆森提出将交易成本分为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等类。随后他进一步将交易成本分为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事前交易成本主要包括签约、谈判、保障契约等成本;事后交易成本是指契约不能适应导致的成本,包括解决纠纷成本和交易偏差产生的纠正成本等。

2.1.4 第三方物流

从广义上来讲,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专业的物流企业,通过与第一方发货人或第二方收货人合作,按照客户要求对货物进行运输、包装、保管、装卸和配送,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没有货物的所有权,不参与货物的买卖,仅提供以契约为约束的物流代理服务。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又被称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或者物流伙伴。现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模式有:综合物流模式、综合代理模式、功能物流模式、功能代理模式、集中物流模式和缝隙物流模式等。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金融物流的研究可追溯到 20 世纪初的美国、加拿大,金融物流最早的业务模式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1952 年美国颁布了《统一法典》,法典的颁布促进了金融物流的较快发展。20 世纪八十年代,金融物流业务的融资对象大幅增加,甚至涵盖了供应链上下游,物流企业在金融物流业务中也逐渐稳固了主导地位。

国外学者对金融物流运作和盈利模式和金融物流风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金融物流运作与盈利模式研究

Friedman(1942)对存款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相关业务的业务模式、法律环境等内容进行了探讨。Miller(1982)对当时的金融物流盈利模式和其特征进行了详细介绍。Fenmore(2004)详细分析了订单融资业务的运作模式,指出对于信誉水平处在中等的公司而言,当资金需求波动较小时,采取订单融资模式最有效。

(2)金融物流风险研究

金融物流风险研究一直是国外研究热点,Fryel(2000)证明了在没有考虑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信贷模式风险的存在。Onumah(2002)研究了短期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来源,指出质押物品的价格变化是风险主要来源。Barsky(2005)分析了传统融资业务和物流金融业务的异同点,并建立了金融物流风险评价模型。

关于金融物流的风险研究,山囡囡(2007)在分析目前金融物流几种模式和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全面的金融物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测算出影响金融物流风险最重要的五类指标。李电生(2010)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基于银行、借贷企业、物流企业等三方经营主体的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何明珂(2010)从风险管理的过程(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出发,建立金融物流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在风险处理环节总结了金融物流中管理型和财务型风险处理方法。易君丽和庞燕(2012)在详细分析农产品金融物流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农产品金融物流风险指标评估体系,提出了农产品金融物流风险防控策略。

.......................


第 3 章我国金融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 7

3.1 国外金融物流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 7

3.1.1 国外金融物流发展历程 ..................... 7

3.1.2 国外金融物流发展历程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 8

第 4 章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物流业务的盈利模式分析 .... 12

4.1 仓单质押模式 ......................... 12

4.1.1 静态质押 .................... 12

4.1.2 动态质押 ........................ 13

第 5 章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物流业务的风险分析 ........ 21

5.1 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物流业务的风险识别 ................. 21

5.1.1 宏观环境风险 ....................... 21

5.1.2 法律风险 ......................... 22


第 5 章 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物流业务的风险分析


5.1 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物流业务的风险识别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金融物流业务虽然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但金融物流业务众多,涉及融资企业和银行业,业务流程复杂,其中蕴藏了诸多风险,只有事先识别风险来源和类型,才能做好防范措施,保证物流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宏观环境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物流企业运营风险。

5.1.1 宏观环境风险

近些年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严峻,美欧尚未完全从经济危机中恢复,需求增长疲软,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市场风险增大。就接下来的五到十年而言,世界经济总体处于金融危机后时代结构调整转型期,经济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缓,市场扩张减速,金融动荡可能性加大。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物流业务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而中小微企业受外界宏观大环境的波动影响较大,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将直接传导到 3PL,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针对中小微企业设计和提供的金融物流业务面临严峻考验。

(1)市场风险

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创新浪潮席卷全国,改写和颠覆了众多传统产业,对广大的中小微企业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人力资本的大幅上涨,严重压缩了本就盈利微薄的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少中小微企业应声而倒,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倒闭潮带来的市场风险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了物流企业。此外,中小微企业自身实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其经营好坏会连带影响到物流企业提供的金融物流业务的绩效。第三方物流企业承运采购的大宗商品和食品、家电等产品价格受国际环境和市场需求影响等波动起伏不定,给开展采购执行等金融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市场风险。同样在质押监管业务中,质押品的价格一方面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会发生波动,另一方面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速率快,质押品品质容易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质押品价值变低甚至无法变现的风险,一旦出现需要物流企业处置质押品的情况发生时,由于风险的不可控,带来的损失也就难以避免。

......................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文本研究了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物流业务,着重分析了其盈利模式和风险识别与控制问题。通过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对国内外金融物流业务发展历史和开展现状进行总结,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金融物流业务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在此基础上,文章系统的梳理了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开展金融物流业务的五种主要模式:仓单质押、保兑仓、融通仓、采购执行和海陆仓模式,并对 3PL 在每种业务模式中的参与深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仓单质押和保兑仓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起着替银行监管货物和帮融资企业运输、装卸、仓储货物的作用;在融通仓、采购执行和海陆仓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金融物流的业务环节大大拓展,直接面向融资企业,进行融资谈判、货物采购、结算和在途监管等一系列金融和监管服务,物流企业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随后,本文对在我国金融物流领域开展较早、规模也较大的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进行典型案例研究,着重考察了其金融物流业务中创新的操作模式,以供我国其它第三方物流企业借鉴。

近些年才兴起的金融物流业务,涉及中小微企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各方利益诉求不同、业务操作程序千差万别、业务规范不统一、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蕴藏了大量的风险。本文从宏观环境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物流企业运营风险方面系统地分析了金融物流业务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从宏观环境变化跟踪、法务建设、大数据应用、和运营管理控制方面提出具体可行风险控制策略。

金融物流业务方兴未艾,随着其规模的不断上升、金融创新的持续推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业务模式,从而暴露和蕴藏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保证金融物流业务快速健康运行,防控相关风险是其首要任务。这需要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理论指导实践,提出可供操作的风险控制方法和工具,并不断总结在金融物流业务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揭露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漏洞和不尽完善之处,为我国金融物流业务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8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8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