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的关系传播研究
一、手机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介对人的重塑
(一)手机人概念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由技术带动需求和行为,人们对信息的索取越来越主动和多样,对各类生活化的服务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全面化、对关系的维系也越来越即时化和虚拟化。而这一切似乎都寄托在手机上,也都经由手机主导和维系。手机在技术和功能上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不仅在业务模式上更加贴合用户,手机的智能性也在不断提高。手机对于当今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已经和工作和生活绑定在了一起,手机是现代人体验和感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在这个时代中存在和证明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是手机人。
手机人是一类人群,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潜能。手机不仅仅是电话通讯设备,同时也是电视、电脑、相机、游戏机、音视频播放器、钱包、钥匙、遥控器、个人证件等。如何使用手机,彰显着每个人的偏好、个性、品味和地位,也链接起亲缘、地缘、业缘、趣缘等社会关系,更塑造人们的形象、圈子和思考方式。手机人所体现出来的就是“网络无处不在,手机无所不能”的精神。
......................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介对人的重塑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在“媒介化生存”的道路上越行越远,正如赛伦·麦克莱所说,“传媒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作为一种“工具性存在”,手机媒介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中介,人们通过手机进行日常的生活,,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附属,与现代人的生活绑定在一起。对手机媒介的依赖程度越高,人的生活的媒介化程度也会随之提高,所带来的结果便是人的异化。
“异化”是近代欧洲哲学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指具有自我意识及主体能动性的人亲手完成的创造物,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外在于人、独立与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人疏远或隔膜、甚至转过来支配人、束缚人、压迫人、奴役人”③。“媒介化生存”时代,异化现象逐渐突出,特别是随着手机媒介的全面覆盖,手机人成为一个新的族群,这个族群也正在经历手机媒介对于人的异化和重塑。
1.新器官:手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手机是天生带着体温的媒介。一项调查发现,“有 33.3%的手机人表示手机是每天最早接触的信息源,同时有 62.7%的人表示手机是他们每天最晚离开的信息源”,手机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每天最早和最晚接触的媒介形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媒介形式之一。此外,手机还是人们每天接触次数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体,“手机人每天接触手机的平均次数是 7.87 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经常打开的媒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它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新生活:手机人的移动互联生活
在手机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之后,它的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对 PC 互联网的取代方面,更是体现在它正式成为了链接社会生活一切层面的核心。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一个崇尚速度的时代,受这个时代的影响,人们的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他们希望将这些零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进行搜索、阅读、娱乐、消费和社交,进而使他们的行为、兴趣以及记忆也随时间进入碎片化状态。智能手机和一系列 APP 程序这组搭档,足以满足现代人的这种需求和趋势。因为手机是最符合“碎片化”状态的媒体化平台,它和手机中的各种 APP 应用程序配合,能够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即时通讯、收音机、视频播放器、相机、GPS 导航系统、游戏机、钱包和支付工具、社交平台等等,原本需要携带很多终端设备出门的人,现在只需要一个手机,就能链接起各种终端,解决所有问题。手机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成为随时相伴的媒体、最早和最晚接触的媒体、口袋里的媒介整合终端等,来完成整合社会生活的多重维度,进而构筑起手机人的移动互联生活。
.......................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的关系变革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的媒介时空
1.手机人的媒介时间
中世纪以前,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时间感受主要是通过各种神话传说、季节变换等来获得,因此那种时间是循环的、自然的。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生产了一种符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标准化的、理性化的时间观念,时间外化为钟表的运动,人们对时间的感受则主要来自于钟表,因此这是一种机械的、刻度的时间。钟表时间结束了循环、自然的时间感受,人从外部事物读出自己的主体性:什么时间会在什么地方、会做什么事情等等,时间开始主导人类,成为一种强制性的力量。在电子媒介时代,以计算机、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传播媒介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极速加快,这就导致了一种新的时间意识的诞生,即以瞬间性、零散化为特征的媒介时间。
⑴瞬间性:媒介技术对时间的压缩
每一种技术都代表某种时间立场。“保温瓶、电冰箱、白炽灯代表时间延伸的立场;自行车、催化剂、微波炉则代表时间压缩的立场。”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代表时间压缩立场的技术一直占据优势。自从电报诞生以来,传播技术就在压缩时间的道路上处于领跑位置了,一直到广播出现,将信息传递的速度推向新高,事件发生与时间报道之间的时间被持续缩短,基本可以做到即时的信息呈现。诞生在广播之后的电视,以及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已经无法在传播时间的压缩上有更大的提升,“只能改进信息传输的质量、提供不同的符号或者对瞬时传递进行平衡”。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融合了所有代表压缩时间的技术优势,在空间位置上,它具有可移动、轻巧型的特质,使它变身移动终端随使用主体流动;在信息传递上,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促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⑵零散化:碎片化信息对时间的影响
在时间被媒介技术无限压缩的背景下,传播媒介的内容也发生着变化。与印刷时代传播内容的整体性呈现不同,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内容越发以零散的面貌出现。这种媒介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受众在消费内容的同时,也将时间分割、打碎,拼贴在零散化的内容之上。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手机为代表的信息传播平台上面,信息都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不管是主动拉取信息,还是被动接受信息的推送,信息都是以零碎、分散的状态出现,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个体独立。以新闻网站为例,在手机上进入新闻网站,会是标题与图片的结合体。在网站的首页上端,出现的是详尽的分类目录,在网站的中心则是字数几乎相同的新闻标题,以及对仗工整的新闻图片。这些标题的内容相互之间并无十分紧密的联系,都是新近各类事件的拼凑和罗列,当点击进入其中一个链接时,便也意味着与其他无数个链接通道的隔绝。以手机为终端的信息推送模式更加剧了这种媒介内容与媒介时间的零散化,订阅信息的推送在内容上和新闻网站并没有太大差别,是零碎化的呈现方式;而在时间上也是“缝隙化”推送,占用人们已经破碎的时间。
.....................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的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方面,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从哲学上来讲,社会交往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主体之间,在一定目的引导下,凭借一定的方式、手段或工具,相互往来、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从而实现物质、能量、情感、信息的交换和沟通的活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群体的全面崛起,为社会交往提供了新的形式,时间的无限压缩和空间的日益虚拟化,使人们的社会坐标具有遥在和泛在的特点。虚拟化的网络环境下,人们的社会交往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备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点。
1.以个人为中心的选择性社交
在手机和网络进入人们生活之前,社交活动一般建立在“面识”的基础之上,所以社会交往的范围是固定、有限的、通常局限于个体的血缘、地缘和业缘的关系网范围内。除此之外,社会交往活动还会被打上“阶层”话烙印,处于不同社会层次的群体往往集中在各自的活动圈子之中,互不侵扰、各自独立,因此传统社会的交往活动多是局限在地位、职业、权利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当中,主体性和个性化都被紧紧地包裹起来,无法得到释放。网络和手机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后,虚拟化空间迅速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主场,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虚拟空间包容传统社会既有的社交模式,同时也打破这种模式,大量陌生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区域的、甚至不同语言和种族的人开始聚集,在网络中参与交往。近年来,这种虚拟化的社会交往活动迅速兴起,也促使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络平台得到追捧,如脸谱网、推特、QQ、微博、微信等,吸引了大量的网民“寄居”,作为媒介化社会的交往主体,他们借助功能各异的交往平台,展开了跨越时空的交往画卷。自由、开放的环境促使交往主体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得以凸显,他们在网络空间以自身的坐标为基础展开社交网络,并且深度强化坐标的中心性,掌控社交的范围,个性化选择社交对象。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选择化社交正是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所赋予的,也是身处网络空间中的手机人或者电子媒介人个性化和主体性充分发展的结果。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交往的场域不再局限于具体实在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成为一个新的交往平台,并且打破了地域和时限的禁锢。传统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互动的社交模式已经开始边缘化,迁居于虚拟空间的虚拟化社交正在成为主流。而这两种社会交往模式最大区别的就在于:现实社会中的社交行为是人们亲身参与的行为,即身体在场的行为,而虚拟空间的社交行为则是通过网络传达的互动和沟通,是身体不在场的交流。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群体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一种无场域的虚拟化社交。
.................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的关系传播 ................ 31
㈠手机人的关系传播界定 ........................... 31
㈡手机人的关系传播主体 ......................... 32
1.人人构成主体:关系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主体 ................ 33
2.传受界限消弭:传播者本身即是接受者 .................. 34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的关系传播
(一)手机人的关系传播界定
关系传播不仅在内容上有别的其他的传播方式,在传播渠道上,更是依赖于关系,并得益于关系。如果说 web1.0 时代是关于内容的时代,那么 web2.0 时代则是关于关系的时代。Web1.0 时代,网络用户主要通过浏览器浏览大量的网页获取内容,具体的使用方式是读取静态网页的模式。而进入 web2.0 时代之后,互联网的基本单元,从过去承载内容的网页,演变为连接关系的个体,互联网的重心从内容向“人”迁移。彭兰认为,“Web2.0 有三个主要因素,即:个体、连接、分享。”基于“连接”和“分享”的“个体”之间产生了种种复杂、多样的关系,这些关系联结成了一个关系网络。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借助于移动终端和丰富多样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关系的组建和维护变得更加简单和便利,手机人与电子媒介人沉浸在虚拟的关系网络中,将移动终端变为一个身体器官,将移动互联网延伸为一种生活模式,每一个个体都在关系网络中构建起自己的传播中心,通过关系网络中分支错节的关系链条,保持与外界的沟通与互动,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依靠关系网络所进行的关系传播渠道。
本论文所讨论的手机人的关系传播,即是:基于“连接”和“分享”的个体在自身的关系网络中构建传播中心,并通过关系链条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互动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传播主体是相对于接受主体而言的。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角色的区分与固定是伴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而渐渐形成的,印刷新闻纸的诞生使专门以传播新闻的人也应运而生,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角色开始固定。进入大众传播时代,传受双方是一种分立对应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传播主体居于不可否认的主导地位。在人类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之后,“新型的传播媒介不仅改变了信息的采制方式、收受使用方式,也改变了传播主体与接收主体的关系,传受双方开始互为主体,传受一体化的关系逐渐彰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弥散在各个节点的网络空间中,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自媒体”群体日益壮大,正在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对所有人进行信息传播的状态。
.......................
结语
论文主要探寻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这一媒介对人的影响,以及被手机影响和重塑之后的人类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所进行的新型的信息传播活动---关系传播。
智能手机的出现重构了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带来了人与媒介关系的革命。智能手机功能异常强大,使手机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塑造了一个新的族群---手机人。手机不仅对人类本身产生影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也产生影响,首先是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产生变化,时间碎片化、无序性向前,技术的革命使时间无限压缩,进而“消灭”空间,地球成为一个村落。时空观念的变化改变了人类生存环境,手机人从现实世界“迁居”到虚拟化的网络空间,复杂而多样的关系将网络空间包围,个体盘踞在自身关系网络的中心,展开社会交往。
这就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场域、以关系网络为脉络,手机人展开一种关系传播活动。关系传播实现了传播的无处不在:“遥在”与“泛在”融合,固定、移动、虚拟并存,即时与恒久同在。关系传播还实现了信息的“自如”呈现:开放与封闭同在,爆炸式汇聚和精确式推送并存。以及,人的集合、舆论的共振。
手机人,以及手机人的关系传播都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方位连接,技术的连接遍布手机人的生存环境,手机等移动终端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媒介的功能像空气一样被我们吸入,也像空气一样维续着手机人的生命。总之,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与媒介之间关系的革命、传播方式的革命、媒介功能的革命都预示着全新媒介时代的到来,同时也预示着人类全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到来。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9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