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公民新闻时代我国记者身份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8 05:05

一、传统记者的身份


(一)记者身份的认知

记者是媒体传播的主动创造者,主要是对信息的采集和报道。记者这一职业的产生和发展与新闻传播活动密不可分,其职业表象就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以研究记者的身份就要明确其由来和社会中的角色。

1.记者的由来

记者作为一种社会身份有着悠久历史,最早见于记载“记,疏也,从言;者,,别事词也”就是专指做记录的人。也就是说在当时就存在这种专门做记录的一类人。像写史书《春秋》的记录方式,就与后世报纸的性质有相似之处,春秋笔法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叙写方法。不过记者作为现代意义的职业定位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还得从西方的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算起。

16 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出现了一些专门以采集和出售信息来换取酬金的人。他们所传播的信息以航船行期、商业行情为主,还包括一些政治和宗教消息。这一类人被认为是记者职业的萌芽。记者职业内涵的变化与新闻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英国学者鲍勃·富兰克林阐述“记者(Reporter)搜集材料,发表新闻(如新闻报道或特稿)的新闻从业人员 ”。

在中国的报业发展中,记者充当一个概括的词表明其职业归属,在当时他们不只负责采写新闻还包括编辑出版等工作,各人没有明确的劳作区分。1872 年《申报》创刊后开始在各地设立访员专门负责采写当地的新闻,“记者”一词的明确出现是在 1899 年《清议报》第 7 期上。随着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记者才以现在我们所了解的职业定位。   

2.记者角色行为

角色一词最初在戏剧学中使用,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德(G.Mead)首先将其运用于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指社会地位或社会期望与个体能力相统一的产物。角色可被定义为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记者在社会环境期待中,适应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就是他的角色定位,既包含了客观的环境因素又展现了记者的心理认知和表现。

根据社会心理学方法论分析,有过程角色假说和结构角色假说。过程角色假说认为角色的体现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研究记者角色就应该把他的行为模式置于社会互动中探讨而不是单独的论述。结构角色理论假说可以理解为,每个扮演自己角色的人联结在一起构成了社会的结构。结构角色理论强调了社会位置对角色行为制约作用。特定的社会期望下,根据个体的理解差异以及角色扮演能力不同,导致个体的行为产生。用下面模式来说明结构角色的行为的实现过程。

............................


(二)传统记者的身份定位

无论是从功能说的角度还是根据记者的社会作用来划分,我国传统记者的身份最主要的就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信息的传播者,历史的记录者和舆论的引导者。正是这四种身份的定位,记者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从本职出发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1.党和人民的喉舌

自从政党成立以来,相关报刊的创办都是为阶级的思想做宣传,《中国日报》中揭露社会不堪现象更多地是为宣传其资产阶级的思想,《新青年》的社会主义宣传影响了广大受众。所以说党性原则是作为宣传的第一要求,因为每个传播机构都是围绕他所创办的宗旨来进行宣传他们的思想。作为我国记者的首要身份就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以此为第一准则,才能更好地发挥记者的职业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一方面在具体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这也是我们国家的新闻工作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从马克思的新闻思想开始,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最基本的原则。《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中列宁提出了党性原则,这一原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列宁关于党报党性的思想主要有:“党的报刊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应当成为各级党组织的机关报刊,服从相应的地方和中央党组织领导,主动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党中央的机关报应当成为全党思想上的中心;必须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不能持第三条路线。”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党和党报的新思想给我国带来了工作的发展方向。在领导中国革命及新闻宣传实践的过程中,毛泽东全面地接受了列宁的党性原则,并就如何坚持党性原则进行了新的探索。邓小平在总结对建国以来成功与失败的传播基础上,提出党报要对党的大政方针进行积极正面传播不能有负面消极影响。党需要通过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按照自己所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去选择新闻,发表评论,引导社会舆论。

记者在传播的过程中要以人民的利益为考量,正确宣传党的思想以构造和谐的舆论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好喉舌的作用,紧密联系群众,使党的政策能够很好的传达给群众,同时也把群众的呼声及时反映给党,使党能够密切的联系群众。所以记者是党和人民的纽带,一方面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对社会主流意识进行传达,另一方面对群众的反映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并及时解决。这就需要记者们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地进行宣传。工作应该是根据新闻事实进行报道,把党的精神具体地传达给群众,发表评论,引导舆论,保障党和群众之间的联系的畅通,发挥好喉舌的作用

.....................


二、公民新闻时代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新闻”概念的引入,公民新闻时代给新闻事业和记者带来了新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上的变化,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变化上。所以研究记者的身份变化就要先厘清公民新闻时代带来的新变化。


(一)公民新闻时代的界定

公民新闻时代是在 20 世纪“公民新闻”产生之后,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公民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公民表达权得到充分的保障下,对这一时代传播特性而进行的概述。“公民新闻”又称为 “市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博客新闻”(Blogging Journalism)、“公民共享新闻学”(Citizen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等等。公民新闻时代的界定是在 20 世纪之后根据“公民新闻”的产生,在其不断发展中展现出了传播特性,侧重的是参与表达的传播意识,所以从其产生和发展方面论述。

1.“公民新闻”的产生与发展

“公民新闻”产生于二十世纪,是李普曼(WalterLippmann)和杜威(John Deway)促使这一概念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李普曼认为,报刊应该把社会中消息灵通的专家们的最好意见和思想准确地传播到公民中间,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舆论;杜威则认为,只有公民自己最清楚什么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需要的,专家们不论有多么灵通的消息,都不能代替公众作出最佳判断,公民有能力和智慧对公共事件作出自己正确的认知和判断。

对“公民新闻”的定义,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非专业记者的公民、在事件发生现场及运用个人传播技术对事实的发布。根据波曼和威利斯(Shayne Bowman and Chris Willis)《自媒体》(We Media)一书 ,“公民新闻”的定义是:“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发布新闻或信息的行为,旨在提供一个民主社会需要的独立、可信、准确、广泛的相关信息。”“市民新闻学”(Citizen  Journalism),市民新闻是指市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公民新闻”大部分都是通过个人的博客、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把亲身经历的事件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发布出去,更具有现场感,对个人所关注到的细节进行叙述。从广义上讲,我们可以定义“公民新闻”为用户的新闻自行生成的内容或群众性自治通讯。着重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新闻源头是开放的,自己发布自己管理,只要能够运用网络就可以即时地把所见所想进行分享。

最初 1998 由德拉吉博客网(drudgereport.com)披露克林顿丑闻开始,“公民新闻”广泛的影响开始显现。在 2000 年韩国的吴延浩创建了 Ohmynews,称“每个公民都是记者” (every citizen is a reporter) 。2001 年创办的维基百科,是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除了可以帮助搜索获取信息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让所有人共同编辑条目。2003 年 3 月, 前美联社记者 Chris  Allbritton 开设了一个博客网站 ,他被称为“第一位独立的网络战地记者”。韩国在 2005 年举办了第一次“国际公民记者论坛”,来自各国家的记者、学者汇聚在一起各抒己见为发展提供借鉴,此后各国“公民新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公民新闻时代我国记者身份研究

......................


(二)公民新闻时代的变化

在公民新闻时代新闻事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随之而来的记者身份也在相应的发生变化。记者身份的变化与公民新闻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密不可分,相互之间有促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对记者身份的探讨,就应该放到大的社会环境中,从新闻业的变化中通过关联性去进行分析。

公民新闻时代我国记者身份研究

公民新闻时代,基于开放的新闻业实践和哲学,技术生产在挑战着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基本的传播要素,还是平台及运营模式,在公民新闻时代新闻的产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所以记者的身份研究跟政治环境、经济市场、技术开发和公民参与意识密切相关。

1.政治环境的促进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体制改革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变,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

信息传播的垄断壁垒被打破,法律的保障、政府执政的公开化,这些政策都给民众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发展平台,让沟通和交流更加简洁。政治环境的宽松促进着公民的表达权,从而使公民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参与更深入,也使得公民行为更加具有主动性。所以在公民新闻时代下,民众的表达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可以更加自由的发表言论、表达观点。在这种开放的政治环境促进下,记者就需要在享有公民权利的同时,把握政治环境的新特点,一方面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做好传播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另一方面更好地正确行使我们所拥有的权利监督政府。

.....................


三、公民新闻时代“新记者”身份 ................... 26

(一)“网帖记者” ..................... 26

1.“网帖记者”的界定 .............. 26

2.“网帖记者”特征及问题 ................ 27

四、公民新闻时代传统记者身份拓展............... 30

(一)从党性工作者拓展到问题求解者 .............. 31

(二)从信息传播者拓展到信息辨别者 ....................... 32

(三)从历史记录者拓展到议程设置者 .............. 33


四、公民新闻时代传统记者身份拓展


(一)从党性工作者拓展到问题求解者

现如今的媒介大环境处于公民新闻时代,传统记者的身份最主要也最基础的依然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我国属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只有坚持党性原则,为群众发声才是传统记者的本职责任。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在存在阶级的社会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新闻事业都具有阶级性。①所以基于我国的社会性质,坚守党性原则是记者身份的首要出发点。我国记者应从党性工作者的身份出发,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党的领导要按照新闻工作本身的规律办事,这样的认识既能体现党的领导,又能增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职能,既有利于调动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又遵循了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是符合党性原则的。②在公民新闻时代,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地位不可动摇,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明确党性工作者的身份。

坚持党性工作者的原则,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应该是政府工作问题以及社会问题的求解者。以人民利益为出发和考量,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做问题求解者也是传统媒体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主动肩负时代与历史所赋予的责任的必然要求。记者作为媒体的实践人就应该以求解者的身份寻求问题责任人,像公共建设谁负责,新修的大桥还没正式通车就要翻修,问题出在哪里,新闻记者不再是以宣传为主,更多的是对关系民生公众的事务的刨根问底。对于公共事务要追查到责任人,不能让踢皮球的事情重复上演,找到该负责的人或机构,对于冤假错案,要有追寻到底的精神。

公民新闻时代,记者不再只是把党的大政方针和新闻事实呈现在公众面前,更多的应该充当一个探寻求解者的身份。把民众所关注的问题,社会的现象传递给大众的同时,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方法。与传统记者身份相比,更具有主动性参与性,民众都普遍拥有了宽松的表达权,记者也应该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强调了记者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与新闻的客观主义不产生冲突,因为寻求的解决正是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公民新闻时代下记者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要积极寻求社会关注问题的解决,成为问题的求解者。

.......................


结论

记者的能动作用贯穿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始终,所以记者对于自己身份的明确认知是新闻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一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不断的通过记者对身份的思考,自我形象塑造以及和受众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公民新闻时代我国记者的身份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进行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拓展。研究从传统的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信息的传递者、历史的记录者和舆论的引导者入手,对记者的身份进行总结和概括。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初期,记者的主要职能就是进行信息的传递,通过记者的传播在客观上记录了同时期的社会现状,总的来说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传递正确的声音,逐渐重视舆论的作用并开始运用舆论。舆论的重视从最开始的简单宣传鼓动到利用舆论导向,最后逐步进入舆论的导向阶段。在我国传媒业初期的发展阶段,记者发挥着他们的职能,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声音为主旨,坚守本职工作,发挥着基础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新闻事业快速发展,随之记者的身份也在逐步进行着拓展。但是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像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就要求记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但要了解新技术更要熟练运用它更好地为新闻传播所服务。同时,记者的专业性也在接受的挑战,信息交流的更加开放,使得大众可以利用各种平台发布信息,公民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再加之社会发展较快,很多诱惑也随之而来,面对金钱、权利等的诱惑,一些记者就会存在被腐蚀的现象。针对相应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记者们自身职业道德建设,保持记者的专业主义精神,坚守自己的本位,这样才能成为时代的引领者,而不是被腐蚀淘汰。

困难和挑战正是发展的动力,它可以让我们淘汰那些被腐蚀的人,让记者的队伍更加纯洁,迎接挑战坚守住自己的本位。所以我国记者在传统身份上不断拓展,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点上,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深化。记者是党和人民沟通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记者的关注树立公共意识,使大众更长久地关注公共事务。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不断发展,使得获取信息变得非常便捷,网络平台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普通大众都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所以记者还只是简单的传递信息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记者需要的是快速辨别出有价值的消息并进行传播。也就是从简单的信息传递者拓展到信息的辨别和传播者。同样的仅仅是身为历史的记录者这一职能也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记者对传播的内容加以设置。记者所生产的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所以对于宣传什么应该在辨别的基础上再进行议程的设置。在舆论的引导方面更是进行深入的拓展。充分发挥记者的“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好公众话题的聚与散,聚发展和谐之言,散破坏和谐稳定的不利之言。从宏观上把握社会全局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发展氛围,对舆论进行有利的引导。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8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8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