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网络互动对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自主性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6-06-22 06:43

1.绪论


本章将在论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并锅述本项研究巧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后,进而据此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最后详细说明了本文章节安排。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作为服务型政府制度设计中的预期或非预期产物,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直接影响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社区治理的整体绩效。因此,对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问题研究,对于破解当前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供给不足、水平较低的困境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社区社会组织的存在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服务功能,而理论上说服务功能又与其自主性特征正相关。不过,这种认识认识认识与许多经验证据不符,也与较巧的理论认知抵御。实际上,中国社会组织自主性特征问题一直以来是公民社会研究当中的重要议题。早起的自主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描述社会組织与政府关系的结构性框架,但对于二者关系的基本判断与事实并不相符合。上世纪90年代早期源于托竞维尔传统的么民杜会概念常常被学者们引入研究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然而诚如哈马斯所言的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在当时的中围并没有出现(哈贝马斯,1999)。邓正来、景跃进为代表的学者基于中国经验批判性地提出了构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然而,后来十几年间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它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并没有按照学者们构想的愿景方向演进。事实上,现今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基本情况是它们既没有形成独立于国家之化的公民社会,也没有形成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王诗宗,宋程成,2013)。基于此,为了探究中国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真实存在关系,晚近学者提出诸如"依附式自主"、"在参与中成长的公民社会"等概念性分析框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虽然这些研究的解释力多数是局部的,限定在某个领域内的,但是它们至少说明了杜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结构性关系之外,我们还应当考量能动性视角,而在结构性关系之内,对于自主性的多维度分析也是千分必要的,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些新认知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具有某种规范意义。通过对自主性概念的不断延展,才是促使其与其他理论的整合,从而构建起自主性与服务绩效之间的复杂关联机制,突破对于自主性与服务绩效关系的一般判断。与此同时,社会网络理论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组织绩效的重要理沦基础和工具。网络分析方法重视对于组织与其他主体间的结构化和能动化关系,网络研究者认为组织与所在网络中其他行动者的互动关系影响了其组织绩效。网络分析当中的许多理论构念对于解读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机制提供了概念性分析框架。

........................


1.2研究意义


1.2.1政府意义

首先,理论界虽然对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抱有极大的期望,也试图以网络环境、自主性等概念解释社会组织的服务绩效,但有关解释往往是碎片化的,且无法与经验完全契合。本文的研究将追求各种解释之间的融合,以更具普遍价值的机制性解释推进理论的进步。

其次,现有研究当中论述城市社区社会組织与政府及社区之间关系的较少,包含网络互动等外部因素的互动机制研究留有较大空白。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网络中的组织间行为与外部要素之间存在关联性,而这些关联性往往导致了结果(绩效)的差其。国家与社会关系(或公民社会)视角则简单地断定了自主性与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通过引入狂会网络理论把自主性与化部要素和服务绩效联系起来。本文咖力图实现网络分析与自主性研究的综合,最终提供一个更加有效、精致的分析框架。

再次,虽然时至今日,用于研究中国社会组织自主性的理论和概念已不计其数,其中公民社会和法团主义的拥是和研究成果较,但是官们的缺陷化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局部的,个案的例证无法支撑宏观的理论解释;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等理论框架均属于结构性视角,这使得它们在解释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能动关系时束手无策。本研究试图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界定出社区社会组织自主性的概念,归纳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充分揭示各种行为主体的能动性,这或将对中国社会组织自主化等相关研究形成有力的补充。

最后,现有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方法较单一,多以案例研究为主。本研究试图依靠面板数据,运用数据统计方法对网络互动、自主性与服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本研究将尝试提供社区社会组织自主性的全新方法论。同时也为政策调控和政策效果方针提供理论依据。

网络互动对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自主性的中介作用

......................


2.相关文献回顾


2.1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研究

本文将公共服务供给中社会組织与政府间合作研究的梳埋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西方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二是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的实践。

2.1.1社会狙织提供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2.1.1.1社会组织姐织对"政府/市场失灵"的回应

对于政府为主要公共服务供给者的质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西方社会出现的福利国家危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一方面有供给不足的现象存在,另一方面也无法满足公民对于异质化服务的需求。在此社会背景下,各个西方国家纷纷展开了新公共管理改革,以期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的现状。在这场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在么共服务供给方面,如何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自身的运作要改变过去传统官僚制的风格,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改革政府的管理活动,对于整个社会的运作机制,如何建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市场与非市场机构之间的支持框架亦是学者关注的主要问题。

对于在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的改革依主要需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第一,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性质。第二,在具体服务机制当中,服务提供或安排与服务生产是明显有别的。它是整个民营化概念的核心、,是政府角色界定的基础。第三,市场与政府在运作过程中存在无法避免的外部化效应,并且二者合作领域中的外部性效应无法仅仅通过二者自身的能力加解决。这种政府与市场的困局在二者具体的公共服务合作项目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导致失败背后的逻辑是部分由政府贿买的公共服务成本需要依托市场机制转嫁给消费者,但消费者却并不会愿意为可以无偿获得的公共物品付费。这种"搭便车"现象的长期存在使得政府与恭营部门的合作难以为继。而当情景发生在几个提供同种公共服务或者公共物品的私营部门之间时,情况并没有好转。市场机制下,主体间的自由竞争时,么共物品的价格并不会因为私营者在服务质量上的优势而升高,因为公共物品本身的价格弹性较小,因此,私营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受到负向激励较多,长此以往,私营者将逐渐失去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多数量服务的动机。

......................


2.2社区及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

中国社区的"行政化"现实使得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框架在社区层面得以适用。依据围家与社会理论所提供的基本逻辑,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个核心问题:在中国社区管理体制的背景下,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是如何展开互动的,现有的机制是否有效保证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其绩效如何?基于上述思路,本文将从三方面梳理社区杜会组织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有关文献;一是社区管理中的体制研究,二是社区社会组织的体制研究,王是社区服务供给的机制巧究。

2.2.1社区管理中的体制研究

对于社区管理体制的研究首先必须精确理解中国社区的内涵,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深刻变革,社区的内涵己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要准确把握中国社区的现实特化,我们可以通过己有文献从社区的实际始理主体和外部制度框架两方面着手:第一,社区的治理主体。陈伟东等人提出了"理念主体"与"行动主体"的概念,并借助这对概念对社区治理主体进行分析,很明显看到理念与实际行动当中的主体存在差异,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在杜区层面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正如,陈幽乱所言在当代中国社区治理中,如何界分"公"与"移"成为关键性的问题。对二者关系的进一步划分,导致了学者对于中国社区的类型学划分:我们从治理网络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协作的形式两个维度将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划分为王种基本类型:传统型社区、协作型社区和行政化社区。从文献中可知,虽然部分学者对于"社区自治"和"自我管理"的倡导不遗余力,但是社区以行政主导的管理体制格局是基本事实。第二,外部制度框架。首先,陈伟东认为社区氏经成为多种利益主体博弈的公共空间,社区权利关系的多元模式是与权力和资源分配的状况密切相关的。徐晓军对权力与权利因素进行讨论,认为代表国家权力的社区党支部、半国家半社会的社区居委会及非国家(社会)的社区物业管理公司是社区权为矛盾的主要根源。

......................


3.概念界定与研究框架.............45

3.1概念界定..............45

3.1.1研究对象的界定............45

4.网络互动、自主化与服务绩效的探索性案例研究..............51

4.1研究方法说明.................51

4.2研究设计................54

5.网络互动、自主性对服务绩效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构建.............72

5.1网络互动对服务绩效的影响..............72


6.网络互动、自主性对服务绩效作用化制的实证检验


通过第四章的探索性案例分析和第五章的概念模型构建,本章节将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对"自主性对网络互动与服务绩效关系的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和相关假设进行大样本的统计检验,并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讨论。


6.1研究方法

为了提高实化分析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研究方法义须与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相吻合。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都是社区社会组织层面研究,由于无法从数据库等公开渠道获得关于姐织网络互动、自主性、服务绩效及负责人信息等变量数据,因此,本文通过发放问卷的方法收集数据。

6.1.1量表设计

量表设计主要具体包括量表内容介绍、量表设计过程和误差预防等相关内容。

6.1.1.1量表内容

调查问卷结合研究命题设计了;社区社会组织基本信息、网络互动测度、自主性测度、服务绩效及策略性回应等5项内容。

6.1.1.2设计原则

本研究量表依据荣泰生(2010)对于常用研究量表的分类所设计。以评定量表为基础将态度量表题项设置于评定量表组合之中,其研究目的在于测量受测者针对本项研究观测指标的评估,同时兼顾受测者对于某项观测括标感受的采集。

具体方法上,本项研究采用非比较式评定量表法与李克特量表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问卷进行结构化,定量化处理。目的在于使得受测者单次仅对一项观测变量的指标进行评估,而对评化结果可以进行量化处理,有利于后续统计分析。

........................


7.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当前社区社会组织自主活力薄弱,服务绩效偏低等关键性问题,基于社会网络、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的整合,构建了一个"以自主性为中介变量,网络互动对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进而参考借鉴国内外网络互动、组织自主性、策略性回应影响组织绩效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可供实证检验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

通过上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的系统论述,本文对研究问题"自主性对网络互动与服务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检验。本章将归纳和总结全义的研究情况,阐明主要研究结论、理论贡献和对实践的启示。最后,本章在分析本文的研究不足和局限的基础上,探讨与文研究相关的未来研究方向。


7.1主要的研究结论

本文在明晰了网络互动对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凸显了自主性在机制中的中介作用。并形成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第一,网络互动通过影响自主性进而作用于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绩效。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网络互动对服务绩效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其中,社区网络互动对服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业网络互动对服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网络互动对于自主化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其中,社区网络互动对资源自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网络互动对决策化自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业网络互动对资源炬自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业网络互动对决策性自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自主性对服务绩效的影响是多维度的。资源性自主对服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决策性自主对服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第二,自主性对网络互动与服务溃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本研究发现:资源性自主在社区网络互动与服务绩效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资源性自主在商业网络互动与服务溃效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决策性自主在社区网络互动与服务绩效之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决策性自主在商业网络互动与服务绩效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9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9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4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