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与政策研究
导言
笔者认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与政策"问题,虽然属于历史较为久远的问题,却是目前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研究它可解答人们关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当年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在农村划分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中国革命中农村阶级政策有无合理性?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对当时中国革命尤其是农村革命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这一理论和政策对对今天分析认识和解决中国农村农民问题有什么启示,等等。总之,要认识上个世纪初来的中国问题,尤其是认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问题,阶级问题和农民问题是避不开的基本问题。因此,"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与政策"问题,既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现实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本论文研究的主题是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与政策问题,主要是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村阶级的划分与政治分析、党的农村阶级路线与政策、农村阶级斗争的政策与措施等问题进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一章毛泽东农村阶级理论与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对划分出来的阶级进行思想意识、政治等方面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在经济关系上同属于一个社会集团的阶级,由其经济地位所决定,他们在思想意识、政治、社会等方面具有相似的恃征。因此,除了从经济关系划分出阶级,还要对各阶级的面貌和特征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确定各阶级在社会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组织性和纪律性、思想意识、反对资本剥削的政治态度等进行分析之后,得出了无产阶级是反抗资本压迫剥削的最革命阶级的结论,他们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失掉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由此确定了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现实力量。同样,鉴于十九世纪法国农民阶级的情况,马克思提出:就经济生活条件来说,"他们是一个阶级",但就他们没有形成政治组织和全国性的联系等情况来看,"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二、马克思、思格斯和列宁的农民问题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着重分析西欧情况的同时,对于包括中国、印度、俄国等在内的东方国家的农民问题也有所论述,不过,他们早期的分析和晚年的阐述有很大差异。他们的中早期著作主要从生产方式的角度,阐述了东方国家与西欧相比较的不同特点,强调了东方农民的消极、落后的一面,认为尚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的东方国家的农民比西欧农民更保守、更落后,他们难成为历史的主体,这是由他们落后的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土地公有、村社制度、专制国家等)所决定的,只有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改造它,东方社会才会进步。马克思恩格斯所得出的东方农民更落后、更不具革命性及需要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才能使其进步的结论,显然是对东方国家惰况不了解的情况下,运用理论原则进行推导的结果。正如有学者所说:"马克思早期对东方社会的分析是极其生动、深刻的,但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讨无疑还是不完菩的","其思维方式还偏重于一般普遍原则,易于用一般原则来框架具体事务。"不过,他们所认为的东方国家社会历史发展道路与西欧不同、对西欧农民的分析结论不能简单套用在东方国家农民身上等思路是有道理的。第三章毛泽东农村阶级划分的理论与政策......63
一、划分农村阶级的依据和标准...63二、农村五个阶级层的划分.........72
三、对农民各阶层的阶级属性界定85
第四章毛泽东对农村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分析和中国共产党的农村阶级路线...101
一、对农村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分析.............101
二、关于农村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觉的农村阶级路线........108
第五章毛泽东关于教育和动员衣民阶级,开展农村革命斗争的理论与政策.....119
一、领导和教育农民阶级的理论........119
二、动员和组织农民阶级的政策与措施.........124
三、关于解放农民、进行农村王地制度变革的理论与政策....133
第六章毛译东认识和处理农村阶级问题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毛泽东农村阶级理论与政策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性
总的来看,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继承、运用和创新。在农村阶级的划分上,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以经济关系为依据分析阶级的基础上,主要以剥削因素划分中国农村社会集团,由此分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五个阶级阶层,而不是分为大农、中农、小农;在对农民阶级的特性和地位的分析上,工人为中国农民阶级不是"反动的一帮",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的同盟者,而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主力军;毛泽东极为重视阶级分析的政治目的,即通过分析各阶级的政治态度,来确定"敌、我、友"的阶级路线;在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土地问题的同时,注重对农民阶级进行教育、动员和组织,以便改造农民的固有缺陷,并把教育改造农民与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结合起来等等,在这一系列方面,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创新式的理论贡献。
二、毛泽东认识和处理农村阶级问题的原则和经验
其次,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农民问题理论的态度,既坚持其基本原理,又不生搬硬套教条,也不照搬他国模式,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恃别是农村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了起来。在毛泽东看来,近代中国的社会与革命,与马恩论述的西欧国家不同,也与苏俄有异。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欧洲农民阶级的结论,不能套在中国农民阶级头上,俄国革命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也不能照搬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规律一般趋势的揭示,这些理论的真理性决定各国革命者要遵循它。作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在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善于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通过特殊性的形式实现普遍性原理的指导。毛泽东用他深刻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具体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因而他提出的农村阶级理论与政策,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独创性。......
结束语
笔者深知,本文对一些问题的论证还不到位。文中也表明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并力图提出自圆其说的论据和论证,但这种论述是否到位,还有待评判。另外,限于文章主题要求等原因,本文对于一些问题的阐述还没有展开。如关于毛泽东对地主阶级的分析及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毛泽东晚年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错误与他在革命时期的理论有无关系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当前的农村农民问题、如何看待当前学界和民众关于阶级问题的争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继续进行探讨。
..........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54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