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atm_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本文关键词:瑞士国家科学基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
2007年,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实施四大战略,在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国别政策调研、组织实质性国际合作项目、吸纳海外智力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通过全委密切配合,截止到12月31日,2007年共批准各类项目1196项,经费1.323亿元。
一、加强高层互访,拓展合作渠道,提高合作质量,推动战略型合作
2007年,我委继续在开拓合作渠道方面取得可喜进展,在推动高层互访,深化协议渠道、组织双、多边项目的国际评审等方面都取得成效,使我委与国外对口组织之间的合作逐步深入,加强了战略性对话,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合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7年,我委加强了与外国基金组织和研究机构在战略层面的协调与合作。2007年,委领导出访16次,我委接待重要来访团组101个,强化了我委与境外机构间高层次的沟通,,拓展了双边合作关系。
6月13-15日,应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KOSEF)新任主席崔石职博士的邀请,陈宜瑜主任赴韩国出席为庆祝KOSEF成立30周年举办的国际研讨会,并作了题为“资助机构在国际科技创新中的责任”的主题演讲,全面介绍了日益完善的中国科学资助体系和逐步提高的中国科学创新能力;阐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并同各国研究资助机构开展更紧密的合作,为地区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政策立场。
其他委领导也访问了相关组织和机构。朱道本副主任访问德国科学基金会(DFG),朱作言副主任访问英国皇家学会,王杰副主任出席国际应用系统分析学会理事会会议,沈文庆副主任访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和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孙家广副主任访问芬兰科学院、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等,都进一步加强了我委与境外基金组织和科学机构间的高层交往与沟通。
一年来,我委先后接待了德国科学基金会主席、日本学术振兴会主席、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主席、联合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主席、欧盟科研总司代表团、英国皇家学会执行主席、泰国研究基金会、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法国国家科研署主任等重要团组的来访,加强了高层间的互动。
2007年11月28日,陈宜瑜主任会见了来访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院长卡特琳娜·赫西纳克(Catherine Brechignac)女士一行。双方探讨了扩大在中医药、全球变化和能源方面的合作,以及在数学领域开展夏季研习班项目的可行性和具体安排,为进一步推动中法双边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2007年11月6日,受陈宜瑜主任委托,王杰副主任主持召开了第5届亚洲研究理事会主席会议(A-HORCs)。日本学术振兴会理事长小野元之、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主席崔石职分别率团出席会议。会上,三方分别报告了各自的管理体系、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确定了2009年A3前瞻计划的主题。
2007年,我委与对口基金组织密切配合,在协议项目征集、沟通联系、评议遴选等环节中做了大量工作,资助了一般协议项目622个(5221万元),协议重大合作研究项目19项(2691万元)。我委十分重视从双边协议项目中培育和凝炼重大合作研究项目,现在资助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相当一部分起源于中日、中韩、中英、中法、中芬、中美等协议项目。例如,针对气候变化这一研究主题,2007年我委与JSPS和KOSEF共同资助2个为期3年的A3前瞻计划合作项目,我委对每个项目提供200万元的经费资助,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交流经费。
二、加强国别政策研究,探索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发展之路
三、持续发掘双边合作协议潜力,优化协议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推动实质性合作
协议渠道对我委与境外基金组织联合资助实质性、高水平合作研究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委充分发挥协议渠道优势的典范。2007年,我委通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包括国际评审)、双/多方磋商,共遴选出19项协议类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我方资助金额为2691万元,外方也给与等额资助。这类项目的组织实施,体现了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基本准则,很有发展潜力。
2007年是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实施的第七个年头,是采取集中受理方式的第二个年头,这类项目的影响日渐扩大,项目申报日渐理性,评审工作更加规范。由于实行了项目申请中英文填写,科学部与合作局精心组织、专家认真评审(包括海外专家参与通讯评议和评审组会议)、综合评议组综合审议,资助的项目均具有高的学术水平、长期的合作基础和很强的合作必要性、互补性。
目前,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进展顺利,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韩秀峰研究员承担的中爱(尔兰)“纳米接触磁电阻材料及其自旋电子输运性质的研究”项目,成功研制出基于“纳米闭合型磁性隧道结”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新型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已通过中科院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其原创性和新颖性显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港澳台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2007年,我委继续贯彻中央对港澳台工作的大政方针,通过双边会议、合作研究、赴港澳培训等项目的资助工作,促进了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合作发展,推动“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实施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在对台工作方面,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委在岛内已经树立了良好形象。由我委资助的一批两岸专业会议已形成系列,部分学科领域已经启动了合作研究项目。
2007年,组织内地科研管理人员赴港澳培训工作取得良好进展。特别是下半年与香港中文大学合办的“2007生物信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得到了中联办教科部、中科院台办、京港学术交流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会议圆满成功。培训工作切实带动了我国边远地区的开放工作,投入少、收效大、意义深远。
五、中德中心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7年,中德科学中心共受理64个申请,批准40项,资助了30个会议和短期讲习班。与2006年相比,会议和短期讲习班数量有所增加。通过与林岛诺贝尔基金会大会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德科学中心选派了24名中国生物医学博士研究生赴林岛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大会,并支付他们的国际旅费和在德国进行为期二周的参会和学术访问费用。
2007年,中德科学中心直接资助科学家1000多人次,其中德国科学家420 多人次。接待了国外来访者32批近千人次;接待国内来访者47批2000余人次。
中德科学中心已经成为中德高校与科研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资助渠道,其资助工作在中德双方科学家中得到良好的反响。
2007年,中德中心顺利通过了由6名中德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的评估。评估小组按照国际评审中惯用的SWOT方法,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完成了长达93页的英文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德中心取得的成绩,也提出了今后改进工作的建议。我委和DFG8位管理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及中德联委会8位委员,经过认真研究书面评估报告和听取评估汇报,一致认为评估报告内容全面深入,数据分析准确得当,建议意见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同时认为,在过去的七年中,中德科学中心运行规范,管理严格,成绩突出,对中德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中德科学家的欢迎,是成功实践的七年。此次评估,也为今后我委开展相应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本文关键词:瑞士国家科学基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jj/146696.html