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06-27 21:22

绪 论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旨在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学及管理人才,其发展与完善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的代表性学习成果,学位论文的写作被视为教育硕士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硕士培养水平。学位论文的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反映了研究者对所学专业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学位论文的质量。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以解决教育教学或管理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论文撰写者实践能力为目标。然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是否遵循这一实践目标?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对现有学位论文选题进行判断。尽管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在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估标准中有所体现,但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可供判断的标准,这导致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现状一直处于不明确的状态。基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关键作用和学位论文选题的模糊现状,研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建构一套判断其选题类型的理论体系对提高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第一章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理论分析


一、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性质与培养过程的认识

教育硕士培养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两个过程,2009 年我国教育硕士开始招收全日制应届本科生,由于全日制应届本科生缺少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因此其培养过程增加了见习和实习环节。我国教育硕士培养主要采取脱产、半脱产、在职兼读等方式进行培养,学习年限根据培养方式的不同从二年到四年不等。目前我国教育硕士培养采取的都是第一学期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二学期则以论文写作为主。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则是实习与论文写作几乎同步进行。“学位论文从过程和管理来说,它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关口……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代表性学习结果”21。这实际上将教育硕士培养过程分成了不同环节,即课程学习、实习见习和论文写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为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服务的,其都应坚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根本性质——实践性。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理论

上述关于学位论文的概念有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攻读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都认定为撰写主体的,也有仅把研究生作为学位论文撰写主体的,学位论文包括学士学位在内的所有层次或仅为研究生层次。除此之外,上述概念或将学位论文定位为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或是认为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习的总结性作业,或是认为学位论文是进行科研训练的重要环节,或仅仅认为其科学研究的产品。本研究认为,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获得学位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将其研究过程、思维过程以及研究结果,以文字形式客观保存下来的物质载体,这要求学位论文必须遵守相应的学术规范要求;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这要求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培养目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则要遵守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规范,作为培养环节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要符合其培养特性——实践性。

第三章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现状 .....43

一、样本收集.............43
二、研究过程........44
三、结果分析.............45
四、本章小结.........50
第四章 教育硕士论文选题现状的原因探析 ............51
一、学位论文选题的实践取向与教师队伍学术化的矛盾.................51
二、培养规模的扩大与培养单位培养承载量之间的矛盾.................52
三、学位论文内容的差异性与评价标准的模糊性的矛盾.................53
四、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增加与相关理论研究不足的矛盾.................54
第五章 确保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实践取向的建议 .....................55
一、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55
二、在确保院校培养能力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培养范围...................56
三、制定符合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且具操作性的论文标准.................57
四、加强教育硕士理论研究为实践发展提供指导依据...................59

第五章 确保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实践取向的建议


一、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首先,对现有导师进行以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要求教育硕士指导教师每年必须有不少于两周的实践到中小学参与教育改革工作;承担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项目;每两年必须提交至少一篇相应的研究论文等48。其次,扩大教育博士(Ed. D.)的培养,并将其纳入教育硕士导师计划。目前我国教育硕士导师以学术型硕士导师为主,这难免造成以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偏离实践取向。因此现阶段急需一批既具有理论素养,又拥有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Ed. D.所培养的高校学科教师虽然在高校工作,但其关注的焦点缺失如何提高基础教育中学科学教学水平的研究”49。这就使得教育博士与教育学博士相比,拥有更多的基础教育经验。这为改进教育硕士教师结构提供了更多思路。最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双导师”制度。要选拔基础教育优秀教师指导教育硕士选题,以确保教育论文选题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基础教育教师确保论文的实践性,高校教师则确保其论证的合理性,从而使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教师共同发挥其所长,协同培养教育硕士,最后提升其培养质量。

二、在确保院校培养能力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培养范围

首先,教育硕士指导委员会应对申请试点的学校进行培养能力的核查,具体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入手,一是师资队伍。培养院校必须具备能够教授和指导教育硕士的教师,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如果实践方面不足则需要有实行“双导师”制度的条件;二是实践资源。这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包括教育见习、实习单位,教学实验室等。培养单位必须具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三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的发展,对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要求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必须具备培养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的相关课程。其次,培养院校结合自身条件,面向社会需求积极做出战略调整。可效仿天津师范大学的“UGS 机制”,发挥“大学—政府—社会”联动机制,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大学发展现状,实现为国家及周边地区服务的目的。在学位论文方面,“要融入基础教育学校实践指导教师的意见,制定完整的教育硕士研究生评价体系,探索新的论文形式”50。

.......


结 语


本文尚有诸多不足有待完善,在判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的过程中有诸多细节有必要进一步说明,如对研究问题的实践性的判断,对研究方法与实践性的判断。未来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从下述几个方面完善:第一,将研究样本年限扩大至第一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样研究,更为全面的了解我国教育硕士近十几年的选题情况;第二,对培养单位之间进行比较研究,这样能够辨别出各培养单位之间的差异,,以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第三,本论文缺少实证研究,希望后续研究能够通过访谈法、调查法对学位论文出现“非实践取向”作出进一步分析。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2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2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c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