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述评:基于人-环境匹配视角的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4 09:48

1绪论


1.1研究意义

当前,许多企业已将如何平衡员工的工作-家庭关系融入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包括为帮助员王实现工作-家庭增益提供福利、服务与政策支持,营造工作-家庭支持型组织氛围,鼓励组织支持型领导行为等,那么这些因素能否影响工作-家庭增益,又会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家庭增益水平,除了这些组织方面的支持,员工个体方面的因素及员工家庭方面的因素又有哪些会影响工作-家庭增益呢?综观已有研究发现,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研究己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对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的研究仍存在以下的不足:首先,现有文献只是研究了个体层面或环境层面有限的变量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或者只是选择性的总结了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研究,这些研究虽然强调了一些变量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但是研究变量混乱、研究成果分散,缺乏一个整合的视角来回顾现有对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的研究,未能为企业具体的实践活动提供全面的指导;其次,当前研究过多关注个体或环境层面变量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单独影响,对二者交互作用对王作-家庭増益的影响研究不足。事实上,工作-家庭增益不仅受到个体变量或环境变量的独立影响,同时会受到个体与环境变量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个体变量、环境变量及二者交互作用兰个方面系统梳理并整合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研究,构建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整合的研究框架,为企业具体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因此,本文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视角,通过对大量己有文献的内容分析,从个体与环境层面系统归纳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研究,并深入探讨匹配变量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首先,从个体层面和环境层面系统梳理工作-家庭増益前因变量已有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哪些变量会影响工作-家庭增益,如何影响及产生怎样的影响;其次,从匹配层面深入探讨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相互作用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有利于拓展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研究范畴,丰富工作-家庭增益研究内容。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已有研究存在的研变量混乱、研究成果分散的问题,并弥补已有研究过多关注变量的独立作用而忽视变量交互作用的不足,为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研究提供整合的研究框架。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在整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环境和匹配三个层面厘清工作-家庭增益发生的前因变量,有利于企业更为有效地帮助员工改善工作-家庭关系进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改善企业形象;同时有利于帮助个体通过完善自身来实现更高水平的工作-家庭增益,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此外,有助于为家庭成员如何为员工实现工作-家庭增益提供支持指引方向,具有实用价值。

.......................


1.2研究内容与框架

本篇论文从四个部分研究工作-家庭増益的前因变量,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主要是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架你并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概念界定与理论视角探析。该部分主要是明确工作-家庭增益的内涵,界定本文前因变量的研究主体;同时探讨人-环境匹爾理论,明确本文的理论研究视角。

第三部分,基于人-环境匹配视角的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研究。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大量已有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从个体与环境层面系统梳理工作-家庭增益的前因变量研究,明确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作-家庭增益、怎么影响及产生怎样的影响,廓清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的研究现状;同时,从匹配层面探讨不同变量相互作用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归纳并巧展工作-家庭増益匹配变量研究,揭示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的研究趋势。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基于人-环境匹配视角,构建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整合的研究框架,同时,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探讨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并展望中国情境下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研究。具体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述评:基于人-环境匹配视角的整合研究

...........................


2概念界定与理论视角探析


2.1工作-家庭增益概念界定

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对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工作-家庭关系消极面的研究,即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1985年,Greenhause正式提出工作-家庭冲突,并将工作-家庭冲突定义为一种角色间的冲突,由于个体时间、精力有限,投入一种角色活动就会使另一种角色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使参与另一种角色变得困难。此后30年,工作-家庭冲突一直占据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主导地位。然而,单纯研究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家庭关系领域的研究来说是不完整的,因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加强对工作-家庭关系积极面的研究。事实上,Mark(1977)和Siber(1974)就对这种单纯的工作-家庭冲突视角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个体参与多种角色不仅消耗资源,也会收获并创造资源,且个体由于参与某些角色所获得的特权、身份地位和身份安全等资源对其他角色具有促进作用,且所带来的利可能大于弊。但工作-家庭积极关系的研究一直未受到重视,大量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仍然关注冲突、压力与受损的幸福感,直到2000年后,随着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这种工作-家庭冲突研究为主导的局面才得以打破,工作-家庭积极关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工作-家庭促进与工作-家庭增益同属工作-家庭积极关系的表述,不同的是,工作-家庭増益强调的是个体参与某一角色会促进另一角色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工作-家庭促进则强调个体参与某一领域的活动会促进另一领域整体系统功能的提高,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研究层面的不同,增益关注的是个体层面,而促进关注的是系统层面。基于此,Grzywacz(2007)指出,当研究个体参与某一领域的活动使个体角色相关的绩效得到提升时,用工作-家庭增益来表述,而当针对系统层面的研究时,则用工作-家庭促进来表述。本文认为,虽然工作-家庭增益和工作-家庭促进在研究层面上有所区别,但二者关注的研究层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结果变量上,在前因变量的研究上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因此,为保证本文变量研究的完整性,本文将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定义为个体层面增益的前因变量和系统层面促进的前因变量。

......................


2.2人-环境匹配理论视角探析

人-环境匹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内涵论、维度论及综合论三个阶段,其中内涵论主要从匹配因素出发,经历了从单因素匹配模型即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向二因素匹配模型即一致性匹配与互补性匹配再向三因素匹配模型即一致性匹配、需求-供给匹配与要求-能力匹配的转变,二因素匹配模型是在单因素匹爾的基础上增加了互补性匹配,而三因素匹配模型实质上是对二因素匹配模型中互补牲匹配的进一步绍分。维度论主要从匹配维度出发,提出人-环境匹配包括人-职业匹配、人-工作匹配、人-组织匹配、人-团队匹配liil及人-人匹酷五个维度。综合论则是在内涵论与维度论的基拙上,从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人-环境匹配理论。

人-环境匹配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研究领域,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核心构念,对组织招聘、人员选拨、员工激励以职业选择与工作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随着工作-家庭平衡议题在管理领域的持续升温,工作-家庭增益也成为重要的組织结果,但将人-环境匹配理论应用到工作-家庭増益研究领域,探讨其是否能在帮助员工实现工作-家庭增益,降低工作-家庭冲突方面发挥作用的研究较少。而本文将人-环境匹配理论应用于工作-家庭増益前因变量研究,是因为; ̄方面该理论为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兴的研究视角,该理论指出,个体行为不仅受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的单独影响,且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的相互作用也是个体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在工作-家庭增盜研究领域,除了考察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对工作-家庭增益产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匹配对工作-家庭增益可能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该理论为工作-家庭増益的发生时点提供了解释,个体特征与环境特征一致性程度高,或者当个体需求被组织供给很好的满足时,个体与组织的匹配程度就高,这会增强个体的积极体验,由此产生工作-家庭増益,反之,当个体与組织的匹配程度低时,就会阻碍工作-家庭增益的发生;再者,人-环境匹配理论所具有的不同匹配要素和不同匹配维度为工作-家庭增益匹配变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向。

.....................


3基于人-环境匹配视角的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研究..................10

3.1文献选择与内容分析.................10

3.2人-环境匹配视角下个体变量研究.............12

4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35

4.1人-环境匹配视角下的整合研究框架................35

4.2研究不足与展望................38


3基于人-环境匹配视角的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硏究


3.1文献选择与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主要包括现状分析与趋势分析两大部分。…是,现状分析,着眼于分析已有文献研究了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作-家庭增益,如何影响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影响工作-家庭增益特定维度特定方向,还是对工作-家庭增益整体产生影响,是阻碍了工作-家庭增益的发生还是提高了工作-家庭增益实现的水平。二是,趋势分析,着眼于从个体层面和环境层面分析当前变量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呈现的研究焦点的转变,从而导出工作-家庭增益研究趋势。由此,既从微观上深入认识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因素,又从宏观上把握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的研究演变。

工作-家庭增益个体相关的前因变量包括传记特点变量与个体差异变量。其中传记特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变量,而个体差异变量则包括人格特质、认知能力、价值观和偏好等变量。在个体变量研究层面,传记特点变量是基础,个体差异变量是核心(详见表3-2)。

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述评:基于人-环境匹配视角的整合研究

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述评:基于人-环境匹配视角的整合研究

......................


4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4.1人-环境匹配视角下的整合研究框架

本文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视角,从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层面对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进行系统梳理,并深入探讨了匹配变量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构建了如图4-1所示的工作-家庭増益前因变量整合研究框架。一方面,该框架清晰展现了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作-家庭增益,如何影响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另一方面,该框架拓展了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研究内容,増加了一致性匹配变量与互补性匹配变量,从匹配视角更加深入诠释了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因素,丰富了工作-家庭増益前因变量的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首先,个体变量研究层面。从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传记特点变量(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与个体差异变量(人格特质、认知能力、价值观、偏好),其中以人格特质研究最为充分,且边界管理偏好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关往:从影响过程来看,个体差异变量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与行为进而影响工作-家庭増益的实现;从影响结果来看,个体变量对工作-家庭増益的影响呈现交互领域性(cross-domain),即个体变量对工作-家庭增益两个方向皆有影响。

其次,环境变量研究层面。从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包括工作领域变量(工作特征、工作支持、工作态度)与家庭领域变量(家庭结构、家庭特征、家庭支持、家庭态度),工作领域变量研究已非常充分,并且在工作支持变量方面,非正式支持变量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较正式支持变量更为显著,而家庭领域-变量研究相对而言比较薄弱,但逐步受到重视;从影响过程来看,环境变量主要通过直接资源与间接情感双路径影响工作-家庭增益的实现:从影响结果来看,环境变量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存在特定领域法(specific-domain),即工作领域变量主要影响工作对家庭增益,而家庭领域变量主要影响家庭对工作增益。

最后,匹配变量研究层面。从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一致性匹配与互补性匹配,一致性匹配主要考察的是个体边界管理偏好与紀织特征的一致性程度;而互补性匹配主要考察的是个体需求与组织供给的互补程度,从实质上说,匹配变量衡量的是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的交互作用与匹配程度;从影响过程来看,匹配变量主要通过提窩个体满意度来影响工作-家庭増益的实现;从影响结果来看,匹配变量对工作-家庭增益的两个方向皆有影响,且个体资源与工作领域资源的匹配与工作对家庭增益更相关,而个体资源与家庭领域资源的匹配与家庭对工作增益更相关。由于匹配变量在一定程度上为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研究结论不一致的现象提供了解择,祿补了变量单独解释力有限的不足,因此,匹配变量研究逐步受到学者的关注,工作-家庭增益前因变量研究呈现由只重视环境变量的作用到同时关注个体与环境变量的独立作用再到逐步关注个体与环境变量的交互作用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对匹配变量的研究非常少,研究结论也有待大量实证研究的进一步的检验。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84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84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