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中国流通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31 05:53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相对较安全的投资场所,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视线。2000 年,流入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 FDI 仅占全球总量的 19%。但到2012 年,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超过发达国家,占全球直接外资流量的52%。《2015 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4 年,中国 FDI 流入量达 129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中国的流通业。 2004 年底,随着零售业保护性政策彻底取消,中国逐步放开了外资商业在地域、股本占比以及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跨国连锁商业集团纷纷进入中国流通领域,流通业成为中国接收 FDI 增幅最快、规模最大的行业。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例,2001 年,其项目数占外资项目总数的 11.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为 2.8%,到 2014 年分别提高到 33.6%和 7.9%。此外,在“新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成为流通业的“新鲜血液”,“互联网+”等战略的推行,促进了传统流通业转型升级,流通现代化进程加快。加上中国对电子商务领域不断放宽投资门槛,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将会更加明显。流通产业 FDI 溢出效应是流通业对 FDI 溢出效应理论的具体应用。FDI 溢出效应的概念由 Scitovsky 于 1954 年提出,1974 年 Caves 首次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随后相关研究不断发展完善。FDI 属于国际投资范畴,东道国引入 FDI 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国际投资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是 FDI 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若进行行业细分,可以发现针对制造业的 FDI 溢出效应理论框架比较成熟,相比之下,,流通业FDI 的相关研究较欠缺和落后。和制造业相比,流通业 FDI 的溢出效应不仅具有 FDI溢出效应的共性,同时具有其个性。在流通业 FDI 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流通业 FDI 的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流通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以扩大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为目的,通过分地区、分维度对比分析,以及进一步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模型。通过对中国流通业基本情况的了解,以《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为主要工具,结合数据可得性,收集中国流通业相关的面板数据,将实际数据代入模型,验证中国流通业 FDI 在产业内、产业间是否存在溢出效应,以及影响溢出效应的因素。在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为出发点,探讨今后中国流通业外商投资的方向和标准。在测度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时,本文拟选取流通业产出作为流通业产业内溢出效应模型的因变量,选取制造业部门产出作为流通业产业间溢出效应模型的因变量。选取外资商业企业商品销售额占全部商品销售额的比重、外资商业企业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占各地区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流通业外资企业资产比重三类指标衡量外资商业的参与度,以反映流通业 FDI 不同的溢出途径。对影响因素的分析采取常规面板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法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 FDI 溢出效应的研究
FDI 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派生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研究对象及方法出发,探求跨国公司 FDI 的动因、决定因素和条件等,观点不尽相同。Macdougall(1960)在研究外国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福利影响时,认为 FDI 溢出可以被简单定义为外资企业在东道国实施 FDI 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①。Hymer(1960)对此解释为,外资企业通常技术和装备更先进,从而对东道国技术进步产生作用②。 最早对 FDI 溢出效应进行计量研究的是 Caves(1974)③,近几年的如 Marcella Nicolini(2010)对新欧盟中三个国家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④、Ahmed(2012)利用马来西亚 1999-2008 年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⑤,以及 Suyanto(2013)基于印尼制药业1990-1995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⑥等。在国内,相关研究相对较晚,相关文献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渐渐增多,较早的实证分析如何洁、许罗丹(1999)⑦。近几年的研究则包括李晓钟(2012)⑧、钟昌标(2014)⑨、杨红丽和陈钊(2015)⑩等,具体见表 2.1。 通过对有关 FDI 溢出效应存在性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基本是以制造业为对象,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使用的模型和方法都较成熟,实证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的因变量一般选择本地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或者本地企业的人均产出水平。FDI 参与度作为解释变量之一,各个文献的衡量指标有所不同。在模型选择上较多使用多元线性单方程模型,数据选取一般以面板数据居多。在实证分析结果上,有的学者得出正的溢出效应,有的却得出负的溢出效应,并且显著性也并不一致。 
.........

第二节  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的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继制造业后,流通业也成为国际投资者热衷的投资领域。在许多发达国家,消费市场趋于饱和,零售业的增长潜力受到约束,进入海外市场被一些大型流通商视为可持续发展策略(Ishak  Mesic,2014)①。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也不再只局限于制造业,一些学者开始以流通业 FDI 为对象,探讨其溢出效应。根据本文所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对流通业利用 FDI 安全性分析的文献多使用理论分析、价值判断方法和计量分析方法。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Mundra S(2013)②、Desti Kannaiah(2014)③、李飞和汪旭辉(2006)④、张丽淑和樊秀峰(2011)⑤等代表的积极派;二是消极派,如 Atkin D(2015)⑥、申珅(2015)⑦、仲伟周(2014)⑧、;三是保持中立,如 Bhattacharyya(2012)⑨、纪宝成(2012)⑩等。各学者研究结论的不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举例如表 2.2。 Mundra(2013)和 Desti Kannaiah(2014)通过对印度的研究,认为零售业 FDI 可以增加内资零售部门的经验,获得有价值的技术和专业知识②,后者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法发现,零售业 FDI 可以让受到良好教育的青年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帮助零售企业发挥高质量人力资源可用性③。在我国,黄漫宇(2013)持有相同积极观点。他以2006-2009 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以技术进步指数为因变量,对中国零售业 FDI 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零售业 FDI 对行业内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益④。相反,朱发仓(2007)通过对 1996-2004 年中国流通业利用外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流通业 FDI 增长和产值增长、就业增长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从而认为流通业 FDI 对于流通业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明显⑤。庄岩(2010)基于以上分歧,通过模型比较认为,流通业 FDI 对流通业增加值,并不是呈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 U 型的曲线关系⑥。 
..........

第三章  中国流通业吸收 FDI 的制度变迁和发展特点 .......... 14 
第一节   中国流通业对外开放的历程 ..... 14 
一、中国流通业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和政策演变 ..... 14 
二、中国流通业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比较 .......... 16 
第二节   中国流通业吸收 FDI 的特点 ..... 20 
一、中国流通业吸收 FDI 的概况 ..... 20 
二、中国流通业吸收 FDI 的分布特点 .... 21 
第三节   中国流通业 FDI 带来的影响 ..... 22 
第四章  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 26 
第一节  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的相关基础理论 .......... 26
第二节   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 30 
一、地区层面 ......... 30 
二、产业层面 ......... 31 
第三节   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 32 
一、流通业 FDI 水平溢出机制 ......... 33 
二、流通业 FDI 垂直溢出机制 ......... 34 
第五章  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37 
第一节   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模型设定 ....... 37 
一、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的测度模型 .......... 37 
二、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模型 ......... 38 
第二节   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的指标选取与模型选择 .... 39 
第三节   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的实证结果分析 ......... 42 

第五章   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模型设定

由于 FDI 各种途径的溢出效应最终表现为产出增加、经济增长,故本文借鉴相关学者的做法,对于 FDI 溢出效应的测算并不采用直接算出的方法,而是通过利用产出函数,间接度量 FDI 溢出效应的发生程度,依此来观测 FDI 溢出效应的方向和大小。在对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上,本文借鉴汪旭辉、杨东星(2011)的做法①,在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测度的模型(4)、(5)的基础上,添加主要变量流通业 FDI 参与度 F 与影响因素变量交叉乘积项,通过观察交叉乘积项的系数来分析这些因素对流通业 FDI 水平或垂直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2006 年至 2014 年的《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原名《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历年统计年鉴。鉴于数据可得性,利用中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①面板数据分析中国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的情况。本文实证部分使用的是上述年鉴中 2005-2013 年的相关数据,并将批发零售业作为流通产业代表性样本来分析流通业 FDI  溢出效应。 

中国流通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研究

.........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一、中国流通业 FDI 水平溢出效应存在并显著为正。分地区层面分析时,东、中、西三个地区流通业 FDI 水平溢出效应也都显著为正,但是西部地区显著性要弱于东部、中部地区。另外,中、西部地区流通业 FDI 水平溢出效应的系数值都高于东部地区,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到每个地区的分析中,由于每个地区流通业基础不同、禀赋不同,造成各地区水平溢出情况并不一致,例如东部地区外商资本的渗透视角下的流通业 FDI 水平溢出效应最明显;中部地区竞争和示范效应机制最显著;西部地区则各个溢出机制都明显。 
二、中国流通业 FDI 垂直溢出效应整体不显著,且数值也不如 FDI 水平溢出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现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部门发展不协调,流通业与制造业互动性差,流通业 FDI 的进入无法对中国制造业产生应有的溢出效应。分地区分析时,东部地区流通业 FDI 垂直溢出效应不同于全国层面以及中西部地区,其系数显著为正,且东部地区垂直溢出效应分具体机制的溢出情况与水平溢出效应一致,都是外商资本渗透视角下的溢出效应最明显,人员培训与流动机制次之,竞争示范机制不显著。中西部地区由于还处于工业化实施阶段,“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仍然存在,并且片面注重各产业内部发展,流通业没有广泛地参与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产业间互动不如东部地区,导致中西部地区流通业 FDI 垂直溢出效应不显著。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2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2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