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青年旅舍常住客的动机源头探析——以倾城国际青年旅舍为例

发布时间:2016-06-25 22:26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背景

1、从陌生走向好奇

“背包客”这个词,以前我只在书本与网络上见过,生活中从来没有交集。在我的印象里,它给我的感觉褒贩各占半,好的方面是:自由、能吃苦、热爱自然;坏的方面是叛逆、无序、无责任感。2014年,我有幸进入到一家国际青年旅舍实习,青年旅舍最初是漫步的青年团体与走出校门的班级团体的留宿处,它在广大背包自助旅行爱好者群体中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源基础。五月份我带着对背包客的新鲜感与好奇心第一次进入到倾城国际青年旅舍,原本紧张爐她的情绪立刻荡然无存。墙壁上随意的涂鸦、贴示,柔软的红黑色沙发,温暖的木质建筑加上柔和的光线……这映入眼前的一切都带给人似家的感觉。旅舍里的客人以及员工都非常随意,完全不会对一个陌生人的进入与闲逛投入过多的目光。有人傭懒地斜卧,有人陶醉地演奏乐器,有人开怀地畅聊,都那么理所当然。这是一个包容的、多元的、自由的空间。我在旅舍里的酒吧吧台工作,闲暇时间常常与客人们聊天,听他们旅行的故事、跌宕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青旅里的服务生比别处的服务生少了低声下气的难堪,这儿并非“顾客就是上帝”,而是提倡自助助人、人人平等。员工与客人成为好朋友非常容易。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青旅里有很多经常能见到的面孔。他们是青旅里的常住客们。我之所以把他们称为“常住客”而非“长住客”,是因为这些人有时会离开一段时间,复又回来。他们离开一般是出去旅行,短则三两天,多则一年半载。事实上,多数常住客属于背包一族,热爱背包旅行。他们或离家、或离职、或离校,把这个异地的青年旅舍当成了歇息的港湾。“他们不回家吗?,、“他们以什么谋生呢?”、“他们为什么会喜欢住在青旅里?”……这些问题让我非常好奇。我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想了解这群人常住于青年旅舍的真正动机。从小到大除了求学就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我,对于这种行为是难以理解的,不解之余我又似乎有一丝丝羡慕。在深入分析青旅常住客动机与行为之后,我想我亦能为自己的不解与羡慕找到答案。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人进行任何活动,总是受到一些动机的推动。动机从心理学上来讲一般是指人的内在驱动力,它影响所选择行为的发端、方向以及持续性。许许多多人常住在青年旅舍里并喜欢背包旅游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现象,这现象背后必定有其成因,也就是缘何这些人会选择这样的行为。固然,每个人背景、性格、成长环境、目标等都不一样,他们都会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具体动机推动他们选择常住青旅。然而既然他们最后选择的行为基本一致,其动机必定有所共通之处,或者可以假设,存在一个最根本最深层的动机源头延展出了无数个具体的动机。本文通过对青年旅舍常住客的观察、调查及访谈,结合这个群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行为方式等,欲在他们常住行为的一些具体动机基础上,找到那个最终的源头并加以分析其影响力。

总的来说,本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研宄背景及所采取的研宄方法介绍;第二部分是调查基础上的研究对象剖析,即青旅常住客群体的特征及他们的动机分析,并点出本文分析的重点一一现代性。第三大部分结合常住客的体验与他们如今生活方式的所得,从社会、互动、个人内心三个层面看现代性对他们产生具体动机的影响。该三个维度并不是相互割裂开来的,而是紧密联系的。社会是大的背景,人际关系是推力,一起作用于人的内心。于是,在现代性这个最终语境下,也正是出于现代性这个源头,人们有种种具体的驱动力选择流动性生活,选择常住于青年旅舍。

2、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青年旅舍的常住客,想做的是深入分析常住客的动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情感性。于是,在一定的量化研究辅佐下,我使用以参与式观察和访谈为主的研究方法。

首先,我在调查初期与几位旅舍经营者进行了前期的访谈。这些“圈内人”讲述了自己经营青年旅舍的历程还有自身对青旅以及背包客的看法。事实上,许多青年旅舍经营者自身就是背包客一族,他们把自己在背包旅行过程中的体会与需求融入到青旅的经营过程中,让自己的角色转变成了广大背包客的服务提供者。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青旅的客人分为背包客、大众旅游者、以及以求学、求职、打工等为目的的其他客人。由于地处背包客热爱之地一一云南,故而背包客客人占多数。其中,客源最初以外国人为主,逐渐国内客人增多。国内的客人们,最初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渐渐地客源地增多了起来。这样一种变化,是与经济发展,地域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的。

.....................


二、动机探析


(一)青年旅舍常住客群体分析

1、青年旅舍常住客的辨析

笔者在青旅实习期间,面对经常能见到的面孔,对他们为何常住青旅产生了好奇。之所以将他们称为“常住客”而非“长住客”,是因为这些人有时会离开一段时间,复又回来。他们大多数人离开一般是出去旅行,短则三两天,多则一年半载。可见,初衷作为背包客歇息港湾的青年旅舍,其常住客也与背包客群体联系颇深。要了解青年旅舍常住客,首先要比较看看其与别的住宿设施常住客以及背包客群体的异同。

(1)青旅常住客与其他住宿设施常住客的异同

从使用功能上来看,青年旅舍主要是属于住宿设施。与酒店尤其是度假型酒店相比,青年旅舍更为经济,它除了有酒店式标准间以外,还有价格低廉的多人间。酒店的价格水平影响了它积攒常住客的能力。多数人不会情愿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过多地提高自己的住宿消费额度。而于廉价的经济型酒店或民宿类住宿设施而言,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常住客人群。与这类住宿设施的常住客相比,青旅常住客仍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来自于青旅的最大特征一一其促进交往的文化含义。虽然本着一切从简的理念,但是青年旅舍在对待交往空间的营造上却是不留余力。以倾城国际青年旅舍为例,前台前的沙发,满墙的明信片常常能让很多等候住宿登记的人留步。这儿是入店立马就能身临的自由交往空间。前往自己房间之前,住客们需要经过一个酒吧,并穿过院落。酒吧与院落是这青旅里最大的活动空间,常常聚集了很多住客在此休闲。台球桌,兵兵球桌都是旅舍为了加强住客交流互动而设置的。相比其他住宿设施,青旅功能主义至上的理念体现较少,而是更为从心理上去全方位地拓宽服务客人的水平。其他住宿设施紧扣住宿的核心功能,基本只向住客提供满足住宿要求的基本服务。因此其常住客之间,常住客与员工之间的交往不容易展开。青年旅舍里多是“习相远性相近”的人,人们在里面交往互动,在住客之间以及住客与员工之间充满了交流与故事。

......................


(二)常住动机

1、动机初探

动机是人类活动的推动力,它把人的活动引至一定的方向以满足其自身需要。本文使用了调查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视青年旅舍常住客常住行为的动机。笔者收集到了许许多多常住客常住青旅的具体动机:摆脱固有生活框架、体验新式生活、结交朋友、尝试群居、测试锻炼自己的能力、寻找身份转换契机、追求自由冒险、友人诱导、不想回家(父母、夫妻、子女身边、背包旅行自由游赏风景、了解各地人的生活方式、拓展视野……通过整理总结,笔者发现动机几乎与背包旅行者们类似。综述部分已提到,已有许多学者对背包旅行行为的动机作出了研究。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认为人们选择背包旅行主要是出于逃离、体验、社会交往、自我成就这几大类动机。青旅常住客们的动机也多在这个框架内。

很大部分人就是出于逃离心理而走进青年旅舍常住的。逃离忙碌机械化的都市生活、逃离没有温暖或是自由的家庭、逃离不被认可的周遭评论等等。地域上的逃离是经验上隔离的一种手段。常住于青年旅舍,与许多的陌生人及新鲜事物打交道,人们很容易走出过去,得到身份、心情、评价等转换的契机。丫丫:“我每年最多回一次家。每次回去就要面对老妈的管束,父母的相互指责和争吵,亲戚们催婚加上闲言闲语,我感觉实在是烦。住青旅里多自由啊。”;果子:“毕业后在深圳上班了五年。每天都是一样的行政工作,早出晚归,生活琐碎又单调。我索性辞职了,先自己享受几年再说。”

寻求别样的体验与认知是青旅常住客行为的一类动机。这类动机包括去体验感官刺激、体验自然、体验情感、体验一切陌生等。对异地与他人的好奇心心及求知欲是这类动机的心理成因。“看”这个词在研究样本中出现频度非常高。看的对象包括:“看看别处的风景”、“看看别人如何生活”、“看看自己”等等。世界怎大,无奇不有。青年旅舍是多重文化、多类人的交汇地,也是一个自由进出的歇脚亭。这方便了人们认识与体验不同于他们原本生活的世界,视野与阅历得到开拓。

交往文化是青年旅舍的主要特点。常住客们选择常住青旅常常出于人际交往的动机。达尔文曾说过:“谁都会承认人是一种社会性的生物。不说别的,单说他不喜欢过孤独的生活,而喜欢生活在比他自己的家庭更大的群体之中,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一点。独自一个人的禁闭是可施加于一个人身上的最为严厉的刑罚中的一种。”①交往对于人类来说不可或缺。青旅常住客们大多都是性相远习相近的人,容易找到归属感,且与流动性陌生人的交往有时会带给人们更多的安全感。

.........................


三、社会大背景下的逃离与追求..............16

(一)工业化——消失的自然...............16

(二)全球化一一消费异化与金钱至上................17

四、现代性与人际关系的变迁............21

(一)家庭.................21

(二)爱情.............23

五、个人内心篇.............28

(一)信仰危机...............28


五、个人内心篇


(一)信仰危机

国内外学者对“信仰”的理解和界说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大家都认同“信仰”属于人的知、情、意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作为一种对人的生活意义的终极关怀,信仰内在于人的生命。诉诸于信仰,人们能获得生命意义的解答,得到存在价值的认证。它开启了一个神圣的意义世界,为人类精神构筑了一个温暖的家。

将信仰与人的现实生存联系起来看,信仰是人因为渴望崇高而对现实中的本体在精神上进行的超越。按照康德的观点,信仰实际上是在人的理性不能穷尽世界的真理时闪亮登场的。回看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信仰,可基本分为原始信仰与传统信仰。原始社会是人类信仰得以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人类生产力极其低下,只有依赖于自然及群体,个人才能生存。于是原始信仰在人们与强大自然力的对抗、共同体行为的维系中产生了。其中包括依赖并臣服于自然的自然崇拜、用来解释万物奥秘的图腾崇拜,对人类本身以及生死敬畏的祖先崇拜等等。进入阶级社会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原始信仰中羽化出了宗教信仰。它一定程度上服务于阶级统治需要,但同时帮助人们获得自我生命存在的理由一一得到神明的认可,永存于彼岸世界。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均让人在宗教领域找到一个生命出路。如基督教,只有跪倒在上帝面前期盼恩典的虔诚奴仆才能实现自我救赎,在预言中的末日审判里得到永生;再如佛教,人一生注定为苦,虔诚修行才能脱离苦海通达极乐世界。人们也开始进行了理性的哲学思考,对人类行为规范有了信仰。如儒家的“仁爱”,道教的“无”。宗教信仰和哲学信仰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对人之生命意义的精神关怀,植根于现实并指向未来。

.....................


六、结语:无处不在的现代性

从20世纪以来,背包客与青年旅舍一直在蓬勃地发展中。国外学术界由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便己密切关注背包客群体及青旅发展,从社会学、旅游学、地理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了研宄并取得丰硕成果。近十年来,二者在国内悄然兴起并且发展迅速,然而国内学术界对此的敏感度与关注度并不太够。笔者十分想知道缘何背包旅行及住宿青年旅舍能够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方便研究,笔者选取了青年旅舍常住客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连接起了背包客与青旅两种范畴,代表着一类非常规化生活的群体。他们选择的是流动性的生活方式,或离家、或离职、或离校……青年旅舍存在许多甚至是越来越多的常住客已经是个现象呈现在人们面前。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然而任何存在都会有其推动力促成。让人们选择常住青旅的推动力是什么呢?

本文通过对青年旅舍常住客的观察、调查及访谈,结合这个群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行为方式等,欲发现他们常住行为的动机。然而每个人背景、性格、成长环境、目标等都不一样,动机必然千差万别。在仔细梳理之后,笔者大致归类了几种大家共通的动机,即:逃避动机、体验认知动机、人际交往动机以及自我成就动机等。研究在这儿并未结束,反而是刚刚开始,因为动机也是有来源的。外在因素会影响到动机的形成。背包旅行方式以及青年旅舍是在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出现的,其产生与发展所处的最大语境是现代性。于是,本文摸索着现代性这个源头,分析了现代性对于青旅常住客动机的影响。基于现代性的反思,笔者结合常住客的体验与他们如今生活的所得,以批判的眼光在社会大背景层面、人际交往层面、个人内心层面进行了当下语境的梳理,看到了无处不在的现代性的影响。当下进行着的是以理性为逻辑始基,以科学为进步手段,以经济为发展目标,以更迭为时代意识的现代性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工业化与城市化使得自然逐渐消失;全球化与媒介的发展使得时空分离;资本主义将人们卷入以金钱、权利为引导的符号化的消费文化;科学与理性掩盖了情感与纯粹。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1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1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