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的视角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在过去经济发展的几十年内,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八十年代的债务危机、九十年代的金融危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宏观经济又经历了次贷风暴、美元下跌、油价和粮价不断上涨以及全球通货膨胀等严峻考验。世界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环境难以预测,在这种新型的背景下,企业生存和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进入了一种新的格局,全球化蔓延到世界的每一个角度,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到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国际竞争愈演愈烈。而竞争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的高低(Aghion andHarris et al),这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创新以谋求新的生存之道。从而催生了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活动,世界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以及创新集群,创新成为经济浪潮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创新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驱动力。
今天的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经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竞争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竞争模式,企业在市场上不再是独立的个体,群体意义上的竞争模式正在成为市场竞争的新趋势,群体的经营行为也成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创新型集群之间的竞争。正如 ME Porter(1993)在《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nations》中所述,随着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国家和企业在压力和挑战下迫使与最强大竞争对手对抗,竞争的焦点已经越来越向创新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的方向转移,而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其产业创新能力和升级能力,竞争的优势要通过从要素高度聚集的过程中获得。波特所说的要素高度聚集的过程就是创新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集中形成创新型集群以及创新型集群内的创新组织通过学习、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实现的创新过程。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新区,,以高频率的创新活动和园区内密集的、深层次的交互合作,展现了现代化高新区的强大竞争力,成为美国经济的引擎。其次,技术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以高新区为代表的创新型集群以创新为核心,通过知识、技术和人才的聚集,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效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北京中关村高新区在2012 年实现增加值占北京市的 20%,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 25%以上(胡涛,2012)。因此,高新区正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北欧等许多发达国家高新区正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战略意义。
......................
1.2 研究意义
从创新的视角看,冯之浚(1999)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需要注重增强本国的综合实力以求得更大的发展,而提高综合实力的关键在于创新。从社会层面上看,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中推动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力量。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竞争经济的时代,更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新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决于创新能力的强弱。从企业层面上看,在经济的全球化背景下,竞争经济和开放经济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企业的生存之道主要体现在竞争能力上,而企业创新是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唯一手段,企业不得不通过完善原来的生产和研发模式、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技术水平、更进产品的功能和利益、创造更新的市场价值、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社会地位。因此,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
首先,创新的应用和研究为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当今社会还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资源环境的利用和破坏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企业发展的竞争力问题等,这些因素无不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都成为制约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素,创新作为一种独特的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方式,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次,创新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较贫乏的国家,我们要使用全世界平均占有量不到 10%的资源量养活 20%的世界人口,这也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创新是唯一能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途径。我国今天时代的进步、取得的建设成果、商业文明的进化等,都是创新的结果。
从理论上说,首先创新现象已经受到了国际理论研究人员和机构的充分关注,在国际学术上也是研究热点。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也逐渐开始关注对创新的研究,但其机理较为复杂,研究的程度还不够深入,因此,加大创新理论的研究对深入了解创新内在规律、丰富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利用创新规律指导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文献、专著等创新理论研究成果的系统综述,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创新理论研究前沿,借鉴当前最新、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创新理论体系,弥补当前创新领域研究的不足。第三,对创新影响区域经济的机理和效应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创新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加深人们对创新内在规律的认识,总结规律、利用规律,对建设更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创新模式和经济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通过构建创新度量指标体系、创新影响区域经济模型、创新影响区域经济的中介效应模型、创新影响区域经济的调节效应模型等,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有助于深入探索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影响关系,也是对区域经济定量研究的补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2 文献综述
2.1 高新区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理论的渊源
高新区研究是在产业区理论、区位理论、集群理论、极化理论、扩散理论、三螺旋理论、创新理论、网络理论、苗床理论和三元参与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歇尔曾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一些产业或企业会积极寻找其他的相关组织并选择位居在一个有一定社会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区域,这样可以实现共享劳动力市场、中间产品和技术外溢(AMarshall,1890),并把这个共同位居的区域称为“产业区”,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可以实现专业化的分工、持续性的竞争与合作、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等。阿尔弗雷德?韦伯(AWeber,1909)的工业区位论是对马歇尔“产业区”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企业之所以会选择空间上的彼此接近和聚集现象,其中收益和成本是企业空间方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WIsard and JH Cumberland (1961)、W Isard and C Smith(1990)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发展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以熊彼特(1934)为首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多种要素集聚于空间范围内有利于形成区域整体的创新系统和创新网络,这有利于促进创新。“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创新是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这种新的生产函数体现为在生产体系中建立新的组合(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原料和新组织方式)(JA Schumpeter,1912)。1950 年代的苗床理论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孵化器的支持下能够提高创业绩效。经济学家 Francois Perroux(1950)最先提出极化理论,认为在外部经济、加速效应等诱因下不同的地理空间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增长,从而出现了快速扩张的产业和组织在地区形成增长中心,也就是经济增长极。Gurmar Myrdal(1974)又提出扩散效应的观点,他认为要素的流动性会使经济由极点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周边经济的效益增加。保罗?克鲁格曼(PR Krugman,1991)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对工业集聚做出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充分肯定了工业集聚的积极作用,认为工业企业带动了工业中心的形成最先就是从集聚开始,集聚能够带来规模经济,实现收益递增。保罗?克鲁格曼的研究理论为集群理论作为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迈克尔?波特(ME Porter,1990)最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把集群的概念应用于产业经济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高效的、有效益的空间组织形式,可以资源共享、共担成本,实现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并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集群”因素正在支配着当今世界的经济地图(ME Porter,1998)。Henry Etzkowitz and LoetLeydesdorff(1997)相继提出了企业、大学和政府部门在区域内集中形成相互依赖和互动的关系,从而形成三元结构模型。
......................
2.2 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的文献综述
2.2.1 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的演进
对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具有较长的时间,早在古典经济学形成早期就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区域经济增长的问题。经济增长理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相对系统的领域。
第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研究。魁奈(1758)提出农业是社会的唯一生产部门,这种生产活动能够带来区域财富的增加,并能够通过交换实现价值。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财富的增加。李嘉图(1817)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包括活劳动和生产资料中的劳动。萨缪尔森(1992)曾经指出经济增长反应国家或地区潜在国民产量的扩展状况,刘易斯(1997)则提出经济增长是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量,库兹涅茨(1986)认为经济增长体现了国民或者地方居民能够从社会上得到的商品量的增加情况,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简单再生产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分析提出了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原理。第二,哈罗德—多马模型。1940 年代,R.哈罗德和 E.多马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率等于储蓄率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可以增加的产出量的乘积,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比率成反比,在资本产出比率相对固定的时候,储蓄率成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唯一因素。哈罗德-多马模型把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作为基础,突出了经济增长中积极投资和资本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第三,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 1950 年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进入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阶段,代表性的研究理论包括索罗-斯旺模型(Solow,1956; Swan,1956),也即 Gy=AGl+(1-a)Gk,意为经济增长分为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两个部分共同构成。阿罗(Arrow,1962)提出了“干中学”理论,认为技术的外部性带来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并且技术进步受外生的人口增长率所决定。第四,新经济增长理论。1980 年代经济增长理论进入新增长模型阶段,主要以罗默(PM Romer,1986)的技术内生增长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兹,1990)、卢卡斯(RE Lucas Jr,1988)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卡斯(Cass,1965)、库普曼斯(Koopmans,1965)储蓄率内生模型为代表。除此以外还有金和罗伯森(King and Robson,1993)的知识传播内生增长模型、阿格赫恩和豪威特(Aghion and Howitt,1992)的模仿与创造性消化内生增长模型和杨(Young,1991)国际贸易内生增长模型等。第五,区域经济增长拓展理论。T Gylfason and G Zoega(2001)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模型进行了拓展,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的函数模型,将原模型拓展成为了包含有自然资源和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指标的新模型,也即ababYALNK???1,其中 N 代表自然资源,b 代表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
3 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36
3.1 国家高新区的内涵与特征.................36
3.2 国家高新区的空间布局与结构....................37
4 创新视角下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52
4.1 创新视角下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机理总体构思.............52
4.2 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外驱动................53
5 研究假设.................82
5.1 创新与园区经济增长的关系...............82
5.2 区域环境、创新与园区经济增长的关系...........83
7 国家高新区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
7.1 国家高新区发展总体概况
对创新视角下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主要从中观的区域层面研究国家高新区创新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立足于区域层面的分析。自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硅谷等高新区的成功,世界各地纷纷创建高新技术园区以推动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各国的高新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些成功的高新区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研发和创新实力,更成为当地区域或国家的技术制高点和高科技集聚地,对区域经济发挥着增长极的作用。我国的国家级高新区是在各地区高新区建设中表现出卓越成绩的高新区代表,相对于其他一般的产业集群和高技术园区,我国国家高新区在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机制、经济产出中表现更加突出。
(1)从高新区外部环境看。国家高新区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疗制药、新材料应用、光电子器件、航空航天等行业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与生产,市场需求巨大,目标市场空间广阔。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对当地国家高新区建设和投入,从全国整体水平看, 2012 年政府对国家高新区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 36.4%,国家高新区支出是政府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同时,高科技企业具有竞争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压力巨大。国家高新区越来越重视对外的开放与合作,国家高新区出口创汇由2007 年 1247.06 亿美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2353.69 亿美元,如图 7.1 所示,园区企业开放性特征明显。2012 年国家级高新区出口交货值占全国 36.1%,电子商务B2B 市场份额已占全国 60%,这些指标远远高于一般产业集聚区。国家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全面实现了园区内基础设施全覆盖,这为园区的创新提供了极佳的环境支持和要素支持。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前文各部分从创新视角分析了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建立了国家高新区内创新的指标体系以及园区经济增长、母城经济增长、区域环境、组织学习、要素集聚等影响要素的度量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创新视角下的国家高新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国家高新区影响区域经济做出了具体的阐述与实证分析。现对本研究中主要的研究观点和结论做出总结,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一)国家高新区内创新活动能显著地促进园区经济增长
本研究在考虑到控制区域人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新区企业人均资本存量和区域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科技活动人员占年末从业人员的比、企业人均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企业人均 R&D 经费内部支出、在孵企业批准知识产权数四个指标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一,科技人员在从业人员中的占比反映了高新区创新的人才投入情况,科技人员是创新的主体,而科技人员比例较高的区域也相应表现出更活跃的创新行为以及对园区经济更大的促进作用。第二,资金是创新的重要要素,企业人均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反映了高新区内企业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创新的高投入带来了创新的高产出和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三,研发经费为企业从事新技术研发、新产品设计等创新活动提供支持,也对园区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四,知识产权是重要的创新成果,是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与园区经济增长具有相同的变化关系。创新的综合度量指标综合衡量了创新各个方面的内容,对园区经济增长也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了我国国家高新区内创新正成为推动园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在高新区的要素集聚环境下,创新带来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要素组合方式和新技术,而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更有利于提高管理、要素的产出效率以及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促进整个园区的经济产出水平增加,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第五,我国三大经济带国家高新区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非常显著,而且西部经济带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影响系数最大,其次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经济带创新影响系数最小。总之,创新虽然在形式上存在差别,但共同促进了园区经济增长。
(二)经济环境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优良的经济环境体现为较高的经济收入、企业较高的经济产出水平、健全的金融和投资机制等,这都为企业的经营、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实证分析可知,经济环境对园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建设良好的经济环境也有利于高新区经济的发展。并且,经济环境在国家高新区创新影响园区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也就是经济环境更好的区域更有利于高新区发挥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深圳、广州、东莞等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上海、苏州、昆山、无锡、杭州等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在全国名列前茅,而该地区的高新区创新也相应地具有突出的表现。因此,建设良好的经济环境也有助于创新和高新区发展。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92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