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5 05:38

第 1 章 绪论

最近两年,国家为了大力发展农村中职教育,国家除了在物力和财力上的强大支持,还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倾斜,,特别是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提出了“9+3”教育计划。如今“9+3”教育计划在很多贫困的农村地区已全面推行,让很多没有机会进入高中学习的农村初中学生有了再次学习的机会。可是,由于受农村地区教学资源落后和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的影响,来自于广大农村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及小学阶段的学业分化趋势已经较明显,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最为明显。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各种外部与内部、直接与间接、智力与非智力等因素的干扰,不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上的无效和失败不仅容易使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丧失对继续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最后直接导致其学业水平的降低和失败,这些学生在没有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就沦落成为农村学生中在学业上的弱势集体,当他们进入到中职学校后,很多就成为厌学集体,一起集体厌学。
.......


第 2 章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厌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的相关概念

对于什么是厌学,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完全形成统一认识和大家都接受及认可的说法,但是,我们教师和学生通常一般理解为就是不喜欢学习,不愿意去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或者是心里活动和行为活动。主体也通常理解为学生。其实,“厌学”与我们的生理症状中的厌食相类似,是一种生理意义上对知识的“厌食行为”,厌学的心里情绪和厌学行为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结果的不良出现。这种结果对学生的心里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直接反作用于学生的行为活动。从学习的本质上来看,厌学从根本上是学生对在学校所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缺乏任何兴趣。从厌学学生的表现来看,厌学是厌学学生在受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对接受知识技能学习的排斥和厌恶,由此引起在学习行为、心理及认识方面不进取、抵触的错误态度。总的来说,是指厌学学生对有关学习任何活动持否定的内在反应形式,其包括厌学的心里情绪、厌学的学习态度、厌学的行为表现,这些反应形式的特征是对所有关知识学习厌恶、反感、排斥甚至感到痛苦或是有意思的去影响他人学习,最后让学习无法进行后放弃学习,当他们感觉无所事事时,他们就会做一些与学习完全相反的的事情,轻微的就是吃喝玩乐,较重的就是违反校规校纪,在校园里惹是生非,违法乱纪。这些问题会让学校的老师、学生的家长感到忧虑担心,最关键的是将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包袱。

2.2. 调查对象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创于2013 年 4 月,由原“威宁自治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草海艺术学校、威宁自治县卫生培训中心”三校整合而成,2014 年 8月毕节工程职业学校又合并为我校分校(占地面积 900 亩)。是融中职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386 人(含分校 110 人),专任教师 315 人、专业课教师 249 人,三个教学部 14 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 8446 人(含分校 2000 人)。结构情况见下表。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第 2 章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厌学现状及原因分析.......10

2.1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的相关概念 .................11

2.2. 调查对象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13

2.3.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厌学现状及表现 ............19

2.4.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厌学主要原因分析 ........22

第 3 章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问题解决途径的探索及实证研究............28

3.1. 集体厌学问题的解决途径的探索 .............28

3.2. 解决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问题的个案研究——以典型的集体厌学学生为例 ......31

第 4 章 总 结...........34


第 3 章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问题解决途径的探索及实证研究


3.1. 集体厌学问题的解决途径的探索

首先,引导舆论搞好宣传。由于很多历史原因,现在在农村很多老百姓自己的孩子读书就得上大学,“上大学”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这不利于农村中职教育的发展,对此就要引导舆论去宣传农村孩子读中职的好处,要利用电视、报纸、手机网络在农村初中学校宣传中职教育发展的好机会。另外,我们农村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准备各种宣传材料,到农村初中学校毕业生家长会上去进行宣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中职学校中办得好的专业和优秀的学生带到农村初中学校进行宣传,要让广大农村老百姓转变观念认识到读中职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转变他们对中职教育的认可性。

3.2. 解决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问题的个案研究——以典型的集体厌学学生为例

这几个学生的厌学问题的产生,可以算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他们从小就已经失去家庭教育,父母由于没有文化对于其孩子的读书学习的事情,就没有很好的去对待和关心,加之生活条件和经济都比较落后,有些时候还为能填饱肚子而奔波,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国家政策的优惠才勉强完成,所以他们从小家庭环境让他们觉得读书学习到底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没有期望,总觉得书是读与不读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产生厌学的“先天”原因。其次,就是到学校学习后,老师对他们的教育也没有让他们觉得读书学习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想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还是用一种藐视、看不起的眼光来对待他们,让他们觉得读书学习更是一种负担,在学习上是一点自尊也没有,有时候还会和老师发生冲突,在心里已经产生了严重逆反心理。

.......


第 4 章 总 结


本论文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认识较深入的一个问题,通过对威宁自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后,将问卷调查和采访的结果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进行认真分析后,得出影响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的四个因素:学生以前受教育的因素、农村中职教育的因素、学生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对帮助解决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问题起到参考作用的相关策略,也为中职学校、家庭、社会在解决中职学生厌学问题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方法参考。最后,由于笔者在理论和研究经验方面的欠缺,加之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对此研究还有需要完善和加深的地方。例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职学生的厌学心里的分析、中职学生顶岗实践课程的设置、学生出现的阶段性厌学等分析。总之,农村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是一个内外因多因素相互影响综合性问题,它与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管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多学科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今后研究中,需要我们广大的研究者进行整合,因此在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上多学科的整合分析是一个发展的重要方向。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7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7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0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